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

时间:2022-10-15 05:13:36

试论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

摘要:本文在探讨会计准则国际协调与趋同的必然性的基础上,从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现状、概念、方式讨论国际协调,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促进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协调趋同的建议。

关键词:会计准则 国际会计准则 趋同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成员,因此,国际惯例对中国具有约束力,相应地,国际会计准则对中国的会计准则同样具有约束力。但从实际情形来看,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及其国际惯例尚有较大差距。我国的会计准则是我国现阶段的财务会计框架,它既立足于中国国情,又努力与国际会计惯例趋同。

一、国际会计准则

IASC(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是由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德国、日本、墨西哥、荷兰、英国和爱尔兰以及美国的会计职业团体于1973年发起成立的。它一直致力于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由于IASC具有国际代表性且它的准则简便易行,可降低执行成本,目前除了美国、加拿大等少数国家的资本市场还不能接受外,其他大部分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接受国际会计准则,近几年来美国也逐渐向IASC靠拢。

2001年4月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成功改组为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仿照美国FASB的组织框架进行重新设计,改造成为由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基金会的受托人任命和管理的独立民间机构,加强了与各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联系。国际会计准则也为适应现实而不断改进以提高会计准则的质量,最突出的就是有关可比性项目和核心准则项目的出台,使其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接受和应用。促进各国对IASB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认同,并推动各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也就是说,要使各国会计准则向作为基准会计准则的国际会计准则靠拢或与该基准会计准则相似。就目前而言,制定基准的国际会计准则仍然是一个国际会计协调的过程,是会计准则最终实现全球趋同的前提条件和关键,全球趋同是目标。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由原先作为各国会计准则的“协调者”变成全球会计准则“制定者”。

二、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的差距

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顺应中国经济快速市场化和国际化的需要,首次构建了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国际准则趋同、涵盖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可独立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并为改进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提供了有益借鉴,实现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建设新的跨越和历史性的突破。

和以往传统的会计制度相比,在兼顾本国国情和国际惯例方面,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有了很大的进展。但必须承认,我国会计准则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我国已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成员,但是由于国情所限,社会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一定水平,与先进国家和国际水准之间仍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比如会计准则和制度的制订没突出市场经济主体,尤其是投资人和债权人的信息需求;会计准则和传统会计制度的关系比较混乱;准则的内容仍过于简单,操作性不够强,纵的余地仍相当大;准则制定速度不够快,实务中暴露出来的可能影响财务会计数据质量的一些重大问题仍未及时得到解决;准则与制度仍不够稳健,对各项损失的准备不够充分,不良资产不能及时得以消化,虚盈实亏、资本销蚀现象仍十分严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资本市场发展滞后

资本市场是注册会计师行业所赖以生存的“基地”,其发展速度和程度制约着会计国际化的进程。而会计准则的完善和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又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强化剂。我国的资本市场起步较晚,发展程度不高。多年以来,资本市场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和正在不断地完善,但无论从规模上还是质量上,都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和提高。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之后,资本市场的国际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只有壮大我国的资本市场,才能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也才有强大的根基。

2.会计准则与制度关系混乱

现阶段我国的会计规范体系是准则和制度并存的模式。一方面,在不断地制定和颁发新的具体会计准则和修订已的具体准则;另一方面,颁发了《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预算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并存,然而各自的详简程度却不同,规范的对象一致但有时规范口径有出入,这会造成使企业无所适从的情况。

3.会计人员缺乏独立判断能力

会计准则最终是靠会计人员来执行的,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会计准则的定位。一直以来,会计人员的素质教育和培训没能很好地开展,导致我国会计人员素质相对低下,会计人员职称评定制度的建立和改革,对激发会计人员更新知识的积极性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广大会计人员通过自身的努力,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与过去相比有了一定的提高,但相比发达国家仍有差距。

