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依旧在“云”中

时间:2022-10-15 10:43:02

云计算依旧在“云”中

云计算概念自提出到现在,人们一直对这个并不算太新的概念抱着美好的幻想,也一直在期待这个“云”能触手可得,而不是飘在天空的一朵概念云

来自埃森哲卓越绩效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对108位中国企业高级经理人、IT高管和云计算专家进行了访谈,并将调查结果与对8个西方和亚洲国家(包括美国)的566位企业高管的访谈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报告详细阐述了中国云计算先行者对待云计算的态度和方法:保持谨慎、关注结果。六成受访者“十分担心”数据安全与隐私。

缺乏云计算知识,加上对安全性、可靠性以及与现有系统整合的担心,是中国企业对云计算采取谨慎态度的主要原因。59%的中国受访者称“十分担心”云计算的数据安全性、隐私性和保密性,这一比例高于所有其他国家。鉴于此,目前只有43%的受访中国企业正在使用或尝试使用某种云计算,而美国的比例高达89%。

调查显示,只有1/3的受访中国企业目前在探索使用云计算的方法,使他们能充分利用云计算所能带来的全部优势。报告定义了这些“云探索者”的关键特征,并描述了他们与其他公司的区别。

提到安全问题,人们对于云计算中的私有云的好感度应该会有所增加。每个公有云的提供商都宣称,其服务在各方面都是非常安全的,特别是对数据的管理。但是对于企业而言,尤其是大型企业而言,和业务有关的数据是其生命线,不能受到任何形式的威胁,所以短期而言,大型企业是不会将其关键业务的应用放到公有云上运行的。

《新智囊》就云计算的发展态势和未来前景采访了EMC公司全球高级副总裁兼中国卓越研发集团主席范承工。

云计算还在“猜想”

《新智囊》:云计算不仅仅给用户带来困惑和尴尬,厂商也同样面临挑战。事实上,云计算所带来的IT体验的变革是深刻和颠覆性的。应该说云计算本身对IT行业来说并不是好事,那么云计算会促使IT行业发生哪些比较大的改变?

范承工:这个问题我经常跟IT业界的伙伴及客户进行交流,为什么现在你们开始关心云?因为云对某些IT从业者可能并不是什么好事,他们认为保持现状也不错,可以继续安心拿工资,工作更安全。如果大家都用云了,自己丢了工作怎么办?现在IT的结构非常复杂、臃肿,逼得很多用户,甚至大公司里的小部门,都不愿意再忍受IT组织的限制。因为要IT做一个什么样的应用程序,需要IT买硬件、搭软件、开发程序,等等,起码需要几百万美元,还不如自己在桌上写。

现在有公共云了,以后就不需要这些“传统”复杂的IT架构了,可以自己给自己建立应用程序了。所以很多CIOIT从业者说,“公有云”注册单也就是解雇的通知单,如果我们不把自己的IT基础架构做得更灵活、更加简单易用、更能有效地利用资源,以更低价为我们的客户进行服务的话,可能明年、后年我们的工作就会丢了。所以这就是为什么现在云的概念对IT来说已经不仅仅是“公有云”的概念,而是怎么样把IT在公司内部,尤其是大公司内部,把它的基础架构做得像云一样,又简单又便宜。

尽管目前不能完全预见,但可以肯定的是,无论对于IT从业者、企业CEO的战略、IT服务商、设备提供商的业务模式,以及业界竞争格局来说,云计算都会带来非常大的改变。例如软件开发模式完全改变、传统的数据库市场有可能完全消失、存储模式也会和如今不同,因为数据并不一定都保存在本地数据中心,还有一部分保存在云中。存储可能需要更多的节点,包括数据的接触点可能并不在一个地方,需要数据更高的精准性。操作系统会越来越瘦……今天能看到的IT系统的每个环节都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和冲击。

此外,IT从业构成也会发生颠覆性变化,比如说有些工作可能现在需要几百人,但未来不需要这么多人来做。有些可能现在并不需要太多人力的工作,在云时代里会需要专业技能的人来管理,职业的变化也会此消彼长。有可能像大型机到PC机的改变,带来整个行业潜移默化然而翻天覆地的变动。

《新智囊》:时下,对云计算的判断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派说有用,另一派说没用,你怎么看待云计算的前景?

