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房屋建筑中变形缝的产生与处理

时间:2022-10-15 01:34:52

浅谈房屋建筑中变形缝的产生与处理

【摘要】变形缝是指建筑设计预留的张开缝,经过变形作用而形成的裂缝。本文对变形缝的种类及施工方法做出了详细的介绍。

【关键词】伸缩缝、沉降缝、抗震缝、防水处理

引言 建筑物由于受到温度变化、地基不均匀沉降及地震作用的影响,结构的内部将产生附加的应力和应变,如不采取措施或处理不当,会使建筑物开裂甚至倒塌。为防止出现这种情况,克采取“阻”或“让”这两证措施:“阻”是通过加强建筑物的整体性,是其具有足够的强度与刚度,以阻止这种破坏;“让”是在这些变形敏感部位将结构断开,是建筑物各个部分能自由变形,以减小附加应力,用退让的方式避免破坏。

变形缝按其所起作用的不同分为:伸缩缝、沉降缝和抗震缝三种。

一、伸缩缝

伸缩缝由叫温度缝,建筑物处于昼夜、冬夏的文栋变化环境中,由于热胀冷缩的原因使结构的内部产生温度应力和应变,并随着建筑物长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应力和应变达到一定数值时,建筑物将会出现开裂甚至破坏。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常常沿建筑物长度方向,每隔一定距离和在结构变化较大处留缝隙,将建筑物断开。

伸缩缝要求把建筑物的墙体、楼板层、屋顶等地面以上的部分全部断开,基础部分因受温度变化影响脚下不必断开。

对下列情况,伸缩缝最大间距宜适当减小:

1、柱高(从基础顶面算起)低于8m的排架结构;

2、屋面无保温或隔热措施的排架结构;

3、位于气候干燥地区、夏季炎热且暴雨频繁地区的结构或经常处于高温作用下的结构;

4、采用滑模类施工工艺的剪力墙结构;

5、材料收缩较大、室内结构因施工外露时间较长等

具有独立基础的排架、框架结构,当设置伸缩缝时,其双柱基础可不断开对下列情况,伸缩缝最大间距可适当增大:

1、混凝土浇筑采用后浇带分段施工;

2、采用专门的预加应力措施;

3、采取能减小混凝土温度变化或收缩的措施。

当增大伸缩缝间距时,尚应考虑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对结构的影响。

二、沉降缝

沉降缝是为了防止由于地基的不均匀沉降,结构内产生附加应力引起的破坏而设置的缝隙。为了满足沉降两侧的结构体能自由沉降,要求建筑物从基础到屋顶的机构部分全部断开。

应设置沉降缝的情况:

1. 当建筑物建造在不同的地基上,又难以保证不出现不均匀沉降时

2. 同一建筑物相邻部分的层数相差两层以上或层高相差超过10米,荷载相差悬殊或结构形式变化较大时

3. 新建建筑物与原有建筑相毗邻时

4. 当建筑平面形式复杂、连接部位又较薄弱时

5. 相邻的基础宽度和埋置尝试相差较大时

三、墙体、顶棚及地板变形缝

根据墙的厚度,变形缝可做成平缝、错口缝或企口缝。墙体较厚时,应采用墙口风或企

口缝,有利于保温和防水。但抗震缝应做成平缝,以便适应地震时的摇摆。

顶棚处的变形缝可用木板、金属板或其他吊顶材料覆盖,但结构上应注意不能影响机构的变形,若是沉降缝,则应将盖板固定于沉降较大的一侧。订碰变形缝构造做法与内墙相似。

楼地层变形缝的位置与宽度应于墙体 变形缝一致。楼地层的伸缩沉降缝内常填塞具有弹性的油膏、沥青麻丝、金属板或橡胶类调节片等。楼地层上铺与地面材料相同的活动盖板、金属板、橡胶片等。

