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兴趣为导向的篮球科学训练与教学改革实践

时间:2022-10-15 11:42:09

以兴趣为导向的篮球科学训练与教学改革实践

摘 要:中学阶段是青少年身体发育最快速的阶段,也是篮球训练最好的一个阶段。为提高学生篮球意识,增强学生的篮球学习兴趣,笔者结合篮球训练的原则,提出了一套适合青少年生长发育特点的篮球基本训练方案。通过近三年的教学实践,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篮球训练;篮球教学;篮球意识;基本功

篮球运动能培养人的机智、灵敏、速度、力量、耐力和在复杂多变的情况下辨清态势、做出抉择的能力。篮球比赛是一项集体对抗性质的竞技项目,也是趣味性的项目,中学生热爱篮球运动,这对篮球训练是个优势。但是篮球的身体素质训练是比较辛苦的,中学生意志比较薄弱,往往一开始非常积极,但练一段时间后就热情减退。篮球技术水平的巩固提高依赖于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和基本功,而在基本功的练习当中,若其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实用性,也会吸引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本文以培养篮球兴趣为导向,提出了一套重视篮球规则、增强篮球意识、提高篮球基本功训练的教学改革方案。

一、篮球竞赛规则

目前,中学体育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的篮球基本知识及技战术的训练,而忽视了篮球规则的重要性。注重篮球规则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篮球运动的魅力,从而打下扎实的篮球基础。讲解篮球规则可以在训练过程中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也可以通过教学比赛来完成。

二、篮球意识的培养

1.意识培养

意识比技术更重要。技术不会,可以学会;但意识不强,则很难改变。培养和提高运动员的意识应该是全面的、系统的,应把它放在与技术、战术训练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2.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能力是形成篮球意识的前提,是形成正确篮球意识的条件。有些运动员“意识”不强,往往表现在临场情况不明,头脑不清,场上运动盲目,致使本人和全队技术、战术的运用受到限制。

三、篮球训练的原则

身体素质是篮球训练的基础,这是大家非常清楚的。但是怎样提高身体素质呢?笔者认为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与技术训练相结合的原则

身体素质与篮球训练是相辅相成的,身体素质好,技术提高快,同时在技术训练时也可以渗透身体素质的内容。比如在进行传球练习时,可以利用长传快攻,从而达到提高速度的目的。

2.训练内容多样性和趣味性的原则

由于身体训练比较辛苦,中学生意志力比较弱,为了使身体训练更具有吸引力,使学生练习更积极,就必须使训练的内容更多,趣味性更强。比如为了提高力量,可以开展背人游戏,可以利用跳绳,也可以蹲杠铃;为了提高弹跳力可以利用摸篮板、蛙跳、跳栏架、跳台阶等方法。

四、篮球基本技术的训练

1.对运球的训练

运球在比赛中是非常重要的技术环节,在快速推进进攻、带球摆脱防守、上篮得分时,都需要较好的运球技术。可以说,一个球队如果在比赛中不会带球、控制球,那么这支球队肯定会输球。正是由于运球是篮球进攻战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在训练中应该安排大量的运球练习,包括体侧运球、运球急起急停、体前换手变向运球、“之”字型以及绕“8”字型运球,因为这些动作在比赛中都是经常使用到的技术动作。在此基础上,应加强对抗性的运球练习,就是运球时有人防守。练习可多采用比赛式,比如规定时间内,防守的人要能断球。这样既提高了队员的训练积极性和对抗性,又可以使队员在练习中逐步提高球性,达到训练目的。

2.对传、接球的训练

传、接球和运球一样,是篮球竞赛中运用最多的技术,它是进攻队员在场上相互联系和组织进攻的纽带,是实现战术配合的具体手段,是比赛中运用最多的基本技术。传、接球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进攻战术配合质量和进攻命中率,它也能直接反映一个球队的整体水平,因此对传接球的训练不能忽视。在训练中除了基本的传球技术动作训练外,应该在传球的时间、速度、飞行路线、落点、接球的手法和传球隐蔽性上下功夫。在训练时多采取高速、高强度训练方法,使运动员能尽快适应比赛节奏,成为比赛型的运动员。同时,在训练中为了保持训练的积极性,要采用一些内容新颖、生动活泼的传球游戏,使学生在愉悦中训练。

五、教学改革取得的成绩

以上各方面的教学改革,效果显著。本校初三阶段篮球、足球、游泳等课程采用选修制,学生可根据兴趣选修相应课程。调查对比发现:选修篮球的学生比例逐渐增加,成为最大的学生选修课程,学生学习兴趣逐步提高;男同学的身高从2009年到2011年一年内平均增长了3.6cm、4.5cm和5.1cm,女同学身高平均增长了1.1cm、1.3cm和1.7cm,可见学生身高增长率逐年增加,身体素质进一步增强。

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学生身体生长发育、以学生兴趣为导向、重视基本功训练的一套篮球课教学改革方案。该方案有效提高了篮球教学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陈章云.篮球意识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6,(03).

[2]王保成,匡鲁彬,王川.我国篮球运动体能训练中存在的几个问题[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02).

[3]唐煜章.现代篮球训练方法新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上一篇:以“论坛式”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下一篇:学生为主体的合作型语文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