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220千伏程序化变电站的运行管理

时间:2022-10-15 08:57:12

浅谈220千伏程序化变电站的运行管理

摘要:本文是基于对程序化管理在 220 千伏变电站的运用的研究,总结了其相对于传统管理方式的优势及其特点,还对程序化的管理所满足的运行要求、操作流程、问题处理等方面进行了的分析。通过本文的研究将对提高变电站的效率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220千伏程序化 变电站运行管理

中图分类号:TM411+.4文献标识码: A

一、 变电站运行管理的概述

1、随着世界飞速发展的电网建设水平,我国变电站技术也得到了较高技术的提高。为了适应电网的发展的趋势,提高使用电网的效率,许多 220 千伏全自动的变电站投入运行。正是因为电网技术含量的提高、电网设备性能的增加,还有日益提高的可靠性要求,这些因素使网络构造、操作程序变得复杂,电网使用覆盖率的扩大、基础建设的频繁又使各种操作量大大增加,同时也增加了操作的安全风险。现今,220 千伏变电站大都采用的电气操作方式依然是键控方式逐项操作,就是每个操作流程都需人工写票、确认与检查。很多数操作的实施仍需要操作人员赶到变电站现场去,这样就使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浪费掉,不利于发挥自动化变电站“减员增效”的优势;还有,操作过程密度和强度的增加都给运行人员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使误操作的概率提高,不利于提高电网的安全运行的水平。而 220 千伏程序化变电站通过使用倒闸操作程序化代替传统的运行操作模式,这样就能在操作中减少人为错误,进而达到操作的自动化,提高操作效率的目的,为实现无人值班,解决变电站人员缺少和变电站的工作日益增多的矛盾,找到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相比与传统的 220 千伏综合变电站,程序化变电站具有以下特点:传统综自站操作方式主要是逐项操作,运行人员首先根据操作要求和操作规程编写操作票,然后操作人员再按照运行人员的操作票执行要求和顺序,同时进行相应的人工检查,人为因素对操作票的执行影响很大。因为运行人员的技术水平是操作票的正确性和执行决定性因素,所以,工作状态有较强的不稳定性。再者,人工进行的写票、审票、操作、检查的过程也会使操作时间变得长,操作效率低,进而导致系统运行方式薄弱。

2、程序化变电站设备运行需要满足的条件对于操作方式可靠的程序化变电站重要环节是把设备的选型和要求归入运行治理的范畴,如果把在设备选型、初设审查等环节对设备的使用单位运行提出要求,将会使传统综自站和程序化变电站在日后的运行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在按照国网公司规第二 . 三 . 六 . 十条“对电气设备进行操作和检查而又无法看到实际位置时,可通过设备机械位置指示、电气指示、仪表及各种遥测、遥信信号的变化中至少两个指标的变化才能确认该设备已操作到位。”的要求的前提下和程序化操作的具体需要程序化变电站应满足以下要求。

1)程序化操作适宜在具备遥控功能的一次设备上采用 GIS 设备运行。

2)母联开关控制电源、PT 并列装置、母差保护软压都具备遥控功能才能使母线倒排

等工作进行程序化操作。

3)在各出线安装验电器,且将相关节点列入遥信才能使设备改线路检修进行程序化

操作。当线路有出线压变时,其次级空气开关节点和出线压变电压判别节点也应列入遥信,

才能使设备改线路检修进行程序化操作。同时出线压变次级与保护装置之间必须增加避免倒闸送电的出线闸刀或开关的辅助节点。

4)当有“事故总信号”、“保护动作”等事故信号出现时,程序化操作系统必须可靠闭锁并停止程序化操作。

二、程序化电站安全运行的管理

由于程序化电站强调信息的共享和继承应用,它的设计模式、调试模式、运行模式和维护模式与传统的变电站有很大的区别,要使变电站能安全稳定的运行,就必须要改变设计方法,重新明确运行维护职责及范围、专业化指导运行生产和维护作业。

1、要制定明确的操作规范,要根据实时监控到的信息,正确判断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在判断电气设备运行状态时,要充分考虑电气设备完成操作所需要的时间;同时应将二次设备的运行状态信息做为检查电气设备状态的条件之一,并分析其可能的影响来决定命令的执行与否;还应该保证电气设备进行状态转换依次为“运行-热备用-冷备用-检修”,一旦状态出现不符,需立即报错并中止操作。