范承工:云计算到底是否发生、发生概率多大没有人知道,但我们认为它发生的概率大于50%。我考虑比较多的是在云里如何管理数据。什么数据放在身边,什么数据放在云里,什么数据云里、身边都放一份,在什么样的带宽瓶颈下达到业务需求,会不会有新的数据模式,比如关系型数据库已经40年了,在未来的二、三十年中是否会有新模式逐渐取代关系型数据库。在40年前,大型机、小型机向PC机转变时,也是结构性数据管理改变的时候,这次这些会不会同时改变?我还没有考虑好。这里有很多可研究的问题,有些工作是厂家做的事,还有一些基础理论层面的内容应该是大学、研究所要做的工作。从非技术层面讲,商业模式还不是特别清晰。亚马逊的在线销售模式非常成功,但从整个产业来看,他们的收入是比较小的。但作为一个行业来说,要达到一定的数量级才能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商业模式很多人也在思考。

《新智囊》:在您看来,怎么把云计算的将来做一个界定,它会是一个很巨大的新行业的细分类别吗?还是互联网和IT融合的产物?怎么想象它未来的发展呢?

范承工:我觉得它就像是一个互联网,或者说是一个高端服务器。你可以说它是一个技术概念,也可以说是商业模式概念,也可以说是带动了整个行业的概念,所以看你从哪个角度来看,总的来说这是一个产业浪潮,这个浪潮可以影响到产业的状况。我们觉得对企业级IT的影响有50%以上的可能,会比互联网浪潮造成的影响更深远,对个人生活影响可能不及互联网那么大。

公有云VS私有云

《新智囊》:大家对公有云的关注非常多,而像EMC这样的厂商似乎在私有云上关注更多一些,怎么看待这一个反差?

范承工:无论从国外还是国内市场来看,云存储的发展呈现从两端向中间走的态势。最先利用公有云的往往是个人和中小企业,而率先使用私有云的则是大企业用户,因为企业用户已经有大量的服务器在逐渐搭建虚拟化的架构,如何提供云服务模式为客户服务是很多大企业客户在思考的问题。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我们都看到这个现象,很多企业级客户,现在的战略目标第一步是虚拟化,第二步是如何在这上面搭起一个私有云。

《新智囊》:那么企业如何在私有云和公有云之间形成融合?

范承工:我们的私有云理念是这样的,无论是数据和计算能力,一部分放在内部云,内部云实际在自己的数据中心之中。同时,可以利用外部云,公共云可能是供应商提供的,无论是数据和运用数据,都可以在两朵云之间进行移动、联通、转换。可以把一个应用程序一开始在内部云运作,如果情况需要的时候,移到公共云去。可以有一些东西在公共云尝试,很重要的可以移到内部云,达到这个功能需要远端虚拟化的技术。

私有云把两面的优点结合起来,关键是为公有云和私有云提供最基础、一致的架构,这就是EMC旗下全资子公司VMware公司努力的方向,从EMC和VMware来说,我们主要的目标是提供硬件、软件的基础架构,可以使得大的企业、大服务商用同一套架构筑起内部云(私有云)和外部云(公有云)。EMC和VMware公司在云上有双轮架构,以信息基础架构和虚拟架构为中心,围绕如何对信息进行存储、管理、保护、安全,以及智能提取信息的工作,同时把物理资源完全虚拟化,使得CIO有足够的自由可以选择到底是在私有云、还是在公有云上推出平台、应用程序。

上一篇:“Hulu”模式能否复制 下一篇:移动互联如何共同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