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煤炭企业内部控制审计

时间:2022-10-15 07:11:44

浅谈煤炭企业内部控制审计

摘 要:随着财政部内部会计规范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内部控制已从理论研究阶段逐渐转入实务操作阶段。本文就煤炭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运用及实践中存在局限性。

关键词:煤炭内部控制审计 内容 程序 局限及思考

1.目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启示

1.1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没形成。我国企业上前存在重形式、轻制度的问题,虽然形式引进了,却没有真正落实到机制的转化上,存在内部人控制的现象。煤炭企业具有很强的行业特征,企业大多为老企业,且地处偏僻,接受新思想、新观念较慢,虽然很多企业已经进行公司制改革,形式上已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但是在管理理念上,一部分领导还停滞在以前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上,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不足。

1.2风险评估不足、意识薄弱。随着我国加入WTO,企业将会面对更大的环境变化和生存风险,在诸多风险中,大多数企业最主要的风险是营运风险。但不管是什么风险,企业都应该建立可以辨认、分析和管理风险的机制,并确认高风险领域,以加强管理,但我国企业缺乏这种机制。煤炭企业在其改制之后,对市场风险、营运运险的管理机制有所提高,但仍存在认识不足、风险意识薄弱,没有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

2.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重要性

2.1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是经济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规模逐渐膨胀,经营方式日趋多样化。而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建立严密完善的控制系统,严格科学的管理制度,有效畅通的运行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煤炭企业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大潮中,也将面临激烈的竞争,只有建立了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煤炭企业才能从容面对未来的挑战。

2.2煤炭企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随着煤炭企业改制改革的深入,企业已经按照公司法建立了公司制的组织机构和经营模式,公司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而现代企业制度也就包括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公司的经营管理能有序的进行,就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煤炭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现在还不够健全,因此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已经势在必行。

3.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与内容

3.1调查了解内部控制审计人员在实施内部控制评审初期,要对被审计单位的控制环境、会计系统、控制程序和计算机控制环境进行调查了解,记录了解到的内部控制和对了解到的内部控制做出初步评价。在了解内部控制时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法。

3.1.1询问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并查阅相关的内部控制文件。

3.1.2检查内部控制生成的文件和记录。

3.1.3观察被审计单位正在进行的业务活动和内部控制运行情况,以便了解和确定业务授权、文件记录、程序和步骤是否与内部控制的规定相一致。

3.1.4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交易和事项进行穿行测试。

3.2记录内部控制如果审计准备阶段准备确定信赖内部控制进行审计,则审计人员要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详细调查,并将调查结果记录下来,可以采用的方法有:流程图法、调查表法、文字描述法。

3.3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初步评价记录内部控制以后,审计人员应该对被审计单位的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管理方面的控制进行评价,得出总体控制是否可靠的结论。

3.4测试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内部控制测试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式:①按照经济业务循环来综合测评内部控制;②按照会计报表项目来分别实施内控测试。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做法是以业务循环为基础,来设计内部控制调查和测试的内容。审计人员进行内部控制测试就是通过检查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以获取控制有效的证据的过程。在测试的过程中,如果特定的控制环节失效,还要进一步检查是否有恰当的替代程序或高层控制来弥补控制程序上的缺陷。

进行内部控制测试的具体方法有:①相互印证式的询问。②实地观察。③审查书面资料。④重做或重新执行某些控制程序。

3.5评价内部控制并与管理层交换意见提出改进的建议

审计人员测试完内部控制制度以后,要根据自己的判断对测试的结果做出评价。然后将被审单位内部控制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向其管理层指明控制的弱点和可能产生的风险,提出改进的意见,这种交流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用文字的形式在管理建议书中提出。

4.在煤炭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局限及思考

4.1煤炭企业集团,大多是在过去矿务局的基础上改制后组建的。经过几年来的实践,它在发挥煤炭企业的总体优势,在改制后煤炭企业已基本能够按《公司法》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逐步在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但与新《会计法》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还存在着不少的薄弱环节,与适应国际竞争的挑战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组织机构不全,权责还难以做到各就其位、各司其职、相互制约分明。煤炭企业由于是国有独资,虽然董事会、监事会等一应俱全,但在实际运作中机构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决策和经营机构权力交叉,难以形成有效制衡。

4.2要求企业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要完全适应企业的特点和要求本身就有难度。企业根据其组织规模、交易性质、经济技术条件、人员素质等差异,相应地制定出不同特点的内部控制制度,照搬其他企业的做法是行不通的。同时也要受经济性条件限制,内部控制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减少低效和投资浪费,也就是对企业来说,制定内部控制要以成本效益原则为指导,控制的成本与产生的经济效益之间要保持适当比例,否则得不偿失,没有实际意义。

4.3有效性是内部控制的精髓,如果一种内部控制制度不能实现“有效控制”,则实质上就不存在什么内部控制制度了,有效性要求内部控制制度能有效地防止错误与弊端的发生,提高效率和效益。内部控制系统要相互协调,相互制约,控制要适度,过严会使管理活动失去生机,影响执行力,过宽又会引起运行的机制失调,达不到控制目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如果管理层不予重视,员工无责任心,也如一纸空文。内部控制制度由管理层制定,如果管理层不重视,或是员工无责任心,好的内部控制也无法得到良好的运行。

4.4煤炭内控制度审计思考。一是内部控制本身并不是一种单独的管理制度或管理活动,也不是所有管理制度或管理活动的综合体,当然也不只是一种管理手段、方法或所有管理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其实质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循环往复的过程。管理层及领导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对一个企业来说是内控行之有效的重要因素,让管理层认识到内部控制审计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来说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内控审计能帮助企业提高经营效率,防范经营风险。二是每个企业的经营模式和规模都不同,在开展内部控制评价时要有所取舍,确定重点很重要,人、财、物的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中之重,相对来说在人、财、物方面的控制应该严格和完善。

上一篇:聚焦中国上市公司的环保信息披露 下一篇:科研事业单位项目资金管理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