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需要帮助的学生”

时间:2022-07-31 10:47:46

浅淡“需要帮助的学生”

【关键词】学困生 帮助 定位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194-01

任何班级中的学习成员皆成三类分布,其中一部分学生表现为学业成绩差或思想品德不健康,或者两者兼而有之,他们往往被冠以“差生”或“后进生”的帽子。仔细分析一下,不难发现他们是如何被定位的。笔者认为:用“需要帮助的学生”来取代当前惯用的“差生”或“后进生”,更能体现教育思想的更新与转变。

一、“需要帮助的学生”的定位

差生或后进生是指在学习上或思想品德及行为上,或者在学习和思想品德及行为上都有问题的学生。

“差”是指不好或不够标准,是一种结论性的终结性评价,是定 性和静止的评价,是直接否定的评价。这种评价对学生形成否定倾向的自我意识起着直接的作用。而“后进”,是进步较慢,水平较低,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性评价,是对效果的评价,它寓意着通过努力可以摆脱现状。与“差”相比,“后进”的直接否定强度要弱些,对学生形成否定倾向的自我意识的作用强度要轻些。

从某种意义上说,“后进生”的提法比“差生”要好的多,也更有积极意义。但同时也使人感到,“后进”也是对他们现实表现的一种具有否定意义的评价,这种评价没能表现出教师的期望和自身努力改变现状的愿望,对他们形成否定倾向的自我意识仍具有促进和强化的作用。在“后进生”的成因和转化实践中笔者发现:这部分学生矛盾心理严重。在自信心不足的同时又有较强的自尊心;在自卑的背景下又有较强的上进心;有改好的强烈愿望,由于意志的薄弱难于通过自身的努力而摆脱困境。他们急需也渴望得到教师和同学们的帮助,所以把这类学生定位于“急需帮助”,是再确切不过的。

“急需帮助”不是定性和终结性评价,而是一种发展的期待。它表明了由于种种原因而造成暂时落伍,通过教育者的帮助和自身和努力能够改变现状,取得进步。它蕴含着期待和发展,对改变这部分学生的自我意识和促进教育转化具有更现实和更积极的作用。

二、“需要帮助”与心理障碍

严格地讲,“急需帮助的学生”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智力、品德问题,而实际上有一部分学生存在着心理障碍。对于他们来说,学业不良、思想品德不健康只是表面现象,而心理障碍才是本质的。

当学生出现心理障碍时,不是在成绩上表现为跟不上班,就是在思想上表现为反常。实际上学生心理的动态化是表现为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教育者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心理平衡,增大螺距使之上升得更快,缩小波幅使之前进得更平衡。要站在培养新世纪劳动者和接班人的高度,认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因此,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采取积极措施,有效的预防和矫正学生心理障碍,广大教师扮演学生“心理医生”这一角色已成为发展的必然。

三、“需要帮助的学生”的转化

“需要帮助的学生”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他是学习、生活中长期的、众多问题的堆积。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学位的责任,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失误,或者教法不当而形成的;二是家庭、社会的影响,因学生的家庭教育欠佳,家教以及周围环境的不良而形成的。针对这些因素,对“需要帮助的学生”,笔者是这样尝试的:

1.运用激励机制,公平对待,引导感化,树立“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心。渴望得到理解是人的天性,这更是“需要帮助的学生”转化的内驱动力。教师应平等爱护每一位学生,给公平选题的机会。对待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鼓励表扬,少批评指责,以良好的榜样支持、引导和感化,为他们提供更多达到成功的机会,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从他们的基础出发,减少他们学习、生活中的挫折,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树立正确、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2.运用渐进原则,多方面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调动他们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对成功体验的信心。对“需要帮助的学生”来说,他们经历的失败较多,容易形成自卑感,产生退缩心理。他们的转化,可以说既是攻坚战,又是持久战。只要他们有进步,无论大小,都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巩固他们的成功意念,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进步或小小优点的展现,都要及时挖掘,甚至夸大其词,让他们感觉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的自信,这也许就成为他继续努力的新起点,使他以后有更为显著的提高。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态度会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中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每个学生都有强烈的求知求成的欲望,满足这种成功的需求,他们会产生全身心的愉悦,从而形成他们更高的成功意念。对于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教师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充满信任的眼神,一个能引起学生共鸣的手势,甚至是一个会心的微笑。都会使他们受到鼓舞,树立自信,增强勇气。

也许,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他们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与挫折,但只要有了这样的信心和勇气,就能克服一切,最后成为一名成功者。

上一篇:探析新课程背景下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下一篇:中学地理教学设计的原则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