四、屋顶变形缝

屋顶变形缝在构造上主要解决好防水、保温等问题。屋顶变形缝一般设于建筑物的高低错落处,也见于两侧屋面同一标高处。不上人屋顶通常在缝的一侧或二侧加砌矮墙或混凝土凸缘,高出屋面至少250mm,再按屋顶泛水构造要求将防水层沿矮墙体上卷,固定于预埋木砖上,风口用镀锌铁皮、铝板或混凝土板覆盖。盖板的相识和构造应满足两侧结构自由变形的要求。寒冷地区为了加强变形缝处的保温,缝中应该塞满沥青麻丝、岩棉、泡沫塑料凳具有一定弹性的保温材料。

五、抗震缝

建筑物在受地震作用时不同部位将具有不同的振幅和振动周期,因此地震时在这些不同部位的连接处很可能会产生裂缝、断裂等现象。抗震缝是为了防止建筑物各部分在地震时相互撞击引起破坏而设置的缝隙,通过抗震缝将建筑物划分成若干体形简单、结构刚度均匀的独立单元,在这些连接部位预先设置防震缝。

防震缝最小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框架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当高度不超过15m时可采用70mm; 超过15m时,6度、7度、8度和9度相应每增加高度5m、4m、3m和2m,宜加宽20mm。

2、框架-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可采用1)项规定数值的70%,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可采用1)项规定数值的50%;且均不宜小于70mm。

3、防震缝两侧结构类型不同时,宜按需要较宽防震缝的结构类型和较低房屋高度确定缝宽。

六、建筑物变形缝的防水处理

建筑物渗漏的主要原因是各种变形缝及防水材料不能适应变形幅度的需要。因此,必须重视建筑物各种缝的处理及材料的选择。

1、材料的选择

要克服变形缝造成的渗漏现象,必须选择弹性好的防水材料和正确的设计与施工方法。一种防水材料的好坏,主要看它适应基层应变能力的大小,而材料性能的优劣,又与材料的成本有关。优良的材料与工程造价是一对矛盾,解决这一矛盾就成为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2、处理的方法

任何一种材料的固有弹性再好,也无法抵抗受力后长期变形的疲劳,必然产生老化现象。

聚氨酯防水涂膜虽然是一种弹性材料,但延伸率只有360%,如果超过它的变形幅度也要受到损坏的威胁。一般混凝土温差为30℃时,它的变形幅度为0.1%,一块6米×1.5米的板,它的变形距离为6毫米左右。如两块板拼放时,变形距离为12毫米。如采用SDP-851防水涂料在平面上处理按延伸率350%计算,涂膜百度必须达到4毫米以上,这样每平方米造价要超过50元,而且也不够安全。如果在设计上加以改进。就较能满足它的变形量,就是在端头缝上留4厘米宽的通缝,用涤纶布制成U形,涂膜厚度只需要2毫米,它的变形宽度可以增加到6毫米,大大地提高了它的变形幅度,满足变形要求。

在设计中我们认为,施工缝、沉降缝、预制水泥板的接缝也可以做“接带”防水处理。这种设计与施工方法可以有效地克服因变形缝造成防水材料开裂而漏水现象。而且,还可以取消找平层的做法。

上人屋面及水池等防水层上必须浇筑混凝土。这种情况下采用粘结强度高的防水材料就不太合适,材料的延伸性受到上、下混凝土的限制,变形幅度很小,容易造成防水层断裂,使防水层失效。为了克服这些问题,美国推出了“必坚定”无胎自粘防水卷材,英国推出了无胎自防水卷材,但价格昂贵,国内很难接受。我国研制出的“贴必灵”无胎自粘高弹度防水卷材使用在混凝土夹层中,能抗剪、抗拉,不仅具备其它卷材所具有的优点,还有高弹度、自粘、自愈的特点,可以防止施工中或施工中或施工后材料受损时引起漏水现象的发生。

对于不同的建筑物,采用不同的设计、材料与施工方法,物尽其用,扬长避短,选用好材料,以达到造价低、效果好的目的。

上一篇:关于解析房屋建筑中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的应用 下一篇:如何做到集体土地上房产不动产登记的“四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