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易班平台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社群空间的实践研究

时间:2022-10-15 12:12:51

基于易班平台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社群空间的实践研究

摘 要 新媒体技术驱动下,以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迅速崛起,人们通过网络的聚集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随着互联网社交平台的发展,大学生展示自我、表达诉求的欲望更加强烈,既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的挑战,也给高校积极利用新网络载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和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在此背景下,易班平台作为面向大学生用户群体的在线互动平台,有充分的技术条件和环境条件构建基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社群载体,实现网络思政,网络舆情,网络文化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 高校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社群 易班

自互联网进入web2.0时代以来,以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迅速崛起,人们通过网络的聚集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尤其是在朋友圈、微博热门话题的引导下,传统的自上而下式的网络聚合力逐渐转向圈群化方向演变,各类网络群体因为某些特定话题,兴趣爱好集结于网络空间,形成文化共同体。然而,大学生作为网络空间的原住民,随着互联网社交平台的发展,展示自我、表达诉求的欲望更加强烈,既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的挑战,也给高校积极利用新网络载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和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此外,由于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的商业化倾向日益加剧,以及不同社会思潮在网络空间的交锋,将会对于大学生网民群体将产生较为复杂的影响。

面对当前网络空间发展的新环境和新现象,易班平台作为面向大学生用户群体的在线互动平台,充分发挥了其在网络正能量传播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然而面对当前“互联网传播圈群化”的发展趋势,新版易班网的推出正是在此背景下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运作载体,特别易班平台群组功能,话题圈子,YOOC平台等功能的出现,使得易班有充分的技术条件和环境条件构建基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社群载体,实现网络思政,网络舆情,网络文化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

1 基于易班平台构建大学生网络社群“易”课堂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mooc技术的兴起使得翻转课堂得以实现,因此,积极探索如何在易班引入优秀的教学资源,吸引任课教师进入易班“开课”。通过加强“课程班”进易班的内容建设,扩大课程班的网络参与范围。在以“专业教师+辅导员”的课程班基础上,打造一批内容质量高、教学资源丰富、互动形式灵活的易班网络精品课程群。通过易班yooc平台,在课程社群中建设两个资源库:一是建立学生学习记录库,整合课程与易班资料库,积累每一届学生学习情况的大数据;二是建立教材素材资源库,及时积累授课素材,为教师授课提供丰富的资源,也为下一版教材的修订做好准备;其次,努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授课教师队伍的媒介素养。按照职业化、专业化的发展方向,将第一课堂授课作为学生工作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的方向之一,重点培育一批理论功底过硬、教学能力突出、有一定网络教学经验的专职辅导员;再次,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领的研究。高校辅导员参与第一线教学,开展跨学科、跨领域的实践工作,应该鼓励辅导员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领相关方面的研究,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通过课程社群平台的建立,进一步加强授课辅导员与学生的课内外互动。并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与青年生涯发展、大学生诚信教育等主题开展学生感悟分享,主题自由交流,团队项目展示等线上环节,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优势互补,使易班空间成为实践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授课的新平台。

此外,在网络育人层面,当前易班网的教育教学资源基本上分为第一课堂教学内容和职业技能培训两大类内容。但是对于全面提高在校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必然还存在第二课堂如何通过易班网发挥作用的新问题。第二课堂内容实践性强,形式灵活多样,因而传统的网站以及其内容传播形式已经无法适应第二课堂的人才培养需求。因此可以通过易班平台开拓第二课堂内容空间,开发适应的网络环境,学生承担授课主体,运用90后学生寻求关注的特性延伸项目的后续自发传播,以学生兴趣导向,依托学生社团针对不同兴趣爱好录制微课程系列内容,作为通识教育课堂的有效补充和拓展,注重课外综合素养、整合实践能力、传统文化学习;在形式上可以采用线上线下互动学习,用户活跃度高;借助各类学生组织群体,依托易班微课堂课程库建立群组,迎合用户体验需求,持续提高用户黏度值。

