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的前世今生

时间:2022-10-15 10:30:31

艾滋病问世30多年以来,与人们日渐增长的恐惧相伴的是科学家不懈的追求,虽然疫苗实验并未完全成功,但距离人类真正征服这一疾病的日期也进入了倒计时!

来自自然的诅咒

1981年6月5日,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报道,洛杉矶地区5名健康的男同性恋者患了卡氏肺囊虫肺炎,后来美国其他地区也相继发现了相似的病人,重新谨慎地评估这种疾病后,认为这是一种新的疾病在流行。这是世界上首次有关于“艾滋病”病例的官方记载,此时这种病毒尚未被命名。

到1982年底,仅美国就有30多个州报道了800多名类似的病例,此后这种新的疾病在全球蔓延,病人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免疫系统尤其是胸腺T淋巴细胞受到严重破坏。

直到1982年,专业人员才把这种主要损害人体免疫系统的疾病命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因为HIV(艾滋病毒)严重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一旦人体免疫机能严重受损,人体不但失去对有害病菌的防御能力,而且一些本来无致病能力的病原微生物也可在人体内大量繁殖,导致机体发病。

人体感染上HIV后,病人因抵抗疾病的能力极度下降而百病丛生,以致患上特殊的肠炎、肺炎、脑炎及其他感染或恶性肿瘤等多种疾病,最后,因长期消耗,骨瘦如柴,衰竭而死。

HIV起源何方?主要有三种假说,即自然说、医源说和人为说。自然说认为,HIV是自然演变而产生的,在偶然的机会感染了人类。比较流行的观点是HIV来源于非洲的黑猩猩或绿猴等;医源说认为,人类在生产小儿麻痹症疫苗时使用了被污染的黑猩猩器官组织,在疫苗搁置时被感染;人为说又有三种观点:一是认为HIV是美国中央情报局制造的生物武器,二是认为HIV是基因工程带来的灾难,三是认为HIV是纳米的残渣余孽或者某个疯狂的科学家企图进行种族灭绝、建立世界新秩序的产物。但是,随着研究和调查的深入,专业人员否定了后两种说法,而肯定了前一种说法。

科学家经过研究后认为,人类也许在猎食非洲某种黑猩猩的过程中感染了名为SIV的病毒,这种病毒最终深化成了目前在全球流行的艾滋病毒。

肆虐全球的恶魔

艾滋病从1981年被发现之后,平均以每天感染1.5万人、致死8000~10000人的速度在全球蔓延。没有一种疾病像艾滋病这样难以对付和令人恐惧,以及给人类带来如此巨大且日益严重的灾难。科学家们曾寄希望于艾滋病疫苗,但没有一种疫苗的研制像艾滋病疫苗这样耗资巨大,这样困难重重。

官方记录显示,在1999年全世界有3300万人感染了艾滋病毒,1400万人死于艾滋病,艾滋病也因此成为全球第四大致死性疾病。而2003年艾滋病病毒感染病例新增500万人,为艾滋病流行以来的最高纪录。同年,300万人死于艾滋病。2005年艾滋病感染者达到高峰,全球约有4000万人感染。

再来看看我国的情况:1989年由于泛滥,我国共有7个省份报告发现艾滋病,并首次在西南边陲(尤其是云南)各省的静脉吸毒人群中成批发现HIV感染者,共有146例。这标志着我国艾滋病从“传入期”进入“播撒期”,开始引起政府高层的关注。我国卫生部2011年统计数字表明,截至当年9月底,累计报告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为42.9万例,加上未发现、未报告的病例,总数估计可达78万例。

不过,情况似乎在慢慢得到控制,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2012年11月的《2012年世界艾滋病日报告》中估计,截至2011年年底,全球共有约3400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250万,比2001年减少约70万;艾滋病致死人数约为170万,比2005年高峰期减少近60万。数据还显示,已有25个国家的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数,比2001年下降50%。报告中提到,过去两年减少的新增感染,有一半是新生儿,这说明根除母婴传播有可能实现。与此同时,接受抗反转录病毒疗法的感染者已达800万人,比2009年增加了63%。

逐渐明朗的希望

在很多人的心里,“艾滋病”无异于“死亡”。但在同病魔的战斗中,科学家从未放弃过努力。治疗性药物研发屡次失败后,艾滋病疫苗的开发是否能给全世界带来希望?艾滋病疫苗的研制历程上曾经有三次试验牵动世人的心,但大部分的艾滋病疫苗都只走到了临床II期,且止步于临床II期。进入临床III期的疫苗屈指可数,并统统以失败告终。

其中距离成功最近的一次疫苗名为RV144,由泰国的科学家研制出来。在3年的时间内,研究组对16400名泰国人进行了跟踪调查,证明接种该疫苗能够使感染的可能性降低26%。26%并不是一个令人十分满意的结果。不过近20年来,这是第一个能够对人形成保护的艾滋病疫苗试验。

唯一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医学界已经研究出可以克制艾滋病的鸡尾酒疗法,通过将两大类已有的抗艾滋病药物中的2~4种组合在一起使用,能够消灭人体内的大量艾滋病病毒,这一疗法可将异性间艾滋病传染概率降低96%。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如能按照此种疗法坚持服药,就能基本实现艾滋病人的零死亡。然而,较昂贵的费用让发展中国家的不少患者难以坚持下去。联合国最新的一项报告指出,由于防治艾滋病的药物使用更加广泛,人类有望根除艾滋病。

报告说,1995年以来,艾滋病药物治疗(即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已在贫穷国家帮助1400万人延长了寿命,其中包括撒哈拉以南非洲的900万人。截至2011年年底,约有800万人正在接受艾滋病药物治疗。联合国打算在2025年前将这个数字提高到1500万人。报告声称,最终根除这种全球流行病并非只是幻想,而是完全可能的。

(本刊综合整理)

上一篇:德艺双馨铸师魂 下一篇:用思想引领研究 以科研促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