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语文情感 绽放精彩课堂

时间:2022-10-15 07:29:02

丰富语文情感 绽放精彩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3-0028-02

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的师生互动。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语文教学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把情感教育渗透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围绕教材创造和谐的情景,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愉快地吸收其中的语文知识,交流情感、培养智慧和塑造个性,绽放精彩课堂。

一、发掘情感激发点,激发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学习产生兴趣,教师应考虑如何发掘情感激发点,根据学生好奇、好问等心理特点,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共建一个强有力的磁场,抓住学生的心,使教学过程波澜迭起,富有活力。

1.设疑引趣。“疑”是打开思维的大门,激发学习兴趣的“金钥匙”。充满情趣、激发求知欲的导入,可以让学生驾着满鼓情趣和好奇的帆船,既轻松又快速地驶进求知的海洋,积极地探讨知识的奥秘。教学时教师若能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悬念,引起学生认知上的矛盾和冲突,便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求知欲。例如:《小松鼠找花生》一文,可设计这样的问题:(1)小松鼠为什么要找花生呢?(2)小松鼠家的花生被别人偷走了吗?(3)小松鼠找到了花生吗?这些疑问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了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和阅读期待,为学习文本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猜谜促趣。谜语生动、形象,在教学中若能根据特点,配合适当的猜谜教学,定能诱发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师要求学生观察一种动物后写一篇文章,观察前可先出示几则动物的谜语,让学生猜。(1)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高声语,一叫千门万户开(公鸡)。(2)头像老虎不是虎,脚穿软鞋捉老鼠,夜行不用灯光照,唱起歌来喵喵喵(猫)。当揭开谜语后,要求学生比较这些动物的区别在哪里,这样能唤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在观察时就能抓住动物不同的外形和习性,写出的文章具体生动。

3.作画激趣。根据学生好动,喜欢画画的特点,教师可结合课文内容,适时让学生动手画画,来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蜜蜂引路》时,我另辟蹊径,利用“读文、想象、作画、悟文”这一途径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让学生用手中的彩笔将自己体会到列宁找到养蜂人的路线图画下来。在学生作画之前,我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思考列宁在寻找养蜂人的路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然后用3分钟时间把路线图画出来。学生神情振奋,学习积极性也被调动了起来。在绘画赏析环节中学生更是兴趣高涨。一堂课,学生既兴致勃勃地读文绘画,同时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品质也内化为学生的需要。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了。

二、找准思维拓展点,体验情感

语文是一门特别富有情感性的学科。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营造情感氛围和审美空间,使学生置身于一个有血有肉的精神境界之中,获得审美体验,形成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这是语文学科情感目标的重要内容。因此,作为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导者,在教学中应推波助澜般去点燃学生的情感之火,引导学生情不自禁地走进文本,感悟文本,进行心灵的碰撞,情感的交流。那么,如何找准思维拓展点,让学生体验情感呢?

1.角色转换释怀情感。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先生说得好:“爱探索,喜尝试,是孩子的一大特点。”根据这一特点,我在教学《我多想去看看》一课时,采用了“媒体辅助转换角色体验情感”的教学思路。课始,我一反往常以学习课文为主的常规,用悠扬、激情的《北京欢迎你》音乐奠定本课的基调,用直截了当的语言揭示本课的训练重点――进行角色转换(转换成文中的小朋友)把课文读得美美的。由于有音乐的刺激,媒体的辅助,教师的引导,学生很快进入了角色,引发了情感。接着,教师又以身示范,为学生作榜样,成了一位山区孩子的妈妈,饱含深情地对孩子们说:“孩子们,沿着弯弯的小路,就能走出大山。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天安门,广场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学生扮演孩子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学生的情感被调动了,灵感被激发了,想读书的热情达到了高潮,想看北京城的欲望也达到了高潮。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调动了情感,发展了思维,在强烈的情感体验中完成了知识的主动构建。

2.激活思维启动情感。爱因斯坦说过:“提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好问、好想、好说”的心里特点,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启发学生主动探索,寻求答案,获得成功感。如教学《春天来了》一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它,我们听到了它,我们闻到了它,我们触到了它。它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它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后,我说:“想象一下秋天的情景,你能仿写一段话吗?”孩子们的思维一下子打开了,秋天图画中的庄稼、水果、动物在学生口中、笔下也变成了同样结构的一段段优美语言。

总之,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相应的情感因素,在一个个“情感场”中传授语文知识,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使教师的情、学生的情和课文作者在作品中表露的情,三者融为一体。我们要用真情丰富学生语文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智慧,使学生产生一种学习的内驱力,自觉地探索问题,获取新知。让孩子们沉浸在美的画面,诗的意境和爱的温暖中,让语文的课堂不断绽放精彩之花。

上一篇:如何尽快提高运动员的跨栏跑成绩 下一篇:让学生在情境活动中爱上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