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老年,为何爱回忆往事

时间:2022-10-15 02:06:06

人到老年,为何爱回忆往事

人们发现,不少人进入老年期以后喜欢在别人面前,尤其是在年轻人或儿孙面前回忆往事,谈论自己年轻时的事情。这种过分迷恋往事的现象,心理学上叫作“回归心理”(又叫忆旧心理)。在产生回归心理的老年人中,以性别而论,以女性为多;以文化程度而言,文化程度低的人多于文化程度高的人;以性格而分,心胸开朗、性格外向者多于心胸狭窄、性格内向者。

为什么人到老年后会产生回归心理呢?其原因与老年人以往的生活经历有关。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他们有成功和失败,有喜悦和悲伤。他们的社会经验很丰富,既有耳闻目赌,又有亲身经历,他们过去的生活中充满了甜、酸、苦、辣。他们感到自己已是“日落西山”、“风烛残年”,在世之日屈指可数,所以很容易回忆往事。而且,他们会因为自己碌碌无为而悔恨;会因为自己做过错事而内疚、惭愧;也会因为自己有过一些光荣的经历而骄傲。他们希望把自己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讲给下一代听,希望小辈们不要重犯自己过去的错误。同时,也喜欢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过去光荣的经历,以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老年人的回归心理,大多是因为闲居在家无事可干,感到寂寞无聊时,就容易回首往事;或者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或者受挫折时,也容易发生忆旧现象。见到同龄的至爱亲朋一个个相继离世时,联想到以往与这些人相处的日子,不知不觉地出现了回归现象。许多老年人爱将现在的事情与以往的事做比较,于是,产生了回归心理。回归心理不太严重的,仅仅表现在语言唠叨,情绪抑郁,产生今不如昔的悲观心理。严重的,可出现情绪变化莫测,喜怒无常,性格倔强、固执,使别人感到“他(她)好像变了样”。

回归心理,是老年人容易产生的一种心理,常常带有一些消极、悲观的情绪,如果不能及时疏导,长期压抑,就有可能使老年人患身心疾病。这对原先就是体弱多病的老年人来讲,无疑是“雪上加霜”。回归心理是一种负性心境,会促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加速衰退,尤其是促进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进一步减退,从而产生或加重原有的高血压、动脉硬化或冠心病、脑血管意外、溃疡病、恶性肿瘤、老年抑郁症等病情。

不过话说回来,回归心理并非都是消极的。但是,在具有回归心理的老年人中,大多有“进阎王殿的日子不远了”的悲观心理,以致回归心理中的消极悲观成分就多了些。因此,要预防和消除回归心理带来的不良影响,就应该正确对待生老病死,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要用一分为二的正确态度来对待和评价自己所走过的人生道路。要培养豁达、积极的人生观。要珍惜宝贵的晚年时光,不要整日浸沉在“不堪回首话当年”的悲观情绪中,应该面向现实,积极向前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应该正确地对待自己过去的“是与非”,同时,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晚年生活环境。要学会自找乐趣。兴趣广些:听音乐、看戏曲、看影视片、弈棋、打牌、垂钓、养鸟、种花、跳舞等,这些活动都能调节情绪、增强体质,防止孤芳自赏、闭门思“故”。

对于喜欢不断回忆自己年轻时功绩的老年人,应该要谦虚些。过去的成就只能证明过去,不能再代表现在。不能老是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要看到,“长江后浪推前浪”是历史的潮流。要帮助年轻人超过自己,时代不同了,要求也不一样了,老是不断地炫耀自己的过去,会引起别人的逆反心理。以往有过功劳,现在再谦虚些,就更能赢得年轻人的尊敬。

上一篇:有一种痛叫做放射痛 下一篇:昔日“雾都”今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