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守望者

时间:2022-10-15 12:03:42

他有着一双火眼金睛,许多在垃圾堆中沉睡的文物宝藏经由他们的慧眼而重新焕发光芒;他有着特殊的个人魅力,能让巨贾富商甘心情愿为他们随手捐出百万美元的巨款;成千上万流失在外的国宝经他手抢救,回到国家手中――

马承源,一个令人愿意用敬仰的目光去注视的名字,在这个名字前面可以有一长串的形容词和定语,上海博物馆老馆长、著名青铜器专家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这个名字就意味着一个传奇,绝大多数普通人或许不知道这个名字,但法国总统希拉克却将他奉为座上宾。他的一生始终都是与国宝在打交道,在如今的上海博物馆中有着成千上万的国宝经由他的手而成为馆中藏品,事实上,他的一生就是守护国宝的传奇。

抢救震惊世界破解千古之谜的战国竹简

马承源当年初到上博时,接管的文物只有1万多件,40多年后交给新任馆长的是21个门类12万件文物珍品。在上博,成千上万的文物精品是经过马承源的手征集而来,事实上许多流失在外的国宝精品的最终回归都与马承源有关。这其中改写先秦学术史的“国之重宝” 战国竹简的回归尤其带有传奇色彩。

2001年底,一部改写先秦学术史的战国古籍横空出世,那就是《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此书出版完全是因为被称为“国之重宝”的1200多枚战国竹简,这些战国竹简上的简文全部是秦始皇焚书坑儒前第一手的战国古籍,堪称举世瞩目。

1993年的一天,马承源听说有一批竹简从内地流到香港,就打电话给香港中文大学的朋友张光裕教授。对于马承源的请求,张光裕不敢怠慢,很快在香港古玩圈中放风说有朋友想买竹简。1994年初的一天晚上,一位古玩店老板告诉张光裕有批竹简到了,请他当晚看看。到了古玩店一看,一堆竹简用塑料纸包着,泥水湿淋淋的一大包。张教授打开一角一看,就发现竹简有的地方露出几个字是“周公曰”,当时吓了一跳,再看,又是“成王曰”,他心中暗叫不得了啊,连夜给马承源打电话。因为当时去香港的手续很麻烦,至少要等两三个月,加之马承源就要去墨西哥办文物展,所以不可能立即到香港去亲自鉴定,马承源嘱咐他临摹几支传过来看看。那天张教授一夜没睡,临摹了几支竹简。等他再向马承源报告时,马馆长人已到墨西哥去了。

事实上当时因为无法亲自去鉴定,马馆长他们要不要买这批竹简还有些犹豫。这时张先生追到墨西哥,用传真把他临摹的竹简传过去。马馆长这一看就觉得是真东西,但为保险起见,又请张教授提供更多的摹本。过了数天,又一批出现在马承源面前。这下终于能确认是真品,这可了不得,那全都是“国之重宝”,当下就决定虽然价钱很大,还是要买下来。马承源立刻电话通知张光裕这批竹简上博一定要得到,这是百年大业。他让张教授设法稳住店主。很快,近半个月过去了,马承源也回到了上海。张教授把这批竹简送到上海,马承源一看,古物中没有文字的也是艺术品,有了文字就和文化发生关系,那就更非同一般了。就这样,497支战国竹简重又回来了。之后又有人来找张光裕,他去看了,发现和第一批竹简有关系。当时古玩店老板要价很高,但为了能追回国宝,还是买进了。第二批有549支竹简。本以为事情到此就结束了,没想到又出来了第三批竹简。

当时已经是凌晨12点多了,古玩店老板给张光裕打来电话。本来张教授已经睡觉了,但一听是竹简的事,立刻让老板送过来看。当“子曰”二字跳入眼中时,张光裕激动得几乎要叫出来,他也不顾已是深更半夜,马上打电话给马承源。马馆长一听这第三批竹简内容,就知道和前两批有关系,虽然极想买,但这时已经到1994年年底,馆里的经费已经花光了,要从其他开支中省出来很困难,而古玩店老板开价又很大,一时筹不到钱,于是就想放弃不买了。

听马承源说没有钱了,没想到张光裕反而急了。因为当时日本人也到处找这批竹简,一旦被日本人搞去了,就再也别想见到这些国宝了。张光裕急得一个晚上没睡觉。终于想到一个朋友,打电话过去说:“这件事和马先生有关,但不是马先生要我找你的。只是觉得东西重要,但不知道如何帮马先生。这完全是我个人的事。”这位朋友一听说是马承源的事,又是这样重要,就说你先把东西留下来,明天饭桌上商量。第二天,朋友又请来四位朋友共同商量,最后他们5人决定共同出资把第三批竹简买了下来,然后由张光裕把这批竹简送到上海博物馆。当看到第三批竹简奇迹般回来时,马承源激动得打电话给张光裕。在电话中他高兴地说,今天晚上我要喝一杯。

火眼金睛慧眼识宝

搞文物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双火眼金睛般的慧眼从别人眼中的破烂看出宝藏来。马承源就有那样一双通灵慧眼。

上世纪50年代中期的一天马承源特意来到上海冶炼厂,在堆积回收来的破铜烂铁的场地中,马承源发现一件很特别的青铜器,那是件甑与釜相连的器物,马承源立刻就看出这件东西不一般。他经过研究,确认这是一件汉代的蒸馏器,这件特别的青铜器不仅可以蒸馏酒,还可以提取花露或蒸取某种药物的有效成分。这一发现不仅是为国家抢救回来一件国宝,更确立了这样一个史实――在公元2世纪左右,中国已经掌握了蒸馏技术。