2、要完善过程控制,在变电站投入运行前,集相关运行部门技术人员参与到程序化的操作票的制定中来,这样可以更好的利用其多年的运行经验,同时在每一张操作票进行程序化前都要对其经过严格的操作实验以证明其科学性及合理性;同时在监控系统的人机界面,应该设定用户名及密码,防止误操作;远程操作时应先自动判别设备是否在远方状态,确认在远方状态后先发出选择命令,等到设备发回返校信息后才能发出执行命令,这样可以防止系统软件异常,或者通信过程中的故障而引发的误动作;变电站内一旦出现事故信号应立即对程序化操作系统进行可靠闭锁,并终止操作。

要保证通信网络的安全和可靠性,程序化变电站最重要的功能是实现信息共享,而这便是以通信网络作为其实现的基础的,一旦网络出现故障,将直接威胁到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所以要使用质量有保证的网络设备,同时要提高操作员工对网络通信质量的监测和维护能力以及在网络设备异常是应急处理的能力。

3、防止变电运行人为责任事故的管理措施

1)落实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责任制

贯彻执行两票三制,即工作票、操作票、工作许可制度、工作监护制度、工作间断转移和终结制度,这是变电运行安全管理的重要措施。确保操作票的执行、监护、检查到位,工作票的签发、许可、交底到位,安全措施的布置、现场检查到位,设备的巡视检查到位,危险点的预控分析到位等就可以有效地预防电网事故、设备事故和人身伤亡事故。

要将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到位,根据企业安全生产的目标和任务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针对各岗位的职能分工,层层细化分解责任,明确责任和奖罚细则,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以此激发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积极性、主动性和工作责任心。保证做到计划到位、准备到位、检查督促到位、验收到位,才能使每项工作得以安全顺利地进行。

2)提高人员素质

针对现阶段变电运行的主要任务,要求工作人员不但要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还要有较好的思想素质。

随着电网规模和设备装备水平的显著提高,对工作人员的技能要求也随之提高。工作人员应不断充实和完善自身的技术水平,多了解本行业的先进技术,为正确执行操作任务,及时处理突发事故,确保安全运行做好充分的准备。坚持对工作人员进行思想素质教育,培养大家的爱国、爱厂、爱站精神,使他们真正的成为企业的主人,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为今后做好安全工作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4、防止设备事故的管理措施

1 )加强设备基建时期的管理

在选择设备的时候应选择优良的电气设备,并进行出厂试验,确保设备各项功能全面实用,把好验收关。

2 )加强对运行设备的巡视、检查和维护

加强运行监盘,认真对表计、信号、光字、音响等监控设备出现的异常现象进行分析;设备异常时,要仔细进行辨析,并及时找出问题所在;要合理安排设备的特殊巡视和正常巡视间隔时间,对缺陷进行跟踪监视,掌握其发展趋势;观察设备的恢复情况,根据设备的运行情况,制定修试计划,定期消除设备的隐患,恢复其健康水平。

5、加强变电安全运行培训

与电气设备相比,人员是比较活跃的因素,也是防止事故发生的重点。根据具体工作内容制定工作计划,按时完成。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如设备定期切换制度、巡视制度、设备验收制度、缺陷管理制度等,针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建立健全设备技术台账,加强对变电站薄弱环节的管理,提高设备的健康水平。

结束语:虽然现阶段程序化变电站的普及率并不高,其相应的技术及设备生产并未能完全满足需求,而且标准仍然在不断完善当中,但是程序化变电站在电网运行当中所表现出来的稳定性、可靠性及节能增效的优点符合电网未来发展的要求,故而掌握程序化变电站安全运行的条件及科学的管理方式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陈晶,朱越瑾.变电运行管理自动化的实现[J].科技创新,2009,(12):8-9.

[2]张云飞.220kV变电站程序化操作的实现[J].江苏电机工程,2007,26(8):80-81.

[3]赵辉程,孙玉文,陈韶伟.变电站程序化操作若干问题探讨[J]. 江苏电机工程,2009,28(5):24-28.

[4] 劳志春.电压无功自动控制装置在变电站中的应用[J].电网技术,2007,31(S1):239-240.

[5] 苏泽光.变电站电压无功控制研究[J].电力自动化设备,

上一篇:浅谈建筑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因素和处理措施 下一篇:浅谈如何做好高速公路的养护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