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家》中觉慧与鸣凤梅林中的对话分析

时间:2022-10-15 08:17:27

小说《家》中觉慧与鸣凤梅林中的对话分析

摘 要:本文认为,巴金小说《家》中鸣凤与觉慧的对话的审美魅力在于传达了他们的幸福和悲伤,而这种幸福和悲伤与他们俩的特殊身份和遭遇有关,本文以小说中觉慧与鸣凤梅林对话为分析对象进行对话的分析。

关键词:对话;幸福;悲伤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6-0028-02

梅林中的对话,是鸣凤与觉慧对话最多的一次,谈话的内容也多次改变,其中有幸福的,但更多的是悲伤的话题。

在围绕梅花这个话题的对话中,有几个值得注意的地方。第一个地方是,看见鸣凤在摘梅花,觉慧主动提出要帮忙,鸣凤很快就答应了觉慧的帮忙,“好,就请你折罢,只是不要给太太知道”。鸣凤的回答可以使读者联想到平时觉慧帮助鸣凤的情况一定时常发生,因为觉慧一个善良的人,对鸣凤充满怜惜。而觉慧意识到自己的话“这就叫作:做奴隶的人永远没有办法。”对鸣凤的伤害立刻将话题转到了梅花上,这也充分体现了觉慧是个细心、温柔的人。值得注意的第二个地方是,当觉慧爬上树帮鸣凤摘梅花的时候他们之间的一段对话。在树下鸣凤叫的虽然是三少爷,但这更是对恋人觉慧的担心,觉慧简单的一句“不要怕”就安定了鸣凤的心。他们的身份是少爷和婢女,鸣凤只能称呼觉慧为三少爷,她担心少爷的安危是婢女的职责,她担心觉慧是爱的表现,在觉慧安慰她之后鸣凤变得不那么害怕,这都是鸣凤的对觉慧的爱很深沉的关系,在之后鸣凤提醒觉慧穿好衣服的话也是相类似的。这段对话读者可以看到一个看似软弱的鸣凤和一个看似勇敢的觉慧。第三个值得注意的地方是,鸣凤欢喜地说着只要三支梅花就够了。鸣凤的话让读者看到了一个可爱且知足的少女,她不仅仅是因为觉慧帮她摘的梅花好,更是不希望再让觉慧冒险,她要求总是不多,她要的幸福只是小小的幸福。从总体来看一整段关于梅花对话,觉慧和鸣凤的相互关心是十分明显的然而觉慧和鸣凤的对话也出现了一些裂缝,觉慧对于鸣凤的处境没有深刻的体会,他不了解鸣凤作为婢女的命运是可悲的,鸣凤十分了解自己的命运的,她知道觉慧并不把她当作婢女,她的知足和担心都是她对觉慧特殊的感情造成的。

摘到了梅花鸣凤要离开了觉慧开始挽留她,觉慧是主动者,鸣凤是被动者。先来看他们对话的内容,“你近来好像很怕我,连话也不肯跟我多说,究竟是为什么?”这是觉慧心里的疑问是半正经半开玩笑的符合觉慧性格的,“哪个害怕你?人家一天从早忙到晚,哪儿还有功夫说闲话!”这是鸣凤性格的写照活泼可爱又聪明,巧妙的回答了觉慧的问话。“现在不同了,我们都长大了。”这时候鸣凤想到的是自己的命运,觉慧却说“大了有什么关系?难道我们的心就变坏了?”鸣凤告诉他原因,“不是的,长大了,常常在一起,旁人就会说闲话。公馆里说闲话的人有多。我倒不要紧,你总该当心点,不要忘了少爷的身份”,鸣凤一口气说出这些话,十分有条理、有逻辑,说明这些话在她的心里已经练习了很多次了,但是真正说出来的时候,还是觉得有些难过。“你不要走。我们到那边去,找个地方坐下来慢慢说。把梅花给我。”这是完全是恋人的姿态,觉慧时不时回过头看鸣凤就像是一幅画,一个美丽的少女跟在恋人的后面洋溢着幸福的味道。这段对话中以觉慧问话鸣凤答话的形式出现的,,他们现在已经不能和以前一样,鸣凤有这样的心理准备,而觉慧却没有,甚至不知道鸣凤为什么会避开他,鸣凤压抑自己想和觉慧说话的欲望目的是要维护觉慧少爷的身份,这不仅是鸣凤善良的表现更是鸣凤对觉慧爱的表现。

