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发酵工程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时间:2022-10-15 05:18:22

医学院校发酵工程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摘 要: 发酵工程是生物技术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素质。从开课之初,教师就对发酵工程课程的实践教学进行相应的改革。在教学内容上适当增加与医药相关内容的讲授学时,同时任课教师非常注重提高实践教学在平时教学工作中的比例,充分发挥开放实验室在实际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及动手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企业。

关键词: 发酵工程 实践教学 开放实验室

生物技术产业是当今世界经济中极富活力的先导性、战略性产业,迅猛快速发展的生物工业领域给高等院校提出了与之同步的各项新的指导性技术要求。生物技术专业是医学院校为适应我国中长期发展战略及整个生命科学领域发展要求而设立的新兴专业。发酵工程课程是生物技术专业最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根据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的特点,如何使发酵工程的教学既适应时展的需要,又满足培养合格从事医学发酵工程研究及生产的技术人才的要求,是专业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其教学方法与模式直接关系生物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一、结合学校和专业特点,安排教学内容

医学院校的生物技术专业与一般生物学专业不同,是医学和生物学相结合的新型专业。作为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发酵工程教学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符合总体框架的前提下,不仅从生物学角度,更从医药学角度展开。本校在本科三年级学习本门课程,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尤其是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等相关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从开设发酵工程课程之日起,授课教师就非常注重追踪学科发展的最新趋势和研究手段,注意结合相关生物化学及微生物学的知识及医学院校学生培养特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科研创新能力,力争形成符合我校医学背景下具有较强办学特色的发酵工程课程教学体系,并不断发展使之完善。我们对课程内容进行分类和归纳,并选择有代表性的内容进行讲解。结合我校生物技术专业的医学背景及专业特色,适当增加医药相关内容的讲授学时,如重点讲解抗生素、氨基酸、核酸类药物的生产工艺过程。并以组成课外科研活动小组等形式,带学生去相关医药企业参观实习,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发酵工程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思维,这会让他们受益匪浅。

二、充分认识实践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知识经济时代,社会要求高校提高教学质量,强化教学效果,用人单位需要高校培养更多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人才,而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效果的增强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不是只靠理论教学就可以达到的,它们同样离不开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实践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联系,把二者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如在发酵产品的生产原理一章,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动手参与酸奶、抗生素等发酵产品的制作,加深学生对发酵机理的认识和了解。加强实践教学会强化专业氛围,激发学习兴趣,从根本上理顺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实践教学的加强,可进一步发掘与丰富理论教学内容,做到学以致用、学以会用。

三、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

实验教学方法改革是实践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改革传统实验课教学中“实验员准备实验―教师讲解―学生照做”的单一模式,尽量多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和创新的机会。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观念,加大发酵工程课程实践教学学时比例,降低单纯验证性实验比例,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重,增加与医药相关实验的比重。

如在酸奶制作实验中,实验老师不给学生准备实验用的各种器材,而是提前一周把实验内容及相关材料告诉学生,让学生自己选择发酵所需的菌种及原材料。上课时学生可以自由组合成实验小组,制订实验方案,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一起完成本次实验的操作。通过一次简单的实验课,既巩固微生物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又使学生掌握发酵工程菌种分离、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大大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四、设立开放实验室

设立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基本实验方法、技能和实验理论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设立开放实验室。通过一些设计性实验的设立,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经指导教师审核后再实验。学生通过设计性、综合性实验训练,熟练掌握各项实验技术与方法,不断提高实验技术水平、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可以自行拟定科技活动课题,开展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小论文等科技活动和各类实验竞赛活动,根据课题研究方向,联系相关实验室和指导教师,开展实验工作。学生科技活动型实验室开放为基础好、能力强的优秀学生提供了实践锻炼和提高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创造条件开放实验室,给学生创造更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驾驭整个实验过程,充分发挥自觉性、独立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分层次、多元化教学。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教育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出发,积极创造条件,进行发酵工程实践教学的一系列改革,从而提高学生的素养。

参考文献:

[1]任晓莉,赵润柱,梁保红.发酵工程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微生物学通报,2011,38(1):127-130.

[2]朱正伟,东燕,何敏.加强高校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7(1):76-78.

上一篇: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问题导学”教学法的问题... 下一篇:职业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