4.会计信息质量低下

会计信息的质量问题是长期以来困惑会计职业界的难题。我国现阶段会计信息的质量问题主要表现为:信息披露规范过于简单,层次不够清晰,透明度不够高,公平执行的力度不强;严重损害了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此外,以审批代替信息披露、监管的观念和做法仍相当普遍,日常信息披露监管力度仍不够大;信息披露的广度也不足。像通货膨胀下的相关规定以及职工福利、退休金、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信息都没有规范,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

5.会计准则执行机制不健全

在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中,强调会计准则本身内容的国际化,强调会计准则应当与国际通行惯例相协调固然重要,但是确保会计准则的有效贯彻与执行同样十分重要,两者缺一不可,它们是我国会计改革和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中的两驾马车,应当并行不悖。近年来,我国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我国会计准则上迈出了较大步伐,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这些会计准则的具体执行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准则如果得不到有效执行,那就成为了一纸空文,会计标准的国际化更是形同虚设。所以,要真正实现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要使所制定的会计准则发挥其应有作用,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会计准则执行机制十分重要,它是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三、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对策分析

针对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的差距,笔者认为,我们应采取不同的态度,区别对待。首先,要正视存在的差距,并积极学习和借鉴外国先进的理论和方法,进一步完善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其次,趋同并非等同,要杜绝完全不顾本国实际,照搬国际准则的做法,这需要我们做出趋利避害的抉择,在照顾国情需要的前提下,尽量与全球化会计准则或国际惯例保持协调。因此,对于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问题,提出以下几个具体的设想:

第一,正确处理会计准则的本国特色与国际化的关系。任何会计理论都是在一定的土壤中成长起来的,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生搬硬套解决不了问题。在不同社会和经济体制下,采用与全球标准有差异的、反映我国特殊经济环境的会计准则,在一定条件下是符合客观要求的。但这种特色不能无限放大,其范围要受到必要的限制。从长远来看,我国应该积极参与会计的国际协调,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并采取积极措施,尽量参与IASC的改组活动,努力争取一定的地位,为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赢回一定的利益。

第二,把握世界会计准则变革的动向。加强会计监管、防范会计风险已成为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就显得十分重要。IASB的诞生,使世界各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朝着统一会计准则的方向努力。IASB倡议并正在制定的项目,也是我国现实经济生活中需要迫切解决的课题,例如企业合并准则、保险会计等。因此,正确把握国际会计准则发展动向,明确每个会计准则的变迁、制定或改革动因,了解和掌握具体操作方法,为我所用,是十分重要的。

第三,加快对支撑会计准则的概念框架的研究。国际会计准则和大多数发达国家在制定会计准则时均有一个概念框架作为参照,以起到指导作用。但我国目前还没有这样一个概念框架。对于采用成文法体系的我国而言,尤其需要采用一套系统、一致的方法去发展会计准则。因此,有必要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等有关会计要素和其他一些会计概念进行科学界定。

第四,重视财务报表提供者视角的变化。欧美各国在制定会计准则时,非常强调为投资者提供正确决策的信息。IASB制定会计准则的基本理念是从维持投资者的立场出发,从而制定出符合会计理论的会计准则,而不是一味地迁就实务。我国有必要探讨“财务报表是为谁提供的”这样的基本理念问题,突出投资人的信息需求。

第五,健全会计准则执行机制。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并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已初步完成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制定任务,成为我国会计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重要的里程碑。在此背景下,会计准则的有效执行日益重要。要真正实现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要使所制定的会计准则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会计准则执行机制十分重要,它也是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进程中关键的一环。

作者单位:梁丽媛泰山学院经济管理系教师

山东农业大学经管学院

谷栗山东农业大学经管学院会计系

参考文献:

[1]王松年,戴继雄.经济全球化与国际会计(上、下)[J].上海会计,2001,1:89-91.

[2]黄世忠,李忠林,邵蓝兰.国际会计准则改革:回顾与展望[J].会计研究,2002,6:29-31.

[3]徐勤:世界会计――国际会计发展的高级阶段[J].上海会计,2002,3:18-20.

[4]郑红霞.透视国际会计协调[J].会计之友,2000,3:52-54.

上一篇:加强高校内部审计之我见 下一篇:试论高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