试论语气词“吧”的情态意义与语法功能

时间:2022-10-15 06:02:57

试论语气词“吧”的情态意义与语法功能

摘 要:语气词“吧”起源于动词“罢”,多分布于句末,也可以分布在句子的句首成分末或者分句后面。“吧”的使用主要具有“不确定”的情态意义,从而增强话语的可接受性,在交际中起到缓和语气、推进对话顺利进行、引起话题的作用。

关键词:语气词“吧” 情态意义 话语功能

在写作和日常生活交际中,“吧”的使用频率都相对较高。近年来,学术界对“吧”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对于“吧”的意义和功能,大家见仁见智。到目前为止,我们仍然没有相对一致的认识。在这里,我们将在前辈研究的基础上,对“吧”在具体语言环境的使用与分布情况,“吧”的情态意义、话语功能等方面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期能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对“吧”有一个更清楚、更系统、更深入的认识。

一、语气词“吧”的语法意义

关于语气词“吧”的语法意义现在仍然未有统一的结论,学术界关于“吧”的研究与讨论主要围绕着以下几个问题展开:“1.‘吧’是否表示疑问语气;2.‘吧’的分合问题;3.‘吧’的语法意义。”[1]下面,我们将围绕这三个方面一一展开梳理和论述。

吕叔湘将“吧”的语法意义概括为:1.用在祈使句末尾,表示命令、请求、催促、建议等;2.用在问句末尾,带有揣测的语气;3.用在“好”“行”“可以”等后面,表示同意;4.用在句中停顿处,有左右为难、犹豫不决的意思;5.用在“动+就+动”的句子末尾,这种句子表示没关系、不要紧。[2]

吕叔湘、熙是主张“吧”分的主要代表。周士宏先生认为:“这种做法混淆了句子的语气意义和语气词的意义,没有剥离出‘吧’的语气意义。”[3]周先生的观点让我们深思:吕叔湘对“吧”的各项意义的概括,可以分为五小点,五种情况无一例外地是随着“吧”所出现的语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这种情况,我们觉得与其说是在描述语气词“吧”的意义,不如说是在解释“吧”在各种语言环境中的使用意义。这样的每项解释都束缚于具体的语言环境,而且繁琐复杂的概括也不利于我们的理解和记忆。

主张“吧”合的以胡明扬、陆俭明为代表。在语气词“吧”的句类分布上两位有些分歧:胡明扬认为语气词“吧”可以出现在各类句子中;[4]陆俭明认为“吧”唯独不能出现在感叹句中。[5]对比两位学者的观点可以看出:“吧”表示半信半疑、不肯定的态度;两位先生排除语气词“吧”出现时其他因素的影响,他们的概括更抽象、更有弹性,所以我们认为他们的做法更可取些。[6]

语气词“吧”表信疑,学术上也很有研究。我们首先要明白:“问”和“疑”是不同的范畴。[7]邵敬敏曾明确指出:疑惑是一种心理态势;询问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8]戴耀晶在论及两者的关系时也强调:疑可以对物、对事、对人,是一种心理言语行为;问则只是对人,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9]语气词和言语行为(如陈述、询问和命令)没有必然的联系,有必然联系的是说话者对说话内容的信疑态度,而“吧”所体现的正是介于“信”“疑”之间的“不确定”的口气。

现在,我们对这个关键的问题有了些了解,接下来,我们将分别讨论语气词“吧”在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四种句类中的语法意义。

(一)陈述句

我们都知道陈述句的基本作用是陈述某种情况,提供信息。无论这种信息本身说明的情况是一定发生的,有可能发生的,还是事实本身,在表达信息时,都可以使用语气词“吧”。[10]例如:

(1)a这件事一定不会有人知道的。

b这件事一定不会有人知道的吧。

(2)a这件事可能不会有人知道的。

b这件事可能不会有人知道的吧。

(3)a这件事不会有人知道的。

b这件事不会有人知道的吧。

例(1)a所表达的意义是必然的,例(2)a表示的情况是或然的,例(3)a表述的是一种客观的事实。但是,它们都可以跟语气词“吧”连用,在基本含义上都增加了“不确定”的语气。同样,因为有这种“不确定”的语气,我们在使用这样的句子时,句子的语气往往比较弱,不再是很生硬的,而是比较缓和了。

(二)疑问句

如果将例(1)(2)(3)中b句后的句号改成问号,那么,陈述句就变成了疑问句。对比修改前后的两组句子可以看出,不仅仅是书面形式的变化,而且在语调上也有改变:由降调变为升调,语气上升。升调的运用,带有发问的意思。同样,说话者的心理状态也发生了变化:此时说话人心中有疑问,而且希望通过发问得到听话人的证实,从而消除心中的疑问。相应的回答,可以是肯定的,也可以是否定的,如:是的,不会的。/不,会的。在有些时候,也可以是不确定的,如:可能吧。但是,这种“不确定”回答并没有消除说话人心中的“不确定”的疑虑,因此,不是对方想要得到的回答。

(三)祈使句

在祈使句中“吧”的使用也很广泛。例如:

(4)a把书递给我!

b把书递给我吧!

