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学生寻找“担当”

时间:2022-10-15 03:27:02

帮助学生寻找“担当”

办公室里的那点事儿

作为班主任,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

“老师,他打我!”一名学生气喘吁吁。

“你先打的我!”另一名学生也不甘示弱。

“谁让你先拿我的东西!”

……

“谁先动的手?”老师问。

两个学生面红耳赤,依旧指责对方,互不相。

教师无奈,只得找寻证人,在大家的叙述声中还原事实的真相。在证据面前,往往两人都有责任,可就是谁也不肯多受一点委屈。

故事中的反思

在学校里,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学生之间发生矛盾是很正常的,像这样互相推卸责任似乎也与学生之间的矛盾一样司空见惯。这是一件值得我们深思的事情:学生不懂得寻找自己的错误,责任意识不清,他们缺少的是一份珍贵的品质――担当!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只是面对问题发出感慨,更要以行动来解决问题。在班里,我们总是苦口婆心,一次又一次地对学生说教:要与同学们友好相处,与人发生矛盾时要多找找自己的原因。可是这样的努力却如同一颗小石子抛入大海,难以激起波澜,学生依然我行我素。

终于有一次,一位老师的话引起了我的注意。那是在一次班主任经验交流会上,这位老师谈到她的班级管理:“当孩子们之间发生摩擦时,我要求他们在讲述过程中用‘我’……不允许先指责别人,这样孩子们就会养成先谈自己的习惯。”是呀,孩子说话的方式就是他们思维的显现,出了问题先谈自己,就是让他们先寻找自己的错误,培养“担当”的意识。

帮助学生寻找“担当”

渐渐地,我开始反思自己的做法,每次处理学生之间发生的问题,我也会让他们先谈谈自己。除了借鉴那个老师的做法,我还加入了自己的想法。以前,在处理类似事件时,我只是把它当成两个人之间的事情去解决,最终的结果与其他人无关,而且,这个结果往往是我用老师的权威来获取的,他们的内心也未必真正认同。

在接下来的班主任工作中,我经常把两个学生之间的矛盾放到班级这个大环境中去处理。先让两个孩子以第一人称来讲述事情的缘由,听完之后,不作评价,而是让其他同学补充陈述事实。在同学们发言时,别人不能轻易打断。每次在班里询问七八人之后,再由当事人做出陈述。这个时候,事实已经基本明朗,我也不需要多说什么,在事实面前,当事的学生也不再为自己找理由了。当全班同学都了解了事实的全部后,我会请同学们来谈论对此事的想法。这样,不仅解决了两个人之间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全班同学在这件事情中吸取教训,有所思考。

渐渐地,学生之间的矛盾少了许多,即使出现了问题,解决的速度也比以前快了,更让人欣慰的是,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有了一份担当的勇气。

“担当”不再是口号

有一次,陈×和孙×两名男同学在玩同一部手机,给另外一名同学发去了不文明的信息,被同学举报。要是在以前,只要两人都不承认,我是很难做出判断、分清责任的。但是,我相信这么长时间以来,“学会担当”已经在他们的心中埋下了种子,因此,我耐心地对他们说:“想想吧,一会儿告诉老师事实。”他们两人想了一会儿,就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我。我很欣慰,他们主动坦陈这一切,内心有了一杆秤,能够衡量对与错,能够在隐瞒与担当之间作出正确的选择,这对他们来说是多么不容易呀!我没有再严厉地批评他们,拍拍两人的肩膀,对他们说:“我很佩服你们,承认错误,对自己做的事情负责,这份勇气不是人人都有的。”

润泽于心,担当于行。在学生的心中,有了一份担当,这比什么都重要!

(山东省东营市春晖小学 257091)

上一篇:案例式与启发式教学法融合应用的探索与实践 下一篇:小学中年级学生数学计算错误的原因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