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高校音乐专业舞蹈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时间:2022-10-01 10:56:30

试析高校音乐专业舞蹈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摘 要:高校音乐专业的舞蹈教学对于提升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高素质的艺术类学生意义重大。与专业艺术院校和文艺演出团体的舞蹈教学相比,高校音乐专业的舞蹈教学具有特殊性。本文在分析高校音乐专业舞蹈教学现状的同时尝试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给一线教学的舞蹈教师以有益借鉴。

关键词:高校;音乐专业;舞蹈教学;教学方式;实践教学

一、前言

作为一门重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学科,舞蹈课程在高校音乐专业的课程设置安排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高校音乐专业的舞蹈教学与专业舞蹈学校或文艺团体的舞蹈训练相比,有其特殊性。高校音乐专业的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得相对比较系统,理论水平比较高,但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与专业舞蹈学校或文艺团体中专业舞蹈演员的身体素质相比,则存在着很大差距;加之学校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师配备规格不高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目前高校音乐专业的舞蹈教学存在着诸多不足,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舞蹈基本功不扎实,这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国家旨在培养综合性人才的教育目标。鉴于以上种种,笔者认为在当前形势下,认真分析目前高校音乐专业的舞蹈教学现状,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这对于改进高校音乐专业的舞蹈教学意义重大,同时也有助于培养高素质的音乐舞蹈专业的人才。

二、高校音乐专业舞蹈教学的现状分析

舞蹈,作为一种以人体为媒介来塑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情感的艺术形式,其主要目的是以美的形体表达舞者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展现其人生观、价值观,给观者以艺术的享受、人生的感悟,促使观者身心健康、人格趋于完美,为社会培养人格健全、态度端正的高素质人才。但是,在当前高校音乐专业的舞蹈教学中却存在很多问题,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生源素质参差不齐

学生个体差异大、个别学生自信心不足、学习兴趣不高。高校音乐专业的学生大多来自普通高中,其高考成绩不是很突出,甚至很多学生只是为了有大学可以读而报考的,很多学生的舞蹈底子非常差,没有经过系统的舞蹈基础训练,使得这部分学生对自己是否能够学好舞蹈缺乏自信心;另外,舞蹈对学生的身体柔韧性要求非常高,导致对学生身体条件要求高,而且舞蹈需要大量的训练,因此,很多学生开始学习时对自己缺乏信心,害怕自己学不好,以致失去了对舞蹈的学习兴趣,造成了教师在教学上的困难,舞蹈教学效果不佳,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2.高校教学方式方法过于传统,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

在目前一些高校中,教材更新频率慢,教材内容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像现在比较流行的街舞、跑酷等,都是学生比较喜欢的舞蹈艺术形式,却没有被纳入教材中;教师也只是按课本内容进行讲授,很少为学生补充课外内容,致使教学内容太过陈旧,无法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舞蹈课程的教学模式单一,个别教学教师为了省事,沿用传统的“示范―模仿”教学模式。课堂上,教师示范完毕后,就把课堂扔给了学生让学生进行自我模仿训练,缺乏师生间的互动,如此,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致也不高。

3.教学课时太短,学生缺乏足够的练习时间

目前一些高校音乐专业的舞蹈课程只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开设,一般情况下是每周安排2个课时,18~19个教学周,通常情况下总课时是36~38个,一个学年的课时也就是72~76个课时。在这一学年的学习中,学生不仅要进行舞蹈基本功的训练,还要学习各种民族舞、现代舞等等,在这有限的课时中要学习如此多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每一项都是浅尝辄止,那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更是收获不多,所以一年的课程学完以后,才发现学生只会“纸上谈兵”。

三、加强高校音乐专业舞蹈教学的对策分析

1.做好学生心理工作,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舞蹈课程的学习对学生的身体柔韧和协调性要求比较高,很多学生之前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训练,对自己缺乏信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避免打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教学中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增强学生的信心。具体来说,在教学之初教师要做耐心地讲解,打消学生的顾虑,对学生的要求有简入难,慢慢提高,让学生们意识到,只要自己努力,即便基础薄弱也能学好,坚决避免一开始就给学生设定难度过高的目标,这样会让学生失去自信,觉得自己无论如何也达不到要求,兴趣顿时荡然无存,就更不用提以后的学习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真诚、认真地讲解示范,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大家的尊重,从而愿意认真去听教师讲课。在舞蹈动作的讲解示范过程中,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教师应尽量一对一辅导,让其感受到教师的重视。只有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心理承受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更高,教师的教学效果才能更明显。

2.根据课程设置,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

舞蹈课程是音乐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要想使学生在短短的一年的学习时间里掌握关于舞蹈的各(下转第37页)(上接第33页)种知识,那就需要学校在不违背教学大纲的前提下,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使教学更有针对性。例如,学生要在短短一年的时间中,不仅要学习舞蹈基本技能,还要学习各种舞蹈,甚至还得学习关于编导的技巧。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学习这么庞杂的内容,不仅对学生的要求非常高,而且对时间的要求也非常高,但是教学课时是有限的,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既要保证学生学习了基本的舞蹈技能,打好舞蹈基础,又要保证学生在此基础上学习其他知识。例如在形体训练的过程中,穿插讲解关于民族舞的知识和要点,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柔韧性,又增加了学习的内容,还不至于使学习过于单调,同时还节省了时间,能够给学生预留出更多的练习时间。长久下去,形成良性循环,舞蹈课程的教学效果一定会得到改善的。

3.多样化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舞蹈是一种技能,需要大量的实际练习,但是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让学生进行单调的练习,学生的积极性势必会受到影响;再者音乐专业的学生的个性都是比较强的,思维也比较活跃,单纯的练习不能达到很好的训练效果。因此,教师要改变以往单一的“示范―模仿”式训练模式,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各方面的积极性,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得到各级学校教师的认可,因此,在舞蹈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采用多媒体舞蹈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画面和声音效果,把在教学中难以示范的高难度动作做成分解动画,变成画面显示出来,既清晰又方便;另外,教师还可以播放著名舞蹈家的舞蹈视频,让学生体会他们的高超舞蹈技艺。再者,现场教学同样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策略。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邀请著名舞蹈演员给学生进行现场表演,充分利用他们的名人效应和学生的追星心理,不仅能够极大提高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还能够一定程度上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

4.重视实践教学,夯实学生基础

舞蹈是一门技能性的艺术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必须要能够学以致用,因此加强学生的艺术实践,对于提高学生的舞蹈技能是非常必要的。学生迟早是要走上工作岗位的,不管以后是在学校里从事舞蹈教学工作还是在艺术团体中从事舞蹈表演工作,扎实的基本功都非常重要,而这就需要平时多锻炼。在平时课后作业的设置上,教师应该多设置一些创编性的题目,让学生能够自编自演,这样既能夯实学生的理论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基本舞蹈表演能力;另外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文艺晚会的舞蹈表演,也是个不错的锻炼机会。最后,学生在课余时间也可以做一些兼职工作,譬如在一些艺术学校代课或者做家教等,都不失为一个锻炼的好机会。

四、结语

总之,高校音乐专业的舞蹈教学所面临的种种问题都值得大家重视,教师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解决。我们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应根据音乐专业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合理安排相关课程,为学生的成功成才打下坚实基础。

上一篇: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三角代换之妙用 下一篇: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创新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