(5)a我去跟他讲清楚!

b我去跟他讲清楚吧!

祈使句往往表示讲话人自己的意见和主张,而且希望通过这种话语来影响对方或自己,如果讲话人有自己的某种想法但并不十分确定时,或是由于礼貌的原则,就会选择使用语气词“吧”。[11]就拿例(4)来说吧,a句没有语气词“吧”,这时,这种祈使命令的口气是非常强硬的。b句加了一个语气词“吧”,说话者可能就是注意到了这种情况,“吧”的使用使语气舒缓,语气由命令的变成了商量和建议的了。此时的“不确定”性可以解释为讲话人对话语产生的影响效果是否如愿的“不确定”。

(四)感叹句

在感叹句中,语气词“吧”使用的比较少,似乎也很难发现这样的例子,有些句子即使勉强加上了“吧”,但整个句子的意义发生了细微的变化:

(6)a他太幸运了!

b他太幸运了吧!

(7)a今天的天气真好!

b今天的天气真好吧!*

为什么在感叹句中不能使用语气词“吧”呢?因为感叹句包含着强烈的感彩,而“吧”又带有“不确定”的情态意义,两者在一起相冲突,所以,语气词“吧”不能在感叹句中使用。

以上各例,语气词“吧”都分布在句末,同时“吧”还可以使用在“句首成分末或分句后”。例如:

(8)即使是一针一线吧,我们也不应该从群众那里白白拿取。

此句中的“吧”用在由“即使”引导的假设分句之中,表示目前所谈及的话题的“不确定”性,意思是说:我们所说的不应该拿取的,实际上可能不只是群众的一针一线,可能是别的,但是退一万步讲,就算是一针一线,我们也不应该白白拿取。

二、语气词“吧”的话语功能

为什么我们比较喜欢使用语气词“吧”呢?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组例子:

(9)a把书递给我!

b把书递给我吧!

c把书递给我吧?

可以看出,从a到c中,话语由命令变为商量的语气,语调由强硬变得缓和。语气词“吧”的使用,使原来干瘪的语言变得更委婉。语气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讲话者的主观感情,这种情感在交际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如果想要交际顺利进行,一个人自导自演是绝对不可能的,需要双方的努力和配合。“Leech在会话合作原则中补充过‘礼貌原则’,礼貌原则的‘得体准则’要求减少表达有损他人的观点,即尽量让别人少吃亏,尽量让别人多受益”,“而且从言语行为的驱使程度来说,如果某一行为对听话人所产生的驱使程度越大,也即听话人的选择余地越小,该话语就显得越不礼貌”。[12]运用Leech的礼貌原则我们再来看上述例子,“把书递给我!”是在劳烦别人,让他人受损,对听话人产生的驱使程度比较高;“把书递给我吧!”语气较为委婉;“把书递给我吧?”含有疑问的语气,语调上升,与其说是在商量,不如说是在乞求。这种由命令到商量到乞求的情感变化,礼貌程度在不断地增加,在无形中拉近了谈话人之间的心灵距离,也有利于引导话题,使交际顺利开展。

综上,“吧”可以用在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中;也可以用在句末或句中。语气词“吧”的主要情态意义就在于增加“不确定”的口气,进而起缓和句子的作用。在交际中,“吧”的使用可以增强语言的可接受性,有利于话题的顺畅进行。

注释:

[1][3][6][10][11]周士宏,岑运强:《试论语气词“吧”的情态意义》,北方论丛,2008年,第6期。

[2]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52-53页。

[4]胡明扬:《语气助词的语气意义》,见《胡明扬语言学论文集》,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231-237页。

[5]陆俭明:《关于现代汉语里的疑问语气词》,中国语文,1984年,第5期。

[7]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北京:商务印书馆,1956年版,第285-304页。

[8]邵敬敏:《“吧”字疑问句及其相关句类比较研究》,见《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年版,第225-233页。

[9]戴耀晶:《汉语疑问句的预设及其语义分析》,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12]冉永平:《语用学:现象与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62-70页。

(张倩 湖北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 430074)

上一篇:古汉语“楼”字意义的历史演变 下一篇:疑问句的语义内容及解释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