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肝炎的中医治疗进展

时间:2022-10-15 08:02:07

重型肝炎的中医治疗进展

关键词:重型肝炎;中医治疗;综述

中图分类号:R5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05―0050―03

重型肝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大量肝细胞坏死和严重肝功能障碍的一种危重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病情进展快,病势重,且治疗无特效方法,系较为棘手的临床急症之一。临床表现为骤然起病,身目发黄迅速加深,尿色深黄量少,出血,谵语,昏迷等症。近年来临床研究显示,中医治疗重型肝炎,可以提高生存率,缓解并发症,具有一定的优势,现将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

现代医家对其病因病机进行了广泛的探讨,现有湿热病邪致病、疫疠致病、毒邪致病等三说并存。本病病机复杂,不可拘泥一端,一般从湿、热、毒、瘀、虚等5个方面考虑。武西芳认为本病病机的关键是湿邪为患,由于湿热疫毒之邪阻滞中焦,薰蒸肝胆,致肝失疏泄、胆汁外溢、浸淫肌肤、下注膀胱所致。袁怀同认为本病由热邪致病,缘由热毒峻烈薰灼肝胆,胆汁外溢而见黄疸且日益加重;蕴结于阳明则腑实不通,甚者邪热深入营血,内陷心包,扰乱神明,扰动肝风。毛德文首次倡导从毒邪致病立论。毒邪随血流至肝,蕴蓄结聚不解于肝,使其疏泄失司;再加之此毒邪邪气极盛,其毒极重,其气秽浊,一旦感受此毒邪则造成气机壅闭,难以宣发,以致毒邪迅速进入血分,肝胆瘀滞,胆液暴泄而发此病。熊学涛从瘀阐发,认为疫疠之邪侵犯脾胃,蕴结肝胆,弥漫三焦,煎灼营血,致使血凝成瘀,阻滞血脉,胆汁排泄不畅,故黄疸长期不退,故古有“瘀血发黄”“瘀热发黄”之说。赵春认为本病的病理机制为:阳虚。病之初,湿热壅结肝胆,而湿为阴邪,日久易伤阳气,而阳虚阴寒内生,寒湿内阻,气血瘀结肝胆,发为本病。

2、治疗方法

2.1辨证论治陆定波将本病分为6型:毒热双炽型,方用茵陈、山栀、大黄、黄芩、连翘、淡竹叶、车前草等;热人心包型:方用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痰浊内闭型:方用茵陈、石菖蒲、郁金、藿香、丹参、法半夏等;瘀血发黄型:方用茵陈、郁金、柴胡、枳壳、丹参、川芎等;脾肾阳虚型:方用炮附子、桂枝、地黄、山药、山茱萸、防己、牛膝等;寒湿中阻型:方用茵陈、白术、茯苓、猪苓、陈皮、厚朴等。结果显示中医辨证联合西医综合治疗与单用西药疗法比较在降低死亡率,改善肝功能和临床主要症状,减少并发症等方面均有显著疗效(P

2.2辨病论治

2.2.1基本方加减治疗邓欣D3]治疗7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赤芍承气汤治疗组及西药对照组。发现赤芍承气汤可改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肝功能,降低PT,升高PTA(P

2.2.2 自拟方治疗徐荣花自拟清肝汤(茵陈,赤芍,败酱草、连翘、白茅根、滑石、车前子、秦艽、生地、栀子、黄芩、黄柏、生甘草、生大黄,地龙、丹皮、郁金、枳壳)治疗26例重型肝炎,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治疗组血清胆红素降至正常的天数,腹水消退天数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P

赤芍、丹参、白术、败酱草、炙甘草、焦山楂)联合西医综合治疗重型肝炎患者50例,并设立西药对照组,治疗组有效率70%,对照组有效率46%(P

2.2.3单味中药治疗何仁贵治疗52例重型肝炎,治疗组重用赤芍并联合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病死率分别为38.9%和75.3%,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病死率有显著差异(P

3、结语与展望

中医药治疗重型肝炎具有广阔的前景,可以明显改善肝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如对本病病因、病机、证型的研究不够深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使临床工作者无所适从。在治疗上使用的方法和手段单一,只是根据研究者个人经验和认识试探性参与治疗,没能按照循证医学方法展开研究,致使疗效的可信性大打折扣。疗效机制探索仍停留在现象和机理的推测阶段,缺乏定量分析及各指标间相互关系的研究,缺少从分子水平揭示机理的研究。

我们认为在辨病论治基础上的辨证论治更能切合重型肝炎的临床需要,体现中医诊疗特色。辨病重在疾病病理变化全过程的认识,辨证则侧重疾病阶段病情状态的整体认识,辨病论治确定重型肝炎治疗的“纲”,辨证论治完善重型肝炎治疗的“目”,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两者的结合更有利于疾病的治疗。中药治疗重型肝炎作用机制及途径表现为多向性、多层面、多靶点的药理特点,有着化学合成药不可比拟的优势。把中医药治疗重型肝炎的理论体系与现代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方法与手段,加强多学科、多途径、多指标的综合研究,渴望在不久的将来,开发出更多的治法、方药来更有效地治疗重型肝炎。

上一篇:浅谈用《综合绩效标准》考核护理工作 下一篇:运动神经元病的中西医诊治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