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轻负担与提升素质

时间:2022-10-15 07:13:08

减轻负担与提升素质

摘要:本文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出发,着眼于我区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对音乐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和减轻学生负担方面所具有的功能及其实现方式进行了简要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素质教育;课业负担:音乐教学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240-02面对21世纪的挑战,如何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焦点。面对学生所要掌握的学科知识之多、之难,尤其小学的高年级,老师和家长都一门心思备战"升学"内地的考试,素质教育在事实上又难以落到实处。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审美能力,而不是培养小音乐家。因此,在具体实施音乐教育时,应更多地用心于培养学生的基本艺术素质,培养对音乐的感悟能力。如此,不仅能够有效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基本素养,而且还能寓教于乐,通过轻松愉快的音乐课程教学实现心理调节,减轻过重课业负担造成的心理负荷。

那么,如何使音乐教学成为受学生欢迎的科目,音乐老师又如何理解新课程理念、有效实施新课程标准呢?本人从近几年的实际课堂教学中感受到,应该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的选取和展开、教学方式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运用等方面有所更新和突破。

1.建立音乐化课堂常规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音乐课一直被当做是放松的课堂和其它课程教学的调剂品。因此,课堂纪律往往成为影响乃至间断音乐课程教学正常进行的大问题,调皮的孩子总爱“发挥”他们喜欢起哄的“威力”,影响纪律,搅乱秩序,难以正常上课。在这种情况下,绝大部分老师一般都倾向于用强力训导的方式维持课堂秩序,但收效甚微。如果我们改变方式,在熟悉學生個性的基础上,努力寻找他们的兴奋点,顺应学生汲取知识与感性体验的方式,用音乐的各种形式来体现课堂常规,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开始上课时,用孩子们最喜欢的歌的旋律,如《雪山连着北京》,将歌词改成比较切近、比较生活化的内容,唱成“噶瓦拉吉哇啦,我们放声唱吧”,或者用小学生喜欢的动画片如《喜羊羊与灰太狼》主题曲片段加工,“你来唱,我来跳。我们一起来唱唱,一起放声唱耶!”或者让学生自己推荐喜欢的歌曲片段,以此作为导入课堂教学的引子,效果极佳。

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可运用不同的课堂管理语言。如:高年级可运用《音乐之声》中的d. r. m. 或用声势律动来看音阶上行下行,既能练声又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还可以提醒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果明显。比如,用Do mi so来示意学生请注意、请安静,学生迅速回答so mi do;课堂表现环节中创设星星擂台时,边做律动边唱domi、domi、sososo,示意(星星擂台谁最棒),学生回应somi、somi、dododo(是我、是我、我第一)等。这样的课堂安排既体现了音乐性,又让学生迅速而有序地课堂诸环节,既节约时间,又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对低年级学生可运用一些更具趣味性的方式,比如上课音乐响起后,让班长马上到讲台前领唱:棒棒棒,我最棒,静静静,我安静。也可用童谣形式来衔接教学环节:音乐起,动一动、摆一摆;音乐停,摆造型。这种音乐化的课堂管理语言,用简洁而又音乐化对答形式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轻松自在,兴趣盎然。

2.立规矩,培养良好习惯

音乐课堂教学需要动与静的有机结合与交替变换。如何引导学生既能安静地倾听音乐,又能积极参与体验,能够以动态形象将自己倾听音乐的感受加以表现呢?俗话说的好:“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只有立规矩,在有序纪律约束中逐步培养认真听、静静思考、尊重他人、敢于体验、协作互助等好习惯,才能真正起到音乐课放松心情、陶冶情操,增进学生人文素养的积极作用。比如认真听,不仅要认真听音乐(聆听音乐始终是音乐课堂的主要内容),而且还要能够认真听老师讲解,听别的学生发言、演唱。这样一来,不仅有力辅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能够极大地丰富自身情感、增进身心健康。当然,在倾听环节中,教师要注意创设适当的情景和不同的表现形式,从而使学生既能熟悉音乐,又不会因多次反复而产生听觉疲劳。

