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章可乐遗址

时间:2022-10-15 10:46:29

赫章可乐遗址

1957年的一天,可乐村民在农田中挖出了一些青铜器,开始引起考古工作者的注意。可乐距赫章县城74公里,座落在乌蒙山区的一个坝子上,坝子中流淌着一条可乐河。过去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地方,只能在赫章县的地图上才查得到它的位置。深山中隐藏着大批战国秦汉时期的墓葬,它们是古人灵魂安息的地方。从1960年以来经过9次发掘,清理了370座古墓,出土了文物4000余件,发掘遗址面积400多平方米。2000年进行第九次发掘,有许多惊人的发现,被评为“2001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声名顿起。同年6月25日,赫章可乐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看来比较偏僻的赫章可乐,古代曾经繁荣一时。这里可能是汉代犍为郡的汉阳都尉治(武官驻地),曾驻扎过汉军,留下许多“汉墓”,埋葬着外来的汉族移民。这些汉墓都有封土,看上去是一座座大坟堆,墓葬有竖穴土玩和砖室墓两种,均有棺木葬具。使考古工作者感到奇异的是,在可乐河南岸分布着一排排风格截然不同的古墓,它们都是长方形的土玩墓,没有封土,也没有棺木。汉墓中的随葬品与中原无异,而这些土玩墓的出土物却大不相同。为了区别起见,考古工作者把前者称为“甲类墓”,把后者称为“乙类墓”或“南夷墓”。可乐已发掘战国秦汉时期的墓葬500余座,出土了大批青铜器,被誉为贵州的“殷墟”。

这些古墓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神秘的幽灵世界,使人感到神奇莫测。在已发掘的168座“南夷墓”中,有20座格外奇特,坑内无棺木或裹尸的竹席,死者的头部放入一个铜釜或铁釜之中,少数脚下也套有铜、铁釜,考古学上把它称为“套头葬”。这种葬式极为罕见,到目前为止,中国其他地区及国外均未见记录,可谓是“独一无二”。据说广西西林普驮发现了一种“铜鼓葬”,将尸骨全部放在倒置的铜鼓中,另用铜鼓为盖。专家认为,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葬式,“套头葬”为贵州独有,很可能是“古夜郎人”的坟墓。为什么要用铜釜或铁釜套在死者的头上呢?时至今日,人们还没有找到一个完满的答案,这也许是个天大的秘密。考古发掘还在继续,每一个新的发现都使人产生新的疑问。看来,这些古墓中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未知数,隐藏着无数的“夜郎之谜”。

古墓中埋藏着许多稀世珍宝,不但一般人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就连文物鉴定专家也觉得奇怪,这里发现好些不同寻常的兵器,例如:一字格铜柄铁剑、蛇头茎首铜剑、饕餮纹无胡铜戈、心形铜钺等。这些兵器在中原从未出现,就连巴蜀也找不到它们的踪影,而在云南宣威、曲靖等地却找到了类似的器物。这也不足为怪,因为贵州大部分地区及滇东、桂西北都同是“夜郎的故土”,文化的一致性恰好说明“夜郎人”的独创。这里还有几件别致的铜带钩,它们的造型带有浓烈的山野气息,虎形铜带钩如虎似龙,牛头形铜带钩在牛头上有张开的两耳和一对翘起的角,鲵鱼形铜带钩犹如一条游动的“娃娃鱼”,飞鸟形铜带钩呈展翅欲飞之状,显示出一种有别于中原的“异质文化”特征。套头铜釜上的立虎,昂首扬尾,造型神勇,分明是神力与权力的象征。

铜鼓是南方少数民族的礼器、乐器和祭器,一般认为它是由铜釜演变而来。在赫章可乐,出土了一件青铜铸造的立耳铜釜,它是民间常用的炊具,底上有烟熏的痕迹,在这里却用于“套头葬”。又有一件鼓形铜釜,似鼓似釜,击之铿锵有声,底部有烟炱,即可作炊具又可作乐器,或许是由釜变鼓的过渡型。还有一件立耳鼓形铜釜,口沿处竖起陶纹半环耳一对,与云南楚雄万象坝出土的铜釜形制相似,在铜鼓史研究上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注意的是,在赫章辅处出土了一件竞渡纹铜鼓。它已具备铜鼓的特征,状如坐墩而空其下,鼓的胴部有四支龙舟,舟上羽人作竞渡状,极富民族特色。立耳铜釜――鼓形铜釜――立耳鼓形铜釜――竞渡纹铜鼓,为我们研究铜鼓的起源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

“汉墓”中出土中原器物千余件,其中有“干栏”建筑模型、同劳“比五”铜澡、摇钱树、武阳传舍铁炉等精品。赫章可乐遗址,反映了夜郎地区文化的独特,也反映了汉文化在夜郎地区的传播,在国内具有典型意义。

(绘图:莫倩)

上一篇:徐江跃:用画笔创造宁静的力量 下一篇:公交“油改气”节能又减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