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贞标:任心自由飞

时间:2022-10-15 08:59:10

福建,月桂香浓,四季如歌。

就是从这里,杨贞标走出去了,带着炽烈而坚定的信念,带着朴实而淡定的笑容,带着故乡的土地给予的宽厚而温良的品格,在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的科研道路上,在植物发育学领域里取得了显著成就,并成为植物科学领域国际学术的佼佼者。

一本书,一辈子

生在福建福清农村的杨贞标,家境并不富裕。邻居给了一本《十万个为什么》,那是在他一生中都闪耀熠熠光辉,影响他一辈子命运的珍宝。

这本科普书说简单也简单,不外乎是一色的文字和图片,当时的装订也十分简陋,如果是现在,摆在书店的架子上肯定没人拿起。但是,它却以其蕴含的广博而神秘的知识启迪了杨贞标的心。少年的头脑完全被这本书占据,走在路上,坐在田里,躺在屋顶上,他的眸子坦荡空灵,充满好奇,在阅读,在思考,在吸收:世界原来如此扑朔迷离,宇宙原来如此幻化莫测,大自然原来如此神奇奥妙……

《十万个为什么》燃起杨贞标对科学的热爱。路漫漫其修远兮,他从此就跟随着心灵的选择,走上求索科学的道路。

1978年,杨贞标考上华南热带作物学院(现海南大学)植保系。这是一所在生物学研究领域成就非凡的著名学府,培养了很多在生物学上很有建树的学者――陈章良与林晨涛,两位如今在生物界赫赫有名的学者,就是杨贞标的同学和知心好友。

杨贞标深知,走进学院意味着新的起点。他没有懈怠,他争分夺秒。他视线所及,不是海南岛上霞蔚满天的如画风光,不是椰果硕硕的欢畅韵致,而是故乡的贫穷景象,以及那些孩童明亮的眼眸,在黑漆漆的简陋屋檐下闪烁着渴望。他听到自己心灵发出的声音:“我要做最好的科研,我也要做一名教师,让更多的人能够掌握科学知识”。从此,他披着星光,踏着晨露,他将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图书馆和实验室。《十万个为什么》打开他的视野,拓宽他的知识,而坚定的理想让他从来都是满弦的发条,奔跑,奔跑……

户外的标本采集和课外的活动可以称为“苦中作乐”。田野上翩然飞舞的蝴蝶、草丛里歌唱的昆虫都将在显微镜下还原为生命最基本的单元,而捕捉的过程却充满盎然生趣。课外活动也是刺激和新鲜的,“回到我的母校,又将我的记忆带回了20世纪80年代的大学时光,想起了将水渠当游泳池,橡胶林当舞厅的美好时光……”多年后,杨贞标回到母校讲座,回忆起在母校的快乐时光,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一分子,一基因

1984年的春天,花蕾含苞,柳枝抽芽,河岸一片新绿。大洋彼岸,杨贞标步伐坚定,迈入美国依阿华州立大学,选择了和大学相近的专业―植物病理。

“学什么专业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觉得这个专业有潜力,这个领域有许多问题可以解决。”杨贞标微笑着陷入沉思,向我们娓娓道来在美国的故事,同时也揭开了我们对于一个植病学者为何能在分子与细胞生物学领域做出巨大贡献的疑惑。

20世纪80年代,分子生物学尤其植物分子生物学还鲜为人知,人们的认识仅限于微生物里的大肠杆菌。当时从土豆上分离出一种病菌,它会引发难闻的气味,关于这种病菌的分子机理也得到了相当多科学家的关注。好奇心与攻关精神再一次使杨贞标动力十足,此后,他便风雨兼程,在心灵力量的引领下扬帆启航。1986年,他来到弗吉尼亚理工学院攻读博士,着力于该病菌和土豆的相互作用以及分子机理的研究,完成了从植保到分子生物学转变的第一步。1990年,他来到马里兰大学攻读博士后,这3年里,在导师的带领下他接触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发育生物学。

在这个原来从未涉猎的领域里,他以非同一般的毅力和悟性,获得一个令人震撼,同时也是对他影响巨大的发现――1993年,杨贞标从豌豆里克隆出了第一个编码RhoG蛋白的基因,并命名为RoPN因。