安静地听是一个方面,活泼地参与则是音乐课堂又是重要方面。为了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诸如小红花、小金星、小红旗等荣誉标志,激励学生在强烈的荣誉感驱动下积极参与,同时还可以通过组织小组竞赛、表演擂台、小歌手演唱会等活动,既调动参与的积极性,又培养团队协作的精神,在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中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养。当然,如果说荣誉感是天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却不是与生俱来,而是需要在后天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培养起来。音乐课程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自然应当尽可能在既轻松活泼又又极具吸引力的课堂氛围中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和习惯,而音乐课程本身能否良性运作、能否取得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也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学生的课堂纪律所体现的协作精神和合作能力之大小。

良好的课堂秩序,既需要每个学生安静聆听,积极参与,又需要彼此配合,有序展开。积极参与,意味着每个学生在课堂上不但能认真聆听,还能积极动脑、动口,甚至手舞足蹈配合演唱,将自己对课程内容和音乐的理解以适当的方式表达出来。这就需要教师不但在课前精心准备合作学习教案、设计教学活动,并以持久的耐心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把握好“度”,使所有学生既积极投入、活泼参与,又能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在这里,教师的规范组织固然重要,有效利用班委及小组长的作用,让他们在小组成员的角色分工、编排设计的讨论中发挥积极的组织作用,既尊重每个小学生活泼好动、争强好胜的心理,又将其纳入小组整体安排中,从而使课堂教学得以有序进行,学生则在积极参与中学会表述、倾听、询问、赞扬、说服和采纳等,体验团队协作的快乐,快乐中培养和增强交往和协作的能力,促进情志的发展和完整人格的形成。

3.发现特点,激励进步当然,协作精神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也是需要环境的。就课堂教学而言,教师在合作学习方案的设计和活动的组织,以及对合作学体效果和每个学生各自表现的评价等方面的态度,对于营造这样的环境非常重要。我在教学中就特别重视合作学习,比如:教会一首新歌后,让小组长带领各自组员设计不同的表现形式,根据小组成员不同的特长,或舞蹈、或演唱、或指挥、或情景表演、或朗诵歌词、或画画(歌词内容形象化)、或以小型打击乐器伴奏,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各自的特长和潜力,活跃气氛,又能在相互的配合与协作中创造、形成和体现小组整体的综合效果。

在这种互动、合作学习活动中,教师应当一丝不苟地认真对待,根据每个学生在课堂演唱、表演、发言等方面的表现,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作出客观评价,奖励进步。比如:讨论、设计和角色分工中做到既不喧哗,又有效率的小组多加一颗星,表现特别优秀的学生则有机会当小老师,让指挥好的到讲台前指挥全班唱、舞跳得好的教全班舞蹈动作、声情并茂的教全班唱歌等,让他们当当心目中最神气的小老师。通过以这种方式肯定进步,能够让学生找回自信、增强自信心,并体验到遵守常规、协同合作带来的成功、进步的快乐,从而进一步促进每个小组及其成员都能以自身最佳的状态投入到合作学习活动中。

经过这样的安排后,同学们得以相互了解各自不同的长处,往后合作学习活动中分配角色就能一步到位,歌曲演唱形式也从单一的男女分段唱丰富、提高到既有领唱也有轮唱的形式,课堂教学在轻松愉快中变得越来越精彩,越来越吸引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高年级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能力得到增强。此时适合按照“以听赏为主,不用老师过多的讲解替代学生的听觉”的原则,让他们在课堂音乐的弥漫性中与歌曲产生“零距离”接触——听别人唱、品味别人唱、跟着被人唱,从一个音、一个句子、一首歌中涵泳体味音乐,产生自己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有效的纪律规范中培养和张扬个性,让他们轻松成长,愉快提升人文素养。

与其它课程相比,音乐课程没有升学考试的压力。这一点既成为音乐课不受重视的"理由",同时也为音乐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自由的空间。按照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音乐课程教学要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作为一个重要目标,让学生发挥创造的潜能,展示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音乐课程教学的过程--听赏、体验、表现和创造性发挥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全身心放松愉悦的过程,因此,音乐课程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在精神层面上减轻学生心理负担,培养和营造轻松愉快的心境。这种心境的持有,不仅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人文素质提升提供坚实的精神基础,也为其他学科课程的学习提供相对轻松的主体氛围,减轻心理负担。因此,音乐课程所造成和提供的轻松心境,不仅仅只是在每周一二节课时之内。

上一篇:杨魏玲花“凤凰传奇”的爱情传奇 下一篇:请小心轻放孩子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