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精神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10-15 04:44:56

人文精神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语文教育最为重要的是人文精神,采取有效策略,让学生更好地感知文化魅力,促进学生思想进步,提升他们的思想和道德境界,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弘扬人文精神,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初中语文;人文精神;策略

语文教育不仅是语言学习和表达交流,还有更为重要的人文精神。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人文精神,不仅是语文教学的本质要求,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弘扬人文精神的客观要求。教育的本质是发展人,初中语文教学充分发挥人文精神的重要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思想,陶冶学生情操,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树立素质教育目标

教育观念是教育行为的思想引领,初中语文教育需要教师解放思想,树立素质教育理念。语文教学在掌握基本词汇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感知民族文化的魅力,从中学会更多的生活道理,明白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培养健全的心理品质和性格特征。运用人文精神首先需要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变革学习理念,坚持素质教育,人文精神是素质教育最为根本的体现。改革优化教育教学目标,将学生的人文精神培育作为重要的目标加以落实,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还要以语文教材为依托,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更多的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性格发展,弘扬民族文化,提升学生思想认识和道德境界。

例如,阅读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教师不能抓住“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裸的金钱关系”反复分析,而是要在课堂上开展“于勒是不是值得同情”等话题的辩论赛,或者用现代眼光讨论克拉丽丝的势利,进一步拓展了文本的内涵,以此更好地丰富学生情感,健全人格。抓住最为基本、最核心的东西――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发挥课文所固有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用高尚的思想情操熏陶学生,在学生的心灵上播撒做人的良种,寻找语言教学与人文精神的最佳结合点,在“渗透”“滋润”上下功夫,重视人文教育,实施素质教育。

二、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重视情境化教学

人文精神的运用和培养需要一定的情境,需要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受到感染,不断体悟。精神和文化不同于知识的传授,不是靠讲解和记忆能够掌握的。而是需要一定的环境,需要一定的气氛,让学生受到情感的浸染,得到思想的共鸣,实现心灵的沟通,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灵品质,感知真善美,摒弃假恶丑。通过人物形象的再造,与艺术人物进行沟通和交流,感知他们的高尚的道德、美好的心灵和崇高的理想。深入故事情境,感知社会背景,了解时代特征,并与现实进行对比,感知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强化他们的理想和目标信念,慢慢培养自己的坚强意志、顽强毅力。

例如,阅读电影剧本《泰坦尼克号》,教师可以抽出专门的时间让学生观看电影,把学生直接带进影视情境中去,让学生获得较为直观的视觉和听觉感受,真正走进电影剧情之中,感知男女主人公的性格、思想和精神,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再让学生分角色来朗读剧本,并组织学生写读后感和观后感,表达自己的体会和看法。既能够加深对剧本的理解,更能够让学生获得情感的陶冶,受到精神的感染,培养学生高尚的精神品质。这样的教学不仅仅是记住词语和句子的层次,而是上升到思想和精神的层面,让学生感知人性的光辉,精神的伟大,真正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

三、创新教学形式和方法,强化人文精神感悟

注重人文精神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人才,需要重视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创新,在具体教学环节中渗透人文精神,让学生深入感悟人文精神,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人文精神的培养需要一定的方法和载体,需要有效的手段,才能够真正让学生感知,才能够增强教学效果。注重教学形式的多元化,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不断变化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获得更为直观或者强烈的感受,慢慢体悟其中的精神和文化,达到教育的目的。

例如,古诗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感知诗歌的情感,背诵默写诗歌。这样的教学学生感到较为枯燥,而且只能记住一些知识,不能真正理解诗歌中的形象、情感,尤其不能体悟诗歌表现出来的人文精神。为此,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自主感知,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再让学生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诗人形象、社会时代。然后运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PPT或者视频,在激发学生感知兴趣的同时,把学生带进诗人所处的时代,诗歌创设的意境中来,让学生获得直观的感受。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感知诗歌的情感内容,揣摩诗歌的思想,体味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生活感受和人生感悟,感知诗人高尚人格魅力,学习古人的文人气质和高风亮节。再进一步让学生体会作品中的人文魅力。比如,杜甫比较有名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歌中诗人虽然背井离乡,流离失所,自身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面对如此困顿的境地,诗人推己及人,想到更多的天下百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感,这种关注苍生、心系天下的志向,感受诗人伟大的人格魅力。

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教师是人文教育的设计者、组织者,师生交往的本质就是教师的人文精神对学生的人文精神激活、丰富、浸润的过程。因此,初中语文教育要注重人文精神的渗透,采取有效策略,让学生更好地感知文化魅力,促进学生思想进步,提升他们的思想和道德境界,培养高素质社会主义人才。

【参考文献】

[1]过纪伟.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J].新课程学习(上),2012(05)

[2]赵平.人文素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3(35)

[3]李玲.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弘扬传统文化之人文精神[J].教育革新,2011(10)

上一篇:扑克伯格:锻造一只硕大无期的能力“碗” 下一篇:回归语文教材 提升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