ROPN因这个深居植物机体内部的神秘链条,横空出世,给杨贞标带来无限惊喜!他小心翼翼地审视这弱小而娇嫩的“小婴儿”,目光柔和。他多少次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长时间地醉心其中,仿佛在倾听基因的物语%……至今为止,他已从拟南芥中得到11个ROP基因,并用大量实验证明,ROP基因在参与调控花粉管的极性生长,调节植物根毛极性发育方面起着开关性的作用。

由于同一基因家族的成员之间会存在基因功能冗余,这就使植物ROP基因的功能研究更加困难,即便对ROP基因进行功能缺失突变也可能不会出现表型。但是机遇往往青睐有准备的人,“最近几年,通过研究ROP基因的缺失突变体,发现了ROP控制叶片表皮细胞形成相互紧密嵌合的拼图状。这样的嵌合细胞能稳定叶片的结构,但这种十分有趣形状的形成机制一直是个迷。我看了这个表型之后,非常兴奋。”杨贞标说,眼中闪过难以掩饰的兴奋光芒。他根据这个现象在《细胞》等重要刊物上连续发表两篇关于拟南芥叶片表皮细胞镶嵌生长的分子机理文章。这个发现在基础医学上也引起强烈反响,哈佛大学学者对此还给予高度的评价:“我们一直对机体细胞的形状与排列对组织的功能和影响知之甚少,但这个发现却对植物发育研究带来了新的突破。”对连一向很少关注植物学的美国医学组织也对此赞叹不已,根据这项研究成果在医学分子机理上的潜力,尤其对干细胞研究上的借鉴,美国医学组织很少给植物学领域研究经费,却为杨贞标的研究打破了先例。

从1994年来到俄亥俄州立大学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到1999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任职,杨贞标围绕植物细胞发育、细胞极性生长、细胞骨架形成与动态、细胞形态建成以及植物对激素和环境胁迫反应等重要生命活动过程中细胞信号转导分子机理进行了研究和探讨,被国际学术界广泛承认。

一颗心,一追求

将科学应用于现实,解决现实问题,是杨贞标的努力方向。能源危机袭击全球,尤其欧美等发达国家。杨贞标据此把目光转向植物细胞壁分解酶等领域,即利用生物酶分解半纤维素、木质素等来提高纤维素转变为乙醇的产率。同时,他通过自己在植物学研究领域里破解的遗传密码,尤其G蛋白对拟南芥抗脱水性的机理去改变植物的生长过程,提高植物原料的产量。美国能源组织对杨贞标在基础科学领域的研究也颇为看重,不仅大力资助他在植物学上的研究,还表示“杨教授和他的团队已经在开发生物能源上很有潜力。”事实证明,美国能源组织的决定是多么英明。现在,研究与开发生物能源已成为各国关注的热点问题。

2005年,杨贞标由于在植物发育学的突出成就获得了美国科学发展协会会员的荣誉。美国科学发展协会成立于1848年,是一个致力于推进国际科学事业发展的非营利机

构。协会集合一大批国际顶尖的科学家,长期举行各种学术活动,并从事多种学术出版活动。其主办的刊物《科学》是国际科学界顶级杂志之一。杨贞标的当选无疑给美国的科研华人注入一针有力的强心剂。

将杨贞标的成就全部呈现的时候,笔者发现那样力不从心,言不尽意。一个人的荣誉与成就,永远不要用文字去概括,因为那远不是观察能够做到的,必须用心灵去感知。有形的文字永远难书尽无形的奋斗,就像在异地他乡,辉煌与成就的取得需要经过多少不眠的观察,多少繁复的实验,多少无情的挫败……从分子到基因,从生物的本原到生命的本质,杨贞标的心驰骋天际,但从不忽略细枝末节。他用心血再做战袍,继续前行!