在马承源的数十年的文物生涯中,这类情形不胜枚举。

3年前,因为应法国总统希拉克邀请专程前往巴黎赴宴的马承源,在即将离开巴黎的第三天抽空去那里的古玩店转转。在一家经营青铜器的店里马承源看到一尊大约70公分高的鎏金佛像,马承源一眼就看出那是我国历史上云南大理国的佛像,而且可以初步确定是唐宋时期的文物。马承源心头窃喜。接下去再看,窃喜立时变成了惊喜,因为佛像背后竟然有铭文。佛像有铭文本来就是很少见的,而这铭文更特别,原来铭文中有大理国年号及干支年份。这绝对是一级国宝文物,更重要的是有了一个意外的收获,以前一直困扰历史学家的年号断代通过佛像的铭文得以清楚,其历史价值不可估量。于是,他对店主说这件佛像上海博物馆要了。等到他将一切搞停当时,离飞机起飞的时间已不多了。

流失海外的佛像终于回到祖国怀抱。后来经考证确认此佛像为云南大理三塔中的一尊佛像,后因地震而震掉下来。二战时期,滇缅战争中被美国人偷走。因为这尊佛像最终回归,马承源还受到云南方面的衷心感激。

有一年,为了给上博“化缘”捐款,马承源来到香港。每来香港,他总少不了要逛古玩街。在一家古玩店,马承源停下了脚步,因为店中的一件青铜器让他眼睛一亮。那是一件,他让店主取出来,然后仔细揣摩。在这件上有12字铭文,其意为这件是吴王夫差为一女子所铸。马承源心头一动,吴王夫差在位22载,流传今世的器物大多是剑、戈等兵器,像这样的礼器从没见过,青铜礼器用者通常不是王公便是贵族,而此写明是为女子铸,说明不是贵族女子,而能让吴王夫差用诸侯进的珍贵青铜铸造给王公贵族用的礼器的民间女子只有西施。显然这件不是寻常之物,其珍罕程度可想而知。于是马承源忙问价钱,对方要价超过百万港币。马承源关照店主这件东西上博要了,让其保留半个月,以便筹款。回到上海后,眼看所约期限就要到了,可钱的事依然一筹莫展。

就在马承源快要失去希望的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香港长途改变了一切。打来电话的是香港工商巨子何鸿章。因为马承源的知名度,他到香港古玩街的事也传到了何鸿章耳中。在电话中何鸿章问:“马馆长最近是不是在香港看上好东西?”马承源当时也是一惊,这些超级富豪到底不一样,他的一举一动都在人家眼中,随后何鸿章又在电话中笑着问:“我可不可以买啊?” 听此言,马承源也笑说:“你买也可以,不过买了干脆送给上博吧!”然后又把此物的重要珍贵程度跟何鸿章实话实说了,何鸿章二话没说,告诉马承源:“我半个钟点后给你消息。”

半小时后何鸿章打电话过来跟马承源说:“现在古董店老板就在我办公室,你只要能确定想要,我就立刻买下来。现在只要你一句话!” 就这样,马承源的一句话换来了一件国宝珍品。如今这件东西如果上拍卖行,随便拍拍价钱都远远超过千万。事实上,马承源依靠自己在长年实践中炼就的一双“火眼金睛”,他为国家不知抢救回多少珍贵文物。光从香港由他手抢救出的文物就有青铜器、玉器、陶瓷等珍贵文物超过300件。

甘心捐国宝的真心朋友遍天下

搞文物并不只是埋头研究,更重要的是有与三教九流打交道的本领。像马承源的朋友可以说遍及全球,真正是朋友满天下。不仅如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的朋友只要他开口,随时会有人将百万巨款奉上。

比如有一次,他在美国好友电脑专家范季融先生陪同下来到香港古玩街。一家小店橱窗里陈列的一只鼎让随意逛着的马承源不觉眼前一亮。那只鼎虽然表面土锈甚多,但透过斑斑锈迹的铭文,依稀可以辨出有“晋侯”二字。上博的青铜宝鼎也有不少,但眼前的这一件可不一般。马承源反复地观看,颇有点不舍之状。边上的范季融见他如此,知道这一定是件非同一般的文物,于是二话不说就将此鼎买下,当下转手送给马承源。当然此鼎最终回到上博。回到上海,此鼎经过清洗去锈,鼎身出现了43字铭文,原来这是西周中期晋侯因军功而赐给下属的一件器物,这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西周中期铸有长篇铭文的唯一的晋器。

像前面提到的大理国鎏金佛像,后来就有一位香港银行家主动要求捐资,而上博轰动世界的战国竹简第三批也是香港的朋友只凭马承源这个名字,愿意买下来赠给上博。

身无长物以及两件残破的青铜器

马承源从事文物工作也有半个世纪了,经他手的文物精品成千上万,猜想他手头也一定有不少价值不菲的古玩珍藏,谁知让人吃惊的是在他家中竟然没有一件文物。在马承源办公室倒是有两件青铜器,那是两件残破的青铜器。“这是我唯一所藏的青铜器。那是最初开始学习青铜器买的,如今做个纪念。”马先生已记不清是1950年还是1951年,在广东路的一家古玩店,他平生第一次买下青铜器。两件严重锈蚀的青铜器当时总共让他用去7元钱,从此这两件青铜器伴随马先生一生。

“这么些年来我没有收藏过文物,如果我要是收的话,如今早就发财了!”而马先生为博物馆收集的文物如今以数倍十数倍乃至上百倍升值。至于他自己,则身无长物,如今住在80平方米的房子中,以目前人们的眼光来看,这实在不算大。

我知道,在他这一生中曾有N次发财的机会,但他从没想到过要去抓住,如今他所有的就是清廉的一生。

上一篇:58岁的杨在葆牵着10岁女儿的小手 下一篇:六旬老人誓捐“30岁”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