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学生的思维力的技巧

时间:2022-10-15 01:45:10

浅谈培养学生的思维力的技巧

摘 要:本文主要谈教师怎样鼓励学生别出心裁,标新立异,努力创造多种情境来培养学生独特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生物课教学;思维力培养;标新立异;方法技巧

学贵于思,思源于疑。在生物数学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学生 的认知规律,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运用正确的思维方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独立地进行多阶段的分析综合活动,真正引起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高中阶段的学生已具备了较强的感知能力,逻辑能力也有了很大发展,并且喜爱独立思考。其思维方面的不足主要表现为思维方式欠科学,思维的敏捷性、准确性、深刻性、灵活性诸品质有待进一步培养。生物数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的关键在于,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获得思维的成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习得思维的过程和技能,包括思维的方向、程序、方法和技巧等。现就生物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谈几点想法。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沙塔洛夫指出:"教师的创造性是学生创造性的源泉"。学生思维能力的强弱与教师创造性教学的水平直接联系,互为反馈,相得益彰。因此,教师应该不断追求,应用创造性思维进行教学,以实现发展学生创造思维的目的。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思维力

一切创造性的学习都是从提出问题开始,到问题解决结束。教学中如何启之以疑,导之以问,引之以思,教之以法,就成为培养思维能力,让学生"会学"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条件,积极促进学生好奇心、求知欲的发展。例如,通过启发式教学或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面临疑难,产生求知的需要和探索的欲望,主动提问和质疑,并给予鼓励;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造新异的活动、变化的课件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动机;组织或引导学生去观察大自然或社会生活,鼓励他们去发现问题,并启发他们自己寻找答案;经常结合教学向学生提出一些他们感到熟悉而又需要动脑筋才能解决的思考题等,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

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是指个体根据已有知识、经验,从 不同角度沿不同方向进行不拘泥于一个途径的思考,多渠道、全 方位地探寻新的多样性的方法沟开放式思维方式。发散思维在 创新思维中占重要地位,发数思维提出者吉尔福特说:“正是在 发散思维中,我们看到了创造性思维最明显的标志。"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应付已知的、重复的情景,解决的是整体划一的问题。

教学过程应通过各种途径,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 力。教师作为创新学习的组织者和主导者,应该主动开拓进取。在教学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尊敬的师长,合作的伙伴,讨论的对 手,交心的朋友,并能根据所学内容制定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方式,密切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不断发展学生的思维。

人的思维与语言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心理学认为,借助语言人们把获得的感觉、知觉、表象加以概括,形成概念、判断、进行推理。通过语言表达还有助于调节自己的思维活动,使之逐步完善。在生物数学中,要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就要引导学生去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而教师要了解学生这些思维活动的情况,也需要让学生用语言表达出来,然后对学生思维的过程给予肯定或纠正。教师要注意让 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使学生思维能力有较快的提 高。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为了使学生都有用语言表达他们思维的训练机会,可以把指名发言、集体讨论和同桌讨论等不同方式结合起来。教师还应有意识有计划地注意帮助学习困难学生,鼓励他们发言,推动他们积极思维,以便促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取得较大的进步。

三、培养良好的思维技巧

要想在生物数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技巧,就需要教师 讲述时要语句严谨,推理有掘,判断正确,逻辑性强。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感知规律,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利用各种直观教具:实物、标本、模型、幻灯、电影、录像、电脑等多媒体,通过在课堂上对它们的择优选择,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通过对学生听、视的刺激,调动学生的思维,从而进一步达到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地结合。

在目前的教学中,课堂容量较大,不用较快的节奏去教学,是很难完成教学任务的。而快节奏的教学,有其特别的意义,可 以培养学生快节奏的思维能力,这也是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 要。

里士多德曾说"思维就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根据 这一特点,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认识结构和 思维层次,有意识地制造矛盾,设疑问难,去启迪引导学生积极 思维,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四、重视观察和实验

观察能力是其他一切能力发展的基础,如果没有一定的观 察能力,就不能很好地感知客观事物的属性,所以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是不可忽视的,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第一步。而生物又是从实验入手研究的,生物实验具有直观性和趣味性,是我们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最佳场所。通过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对知觉进行整理,组织感觉信息,使感觉材料进行秩序化、整体化以形成直接的感性反映形式。

在生物实验课上,教师以启发式教学为指导思想,通过实验,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去思考,教师还可以从学生的"异类信息"中引发问题,让学主讨论,还要给学生留下探索、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例如,在做”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时,教师可以先提如下几个问题:1.盛放鸡血细胞的容器为什么是塑料容器? 2.在实验过程中一共几次加蒸馏水?每次加的作用一样吗?3.在实验中使用玻璃棒时应如何操作?为仕么?4.最后得到的 DNA是什么颜色?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学生们积极的观察、讨论和思考才能得到答。这样不仅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 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产生各种疑问、困难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学生发展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因此在生物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总之,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非常重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从而获取知识,增强能力,发展智力,这是我们进行教学必须做到的。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了,才能有力地促进其它各项能力的发展。

上一篇:消费行业整体盈利增速较高 下一篇:在问题情境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