挽留的对话多少还是有幸福的成分在其中,他们之间的对话是愉快的,到了亭子里觉慧为了试探试探鸣凤的心而进行的对话就给他们的对话蒙上了悲伤的阴影,以下是他们对话的内容:“我晓得你的心不在我们公馆里头了。我去告诉太太说你已经长成人了,早点把你嫁出去罢,”他淡淡地说,好像他对她的命运一点也不关心,其实他却在暗中偷看她的眼睛。 她突然变了脸色,眼光由光亮而变为阴暗,半晌说不出一句话。她的嘴唇微微动了一下,但是并没有说出什么。她的眼睛开始发亮,罩上了一层晶莹的玻璃似的东西,睫毛接连地动了几下。“当真的?”她终于发出了这句短短的问话。眼泪沿着面颊流下来,她再也说不出第二句。这是觉慧的试探也可以说是一种诱导,他企图通过诱导得到鸣凤肯定的答案“诱导方式及言语代码的选用除了根据不同对象的心理外,还得根据人物的身份、文化素养等有关因素来调整。”{1}觉慧根据鸣凤在高家的地位,对于她有可能的结果,说了出来,只是为了试探她的心,他成功了。对于觉慧的试探,鸣凤所说的只有短短的一句话,虽然她早就想过自己的命运,但是从她心目中英雄的口中说出,她再也忍不住伤心,再也说不出更多的话。觉慧安慰鸣凤的话语在鸣凤看来是苍白无力的,“哪个晓得是真是假?你们做少爷 、老爷的都是反复无常,不高兴的时候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鸣凤的回答,揭示着封建家族里少爷老爷对下人的命运的权力。鸣凤虽然相信觉慧,但是牵涉到自己的命运,聪明的她也没有听出觉慧试探的意思。从形式上说,在试探的这段对话中,觉慧掌握着主导权,觉慧先提出了要把鸣凤早点嫁出去的假设,鸣凤被动地接受,她陷入了悲叹自己命运的情绪中,只能说出“当真的?”这样一句话,就算是后来觉慧强调是说着玩的,也无法停止鸣凤悲伤的情绪。让鸣凤处于被动的地位是符合鸣凤身份的,她命运是不可选择的。试探的对话是一次成功的对话,觉慧做了假设,鸣凤陷入这样的假设,读者看到这里的时候都会期待鸣凤会有什么更特别的反应,但是鸣凤只有一句话和伤心的眼泪,读者也只能为鸣凤感到悲伤而已,这就是本文认为这段对话的成功之处。

接着是鸣凤吐露心声的对话,本应该是幸福的却无比伤感,觉慧被鸣凤感动,鸣凤只想要抓住一辈子当觉慧的丫头这样小的幸福。对这段对话徐中玉在《评巴金的〈家〉〈春〉〈秋〉》中写到,“在对话方面,大多数人物的说话都嫌缺少性格,说话大多用的同样高低的声音,同样长短的语调,我们很难分别这究竟是谁在说话。……例如,《家》第十章里,鸣凤对觉慧说‘你晓得我看见你多么快乐’这一段话里,象‘我是多么尊敬你’‘你真象天上的月亮’等等,我以为不太象是个婢女的人口里能说得出来的。”{2}我认为虽然这样的话,鸣凤作为一个婢女不一定说得出来,但是作为恋爱中的一个女子,这些话就变得合情合理了。小说中一再强调,鸣凤的聪明,她服侍的人是觉民和觉慧这样的新青年,耳濡目染,也不是一定不能说出这样的话的。在这段对话中鸣凤是说话的主角,她说着自己的梦和觉慧的信任,觉慧作为接受者,他的反应让鸣凤感动。她想要的只是能够待在觉慧的身边,一辈子当他的丫头。同样是预示着悲剧结局的对话,鸣凤的真心,觉慧的决心,在悲剧面前都将被粉碎,此时的他是被鸣凤的话感动了,他易激动的性格又表现出来了,他没有想清楚就要给他给不起的承诺。他们的对话成功地进行着,鸣凤说着自己的心情,觉慧为鸣凤的心感动着。对于鸣凤的心情,读者是十分理解的,但是通过鸣凤的口中知道鸣凤的心情又是特别的,读者和觉慧一样很感动。本文认为这段对话是成功的,它的效果就是让读者看到了一个勇敢表达自己心情的鸣凤。

注释:

{1}祝敏青.小说辞章学平[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00:167.

{2}李存光.巴金研究资料上卷[M].海峡文艺出版社,1985:581.

参考文献:

[1]李存光.巴金研究资料上卷[M].海峡文艺出版社,1985.

[2]孙汝建.修辞的社会心理分析[M].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6.

[3]谭学纯,朱玲.广义修辞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

[4]祝敏青.小说辞章学[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00.

上一篇:中小学民族器乐教学浅析 下一篇:从社会需求看日用陶瓷设计的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