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时间:2022-10-15 05:03:18

论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摘 要:课程体系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关键,是高职教育方针、学校办学理念、专业建设思路的集中体现,它是专业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围绕工作岗位的核心能力,设置和优化课程体系,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企业所需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课程体系;软件技术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4-0081-01

课程体系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关键,是高职教育方针、学校办学理念、专业建设思路的集中体现,它是专业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如何设置与优化课程体系,如何培养适应企业所需的人才,如何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内容体系,人才培养模式的落脚点是课程设置,课程设置的重点是更新教学内容和优化课程体系,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高职教育的现行专业课程体系已暴露出不足与弊端,不改革不足以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笔者结合广东科技学院软件技术专业这几年的教学改革经验认为,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围绕工作岗位所应有的核心能力,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高职软件人才的需求及现状

目前我国软件人才的供给与需求严重不相适应,特别是华南地区,这一现象变得更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数量短缺。二是软件人才结构不合理。经过笔者在广州、深圳、东莞等地调查发现,软件高级人才需求占5%~10%,软件工程师需求占30%左右,程序员却占60%。市场需要占大多数的普通的程序员。但是,软件行业就业情况并不乐观,主要表现在高端人才技术水平不高,低端人才偏少,导致大批软件专业的毕业生“无用武之地”,而许多软件开发公司却又招不到合适的人才。究其原因,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不对接,学校培养的软件人才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这一矛盾已深深制约着我国软件产业高速发展的一个瓶颈。如何培养软件技能型人才在课程体系等方面实现与相关行业企业的紧密合作,与社会需求无缝对接,已成为学校和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

二、高职软件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软件人才的定位不够明确。虽然许多高职院校将软件人才的培养定位在“软件蓝领”上,但在实际的培养过程中仍很模糊,并没有形成准确定位。出现了两种倾向:一是盲目向本科看齐,采用传统的学术教育模式,致使培养出来的软件人才有理论、无实践,没有技术应用能力;另一种倾向是没有考虑教育的层次性、滞后性,不分辨市场的真实性和饱和度。

2.人才培养模式没有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我国许多高职院校的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仍然没有突破学科教育体系,在课程设置、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没有太多的变化。虽然采用模块化教学,也只是将不同的课程拼凑一起,在实际的教学中仍然强调遵循知识系统的衔接性,过分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而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3.教材没有结合生产实际,教学内容陈旧。许多高职软件专业在办学上沿袭了传统的封闭式办学方式,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已滞后于专业技术的更新与发展,教学中的案例、项目很少运用软件新技术,与生产实际的结合度低,从而导致学生在实际的工作中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另外在实践技能培养上,很少涉及到文档规范、安全意识、团队意识、职业性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教学。

三、软件技术专业岗位群职业能力的定位

通过对各类软件企业的调研,发现软件企业对人才层次、就业岗位、工作能力等方面有了新的认识。在分析企业岗位和组织结构的基础上,基于软件开发的工作过程确定软件专业技能型人才岗位,由此确定其岗位能力。

1.软件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专业培养目标是立足东莞,服务广东,面向华南,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职业素质,熟练掌握一至两门开发语言,具有计算机软件设计、开发、检测的能力,能够综合应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高技能专门人才。专业的主要就岗位是软件开发、软件测试、系统维护。

四、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1.构建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指导原则。构建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要遵循以下六个原则:

一是要瞄准职业岗位对人才规格的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二是要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技能型,因此要以能力为本位,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三是课程建设要增强学生职业能力,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长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增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四是实行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五是建设校企合作的实训、实习基地,积极探索校企组合、共同建设校内生产实训基地的新模式,加强校外顶岗实习的力度,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六是开发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实训教材,教材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实施课程标准的主要媒介,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需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

2.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结构。我院软件技术专业在这几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并已取得了一些成效,学生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达95%以上,学生专业对口就业率得到了明显提高;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得到了企业的认可;近三年来参加各类软件设计大赛获得了国家级奖项3人次,省级奖项30人次;专业教师在专业水平上得到了很大地提高,发表多篇教育教改论文,出版工学结合教材多部,由此探索出一套符合高职教育规律,即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围绕工作岗位所应有的核心能力,构建课程体系,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思路。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2]王凤基,对我国高职课程体系改革的分析与思考[J].高教探索,2010(4).

上一篇:关于民办高校“大学文化”建设途径的探讨 下一篇:关于高职院校注册入学招生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