2 基于易班平台有效发挥网络社群的舆论引导作用

在自媒体环境下,呈现出“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话语态势,如何发挥自媒体的作用,营造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易班公众号平台是基于在校师生自发创建的自媒体平台。因此,如何矩阵效应,通过易班自媒体帐号的建设,打造若干传播校园正能量,有品牌效应的公众号矩阵,形成社群联动的矩阵效应,是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构建社群矩阵需要发挥易班公众号的品牌效应。以上海大学“网思易班”公众号为例,其聚焦上海高校校园师生群体,依托易班网为载体,构建新媒体话语体系,凭借独特的视角,运用独特的语言,以及清晰的思路,解读网络文化发展动态、分享网络思政研究前沿问题、引导网络舆论正能量。“网思易班”公众号定位于面向全市高校师生的网络文化传播载体。通过利用来自不同学校师生组成的团队进行内容传播,进行相关话题的引导和讨论,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能够让学生有机会与校外不同专长的教师进行在线交流,形成一种打破学校界限的师生共融的易班园地。同时,“网思易班”团队先后与多家科研C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将国家级名师的教育教学资源群、网络舆情引导工作群以及面向青年群体的新媒体传播矩阵等元素进行了有效的融合。

另一方面,引入学生媒体组织,助力品牌传播。通过在易班平台引入学生自主运营的网络媒体品牌”,以学生新媒体社团为载体,建设特色易班学生管理团队。借助新媒体团队的品牌效应,通过校园资讯推送以及微博、微信与易班的跨平台互动,积极宣传易班项目活动,更好地发挥易班在校园网络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其中可以通过易班轻应用等功能,将思想引导教育等内容进一步具象化、互动化,积极扶持校园自媒体通过原创内容在易班平台进行话题共享,通过排行榜等统计形式动态把握校园网络议程设置,在重大时间节点,重要活动时机上面,引导易班自媒体集体发声,积极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舆论环境。

3 基于易班平台打造以兴趣牵引为驱动的网络社群文化

易班是在适应新时代学生网络化生存特征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信息化平台,是学生展示自我、表达诉求的交流平台和开放便捷、互动共享的学习空间,也是信息化时代对学生开展全方位教育、立德树人的有效平台。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组织和学生社团在文化活动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将各类学生活动组织向易班平台迁移,有效实现线上线下联通,从而使得校园文化活动系列化,可持续化,是易班平台需要进一步建设的重要方向。

高校学生社F是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相关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拥有丰富的人气和吸引力,是亟待整合的优质用户资源。易班学生社团的建立的发展离不开学生用户群体激发学生群体用户使用的兴趣点,挖掘学生利用易班进行群体互动的有效驱动力。通过分析易班平台新功能和新方向,将班级概念定义扩展为社团等学生活跃组织,同时尊重学生个性化需求,设计兴趣标签等用户选择习惯,吸引更多活跃度高、参与人群数量固定的新型班级群体入驻易班,为易班用户拓展提供全新的组织架构。易班目前通过网络班级的形式能够将学生群体以固定的方式在平台上展现,但是校园中最具活力的学生群体――社团,拥有丰富的人气和吸引力,是亟待整合的优质用户资源。

当前易班除了网络班级的形态之外,没有单独的面向学生社团的相关功能。网络班级虽然能将社团以固化的方式存在,但是无论从开放性和互动性上都有很大的局限,远远无法满足社团发挥创造力的需求。通过易班手机客户端社团招募插件的开发,可以面向校园社团开发轻应用。该轻应用基于兴趣图谱的易社团招募插件根据学生个性化兴趣选择需求,拓展网络班级定义,将学生社团这一活跃学生组织集合通过招募插件引导到易班日常互动中,通过活跃学生群体在易班的持续高频互动,形成全新的网络班级视角和平台。同时,通过该应用将社团系列资源进驻易班,以兴趣搜索为导向,提升易班平台的受众黏度,丰富校园网络文化。可以将社团群体对学生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由线下转移到线上,通过优质社团配合丰富的社团活动和展示来凝聚一大批易班的忠实用户。特别是可以通过易班手机客户端的进一步开发,为学生社团提供一个对外展示的空间和团队成员招募的平台,以实现跨校学生的兴趣聚集和群体互动,形成多元化的网络群体文化氛围。

此外,为了突出体现优秀党团组织的引领作用,在建设过程中,应特别重视并鼓励各学院将党建和团建品牌项目在易班班级平台进行拓展和推广。以此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易班班级用户的黏度和活跃度,增强学生对网络班级的认同和归属感,实现易班网络班级建设的常态化和规范化发展,为今后开展相关的易班班级活动夯实基础。

上一篇:提升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教学效果的基础环节建... 下一篇:基于德国经验的市场营销实践教学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