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期高中数学课程创新教育

时间:2022-10-15 07:05:48

浅谈新时期高中数学课程创新教育

摘要:高中数学是高中阶段一门重要课程,教育主管部门也反复强调教育要以"知识应用和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数学教师更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去不断学习和形成更加符合现代教育要求的教学技巧,以满足学生收获知识和全面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新课标 数学课程 创新教育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创新意识

1.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新课堂模式提出的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不要低估学生的思维,给学生一个思考的广泛空间,学生会还给你一方享受教学的理想乐土。要想办法让学生通过不同途径问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让学生获得喜悦、自信,从而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好的问题应充分体现必要性和实用性,能激发认知需求,好的问题能诱导积极探索,促进知识的深化;好的问题往往是新知识的生长点,内在联系的交叉点,更是创新思维的启动点。

在培养学生自主性探究式学习习惯的时候,要注意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精神。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从熟视无睹,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新东西。这样做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强化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与辐射。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要多看学生的成绩和优点,多看学生思维中的合理因素,并及时予以鼓励。对爱提“怪”问题的学生,不要动辄训斥,轻易否定,而要善于发现他们思想的闪光点,要采取多种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要让学生学会寻找事物产生的原因,探求事物发展的规律。这种品质在高中时期培养尤其重要。

1.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数学教育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探究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对某些定理、公式、例题的结论或其本身进行深人、延伸或推广。创新意识具有求异性、探索性、开创性。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转变,教学要创新,教学思维要创新,教师能力和教学水平要提高,要求教师基本功扎实,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具有驾御全局,随机应变的能力;具有开展数学活动的能力,创设“问题情境”的能力。创新意识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具有发现新规律、新事物、新理论、新学说、新概念、新设计、新方法的强烈愿望和主动探索精神,是一切发明和创造的源泉。

2、重视开启每个知识点前的数学史教学

数学是一门研究科学,每一个定理、公式出现的前因后果,以及这些定理、公式研究者的名字都是应该让学生们铭记的。数学史教学可以使学生体会数学在人类发展中的作用和价值,对实现新课程的整体目标具有重要作用。

2.1数学史教学的德育作用

在平时的教学中介绍必要的数学知识,可以使学生对所学问题的背景有更加深入的理解,认识到数学不是孤立的。例如,通过人类生活早就存在的收入与支出等具有相反意义的现象,古人建立了负数的概念;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时候,介绍笛卡尔由蜘蛛结网联想到直线和曲线可以由点的运动而产生。等等以上这些,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处处留心皆学问,很多数学现象都是从生活中发现的,让学生明白数学的发展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

在数学史的学习中,无形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对人类文明的景仰。在教学中,笔者反复向学生强调,我国数学有着悠久的历史,14世纪以前一直是世界上数学最为发达的国家,出现了众多杰出的数学家,取得了辉煌的成果。我国古代数学以计算为中心,与古希腊以几何定理的演绎推理为特征的公理化数学模式在古代文明中写下了灿烂的一页,影响了世界数学的发展。让学生了解了我国古代数学辉煌成就和一些数学家故事的同时,更要让学生知道我国现代数学研究的现状以及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让他们为振兴民族科学而努力。

2.2数学史教学的素质教育作用

笔者认为,数学史教学对素质教育的积极影响在于:首先,教学中穿插一些数学故事和数学家轶事不仅能够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让学生了解数学家是怎样学习、研究数学的,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积极性。其次,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初步培养正确的逻辑思维方式。历史上的许多数学发现都蕴含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这些对数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做出过重大贡献的知识,以耐人寻味的本色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良好的推动和启发作用。数学史知识本身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让学生在探索数学问题时学会了冲破思维的局限,形成了良好的思维习惯。最后,数学史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数学现在已经成为研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科学,它的重要性已经在各个学科得以体现,数学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当让学生领略到这一学科的独特魅力,让学生们敢问、敢用,将知识理论结构和实践应用的纽带联系好。

3、构建师生互动的探究式学习平台

新课标明确指出,新时期的高中数学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课堂教学进程中。

构建师生互动的学习平台,首先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位学生,让学生不再觉得数学课程枯燥无味,可以采取一切能够激活、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让学生能够沉浸其中。教师要与学生真正实现平等对话和有效交流,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教师还要在传道、授业、和解惑上下功夫,扮演好自己主导者的角色,用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方法和表达方式去引导学生进入自己设定好的课堂教学情境中,从而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中收获知识,也就实现了寓教于乐。同时,教师一定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教书为次,育人为辅,要真正与学生做朋友,给出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恰当的鼓励性评价,继续保持他们对数学的学习热情。当学生能够满怀热情投入到课堂教学怀抱中,相信课堂教学实效自然会得到良好保证,数学也就摇身一变,成为了真正意义上让学生去探索发现的一门科学。

参考文献:

[1]李文林.数学史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章士藻.中学数学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赵建丽.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学生数理化,2010(6):27

上一篇:自主学习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培养 下一篇:新课改下文言文教学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