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对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思考

时间:2022-10-15 12:09:51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对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思考

(河北博野中学 河北 博野 071300)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5-0252-01

《语文课标》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中学语文课中阅读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生长点,可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高能耗”现象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1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1.1 教学观念陈旧,穿新鞋走老路。新课标倡导教学方式与方法的创新,在阅读课上存在“摆花架子”追求课堂形式新,满足于给问题找答案的热烈讨论而顾此失彼。如在中学语文阅读课堂让学生表演、合作探讨,一节课看似热闹了,貌似创新了,可学生真正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与否?教师的课堂创新了,学生的课堂呢?无效果!

1.2 轻视主体,忽略主导。新课标中强调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唱主角的,用预设的问题牵引学生进入设计好的轨道之中,轻视了阅读主体——学生,全由教师代办。对于阅读材料,教师的分析代替了学生的理解,从分析写作思路推敲词句,到谋篇布局,都由教师“灌”给学生,阅读课上学生读的时间太少。

1.3 阅读教学的功利性太强。许多阅读课的教学篇目是为了迎合考试的,根据考试模式训练学生,而抛弃了原文的情、意、理。将课文编成考题,归纳应对考题的方法与技巧,这也似乎成了惯例。我们忽略了学生在阅读中的个性情感体验和创新能力开发,这样不仅“剥夺”了学生的思考,长此以往会使学生思维方式机械化,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1.4 学生课外阅读量太少。相当一部分学生除了课堂阅读以外,课业负担压得他没时间进行课外阅读。还有学生课外书的来源也少,加上教师不指导学生该读哪些书,该怎么样去读,所以大部分学生课外阅读即使有,也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一些盗版的小说就走进了他们的生活。诸如此类的阅读材料,不仅起不到促进作用,还会对学生身心造成不良影响。

2 提高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对策

2.1 教会读书方法,培养阅读习惯。古人云:“授人鱼,供一餐之用,授人渔,则享用不尽。”新课标指出:“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阅读的方法很多,应指导学生视需要而选择,对于重要的名篇可以精读,读的过程重在个性感悟与体验。略读时以摄其要点为主。浏览主要是快速阅读自己需要的或关注的、感兴趣的内容。读书时要注意阅读方法,如凝神不分心的关注、边读边想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的方法、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自身情感体验的方法等,都是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经过方法指导后,学生拿到一篇阅读材料就知道如何下手。同时,在阅读过程中还要求学生养成一些良好的读书习惯,比如边读边圈点,利用闲暇多读书,摘抄笔记,使用工具书查阅,温故而知新等。

2.2 重视个体思考,突出个性化、创造性的阅读。我们要重视学生阅读过程中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因为每一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各异,他们的阅读感受也不尽相同。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的个体差异造成在阅读文本会产生不同的认识。此时,教师只能引导,不能轻易否认,不能用标准答案去评价学生,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才会增强。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是多元化的,事物的答案不是惟一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破除框架,让学生在自由的环境中感悟语文的魅力、张扬个体的个性、探求人格的真和美,使他们的个性与阅读文本得到融合。

另外,在提倡个性阅读的同时,让学生大胆质疑,因为质疑是有意识的发问、探究的心理过程。只有学生主动去探求,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才能将课内的知识很好迁移至课外,让学生真正成为知识情感的主体。

2.3 课内外结合,不断增加阅读积累,从而达到厚积而薄发。语文阅读素养与文化积淀的形成离不开语文知识的积累,教师在抓紧课堂阅读教学的同时,要充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真正做到“厚积而薄发”。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式,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教师还应当精心选择阅读材料,指导学生长期不断地收集课内外语文知识,这样不但会拓展学生知识面,而且对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2.4 让学生的阅读走进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阅读的永不枯竭的源泉。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曾说过:“语文课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旁有广告牌;买东西,有随带的说明书,到处可以学语文。”要让阅读教学走进学生生活,扩大学生阅读的空间,延伸学生的阅读范围,让各种生活信息进入学生生活,让活生生的生活素材充实学生大脑。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到阅读教学之中,从而加深对语文阅读材料的理解。比如《背影》一课教学时,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父亲送自己外出旅游时远去的背影;母亲拖着疲惫身子为我们洗衣服时的背影,这些都能让学生在情感上与《背影》一文产生共鸣,从而使学生加强对父母之爱的体验,学会爱父母,懂得感恩。

2.5 语文阅读教学要贯穿“读”这条主线。中学语文阅读课中的“读”还应该成为学生学、教师教的主要手段。引导学生为体现真情实感而读,为培养语感,丰富语言积累而读,为能力提高、思维启迪、情感陶冶而读。针对具体的文本内容,读时要有目标,读时要有指导,保证学生真读、活读、广读,而不是假读、呆读、滥读。

新课改的理念给语文课堂阅读指明了方向,作为教师,要能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阅读教学的指向,真正把学生个体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展示出来,才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所追求的目标。

上一篇:试论高中化学实验探究能力 下一篇:兴趣是学生识字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