一朵花,一世界

每一朵花都有生命,都有自己的世界。

每个学生,在杨贞标看来,都是娇艳新鲜,有着独立个性的花朵。

能够把最好的教育带给国内学生,让他们在自己的世界里自由绽放,最终影响并造福世界,这是杨贞标的夙愿。在加州大学河滨分校任职期间,国内几家单位向他发出邀请,他最终选择兼职于中国农业大学。一方面由于和陈章良校长的深厚情谊,另一方面因为中国农业大学有武维华、袁明等志同道合的朋友。

杨贞标虽然是客座教授,经常在美国,但是他的心思一刻都没有离开他的中国学生。他尽可能增加和学生在一起的时间,只要在中国没有其他事情的时候,他就会在实验室和同学交流。他重视学生的综合教育,鼓励学生要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对事物要有新的看法,不要局限于已有的认识。他还告诉学生一定要改掉只知道吸收知识而不去思考怎么吸收知识的弊病,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相互合作交流的能力。

杨贞标在国内的实验室只有11个人,虽然常年在美国,但是他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增加和学生接触的时间。“我经常打电话,一周打一次电话,至少4个小时,学生轮流汇报一些实验进展、疑惑或者想法等。而且我一年会回国五六次,时间也差不多3个月。”可以说,杨贞标用在国内学生身上的时间一点也不比国内导师的少,倾注的精力和心血也丝毫不逊色于任何一个爱才的导师。2005年杨贞标被聘为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座教授。

除此之外,北京大学每年暑期都要举办植物分子生物学与发育遗传学免费讲习班,他不辞辛苦来到北京,亲自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讲授发育生物学最前沿的知识,传递最新的科研信息。他的演讲非常受学生欢迎,令人惊叹的智慧如溪水潺潺流淌,幽默生动的案例俯拾皆是,而他深藏在镜片后的明眸则平静而锐利,流露出对学生的无声期盼。

“我在美国做了多年的科研,一直想为祖国做点事情。”杨贞标除了在中国农大做客座教授以外,还和中国科学院生理所、杭州水稻所、武汉大学等有合作项目。此外,他还经常把国际的一些知名专家带到中国来进行学术交流。这些专家不仅有知名大学的教授,还有顶级期刊的编委。他希望以学术报告为桥梁,让国际专家了解中国,加强中外合作,也希望国内的专家汲取国际一些先进的思想,更利于科研,更利于国内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个家,一天堂

杨贞标是中国传统型的学者。虽然他长年在美国工作,但是对于他而言,西方给予他先进的科研环境,适于他实现自己的想法,而东方才是他真正的根。他的辉煌“如果有那么一点:也是来源于东方热土源源不断给予他的力量。”“家”对于他而言,是最直接的力量源泉,幸福和睦的家庭生活和梦绕魂牵的亲情之爱构成了他其乐融融的天堂。

由于长年攻关科研难题,他把大部分的时间都放在了实验室。为了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才,他在自己的学生身上倾注了心血。家庭,这个构筑了杨贞标精神灵魂的符号,看起来被淡化了。实际上,杨贞标非常希望能够像大部分的男主人一样,有更多时间与家人欢聚。但是,他走上了科研教学道路,若想有所成就必须有所牺牲。虽然,他尽量抽出时间陪伴家人,只要在美国,每周他都会抽出一天时间和家人远足。在那一天,家庭的每个成员都不自觉地忘记一切烦恼,尽情享受天伦之乐。“但这远远不够”。对此,他心里非常愧疚。他动情甚至带有自责地说:“我的工作太忙了,给家人的时间比较少,非常愧对他们。”

从贫困而闭塞的福建农村到物质文化高度发达的美洲,从艰辛而富有挑战性的科学研究到惠及四方的教育工作,杨贞标一直在追求,在奋斗,在践诺,在燃烧!他欣赏《勇敢的心》里华莱士父亲曾说的话:“你的心是自由的,要勇敢去追!”少年的心给予他对自然万象的兴趣和思考,青年的心给予他对求索科学的激情与理想,中年的心给予他对多种人生角色的理性认知与精彩演绎,他以过人的科学素养和秉赋为羽,以非凡的毅力和奋斗精神为翼,追随心而飞翔,铸就成功和辉煌!

大洋彼岸,实验室的灯光依旧,这还远没有结束……

责编 桑新华

上一篇:绷带里的奇妙物质 下一篇:中华何处无修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