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之我见

时间:2022-10-15 10:13:19

课程改革之我见

知识的巩固是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的。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认知,理解,离开了对知识的巩固,便失去实际意义。所以,知识的巩固对整个学习过程的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遗忘是在识记之后不久开始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率成正比增高,如果及时巩固记忆,遗忘率则明显偏低,为防止遗忘,每节课的当堂巩固环节是必不可少的,它有利于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牢牢地保持在记忆里。学习的目的最终在于运用,然而运用知识,又会进一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的兴趣,并有利于学习能力的提高。学生通过运用知识于实际,形成技能, 丰实直接经验,使认识深化,以利于他们进一步理解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生活中,人们能深切的感受到学习――巩固――运用的良性循环,体验到这钟良性循环的实际价值。

我所谈的就是怎样抓住巩固知识这个环节,教学生学会自己当堂巩固知识,促进学生学习过程的良性循环。传统的巩固知识的方法是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往往是抄一下书本和笔记,这样的做法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的巩固效果也不十分理想,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我对改革课堂复习巩固方法做了一些尝试,归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让学生学会自己出题

学生能自己出题,是他们学会读书,读好书,学有所得的一种自然结果。这样做不仅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和巩固知识。

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做法是:在每节课的最后几分钟把学生分成小组,围绕本节课重点内容进行讨论,然后让他们自己出一些练习题,形式不限,可以是书面的,经教师挑选后由命题组将题抄在黑板上,然后由别组同学解答,命题组再批改,有错误当堂订正,也可以由学生回答向别组提问、回答、评价。

实践证明,这样指导学生出题,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考学生的做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做学习的主人,也有利于培养他们把握重点的能力。

二、让学生学会变化题型

大部分学生学习政治课时往往只会死记硬背、遇到题型稍有变化就束手无策。为此,我在课堂巩固环节,不仅让他们自己出题,有时还选择其中的一些题目,组织学生讨论,进行题型的变化。

三、让学生自己质疑答案。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思考就没有发现,而没有发现就谈不上创造性。教师在讲授完新课后可在巩固复习阶段留几分钟让学生把本节课内容再看一遍,有疑问时教师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

若学生提出的问题较简单,可由别的学生直接回答,若难度较大,学生无法回答时,教师就可启发学生再查书,反复阅读教材,也可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读书过程中的体会,这也是对知识的巩固,若学生提出的问题难度太大,这时教师可进行适当的点拨、辅导。

实践证明,思生于疑,疑促进思,思激发学。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答问题,是培养他们学习能力,特别是创造力的重要方法。

上一篇:运用多种方法 培养学习兴趣 下一篇:普通话在语文教学中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