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CM的《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研究

时间:2022-10-15 06:50:43

基于FCM的《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研究

摘 要:“大学信息技术基础”作为高职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和信息素养方面起着基础性和先导性的重要作用。由于高职学生生源多样、计算机基础不平衡、学习兴趣差异明显、课程内容更新快等问题对课程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引入翻转课堂模式,对传统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关键词:翻转课堂;大学信息技术基础;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6-0159-03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of "Universit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undation" Based on FCM

XU Fang-heng

(Zhejiang Industry Polytechnic College,Shaoxing 312000,China)

Abstract: As a basic course of non computer majo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University'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undation plays a fundamental and leading role in developing students' computer application skills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 Due to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is diverse, basic computer is not balanced, interest in learning differences, curriculum content updating quickly problems posed a severe challenge to the curriculum teaching, introducing the flipped classroom model, to reform the traditional course teaching.

Key words: the flipped classroom;universit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undation;teaching research

S着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学模式,近年来在国内外掀起了一股“翻转”之风[1]。

什么是翻转课堂?下面先来透视一般的课堂[2]:在世界各个地方,每天至少有数亿学生走进教室学习,这些教室基本上都大同小异,几十名学生,几排整齐的课桌,老师在讲台上辛勤地讲解,学生在下面有的埋头记笔记、有的看老师发呆、有的在课桌下面偷偷玩手机、有的趁机打盹……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容易顾及到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学生在同一个教室接受的是一样的信息、一样的进度,当老师呈现一样的知识时,每个学生的反应是不同的:张三听懂了,李四没有弄懂,王五觉得无聊。一天的课堂学习结束了,大家都回家开始完成作业。类似张三这样的学生很快就完成了作业;王五能基本完成大部分作业;而像李四这样的学生就很纠结,因为他还需要更多的帮助[3]。

1 翻转课堂的概念

翻转课堂一词最早来自国外,是从英文单词Flipped Class Model(或Inverted Classroom)翻译过来的,习惯性被翻译成“翻转课堂”“反转课堂”或“颠倒课堂”,亦或称为“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简称为FCM[4]。

翻转课堂由国外传入国内,国内外学者都在研究,但对于翻转课堂的明确概念,国内外还没有一个被广大学者普遍认同的定义[5]。近年来,部分学者所做的研究,层次不够深,仅局限于对翻转课堂实施过程的描述层面上,没有对翻转课堂的内涵做深入研究和分析。目前国内外有一些比较成熟的研究案例可以借鉴和参考,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梳理和提炼,试图给翻转课堂下个定义。翻转课堂是技术工具和教学的结合,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颠覆,实现了教师和学生角色的互换,教师担当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推动着,学生担当主动学习者、主动思考者,师生家长之间交流互动增多,有效改善课堂教学质量。

传统教学过程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的传授,有的老师甚至是满堂灌,从头讲到尾,学生则成为一味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的吸收则是通过课后作业、课堂实践操作来完成。翻转课堂则恰恰相反,老师知识的讲授是通过课下完成,老师为学生录制微视频,为学生提供多种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和在线资源,学生通过智能手机、电脑等终端在线学习,学生在课前进行知识的预习和新知识的初步认知,课堂上则成为了学生与老师互动交流的平台,学生带着问题来上课,老师则成为真正的答疑解惑者,师生在课堂上面对面互动交流,使学习探究更加深入,从而最终完成知识的吸收和转化[7]。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对比表来分析和厘清翻转课堂和传统课堂的区别,更加清晰了解翻转课堂的本质[8]。传统课堂和翻转课堂区别对比如表1所示:

2 课题研究的意义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作为我院一门基础课,主要授课对象是非信息类专业,本课程给学生介绍最新最前沿的信息技术,OFFICE操作技能,互联网+,多媒体技术基础等内容,旨在为各个专业学生打下一定的信息素养,为后续专业学生打下一定的基础。由于高职学生生源多样、计算机基础不平衡、学习兴趣差异明显、课程内容更新快;再加上原来教师授课时间偏长,而学生实操时间偏短,师生互动不够等,这些都对“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针对“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面临的困境,“翻转课堂”模式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1)翻转课堂将教学过程转移到“课下”,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总结所学知识,教师在课堂上要为学生答疑解惑,成为真正的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2)翻转课堂完成了老师和学生的角色互换。老师不再充当知识的灌输者和讲解者,而是成为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学生则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变成了主动思考者和主动学习者,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和学习自主性。

3)翻转课堂需要老师事先未学生提供多种途径的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和在线资源,老师需要由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和多媒体制作基础,开发和维护自主导学系统、录制微课视频,学生则根据个人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手段,完成知识的吸收。

翻转课堂的实施,确实能够转变学生和老师的角色定位,转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升学习效率和课堂质量。

3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本研究主要目的是解决高职学生在学习《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生源多样、计算机基础不平衡、学习兴趣差异明显、课程内容更新快;再加上原来教师授课时间偏长,而学生实操时间偏短,师生互动不够等问题,通过实施翻转课堂来改变传统课堂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首先从理论层面上分析在高职院校《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实施翻转课堂的可行性;

(2)将翻转课堂的教学特点与我院《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特点进行分析和结合,开发出适合我院课堂教学的具体措施,并总结出适合高职院校相关课程的一般规律;

(3)开发出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移动学习平台、微视频等丰富、优质的教学资源供学生学习,开展《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实践教学;

(4)根据前期实施情况,分析在高职院校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4 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本课题是要在我院《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其主要研究思路有以下几点:

4.1基于翻转课堂的学习支持体系的构建

1)规划、整合“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推进教学内容的视频化、模块化建设。

要使教学资源成为学生网络自主学习的优质资源,仅仅是教材的电子化、资源的堆砌、答案汇集的教学资源是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的。必须对零散的课程资源进行重新规划、整合,对教学内容进行视频化和模块化处理。

2)构建学生互动学习平台。为了便于“翻转课堂”的有效开展,必须要为学习者构建一个适合自主学习,方便资源获取,并且还配以一些激励措施和引导手段的“学习支持体系”。“学习支持w系”构建的好坏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包括平台界面设计、课程框架设计、课程内容模块设计,其中以课程内容模块中的“学生自助导学系统”的设计为重点。

平台界面设计:清晰、明快的网页界面可以提高网络课程的可读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设计过程中,注重学习的独立性和个性化,从学生角度出发,设计出友好的课程界面和多种师生交流模式。

课程框架设计:课程框架的有效设计可以更好地规划网页资源,提高网页空间的利用率和版面结构的清晰度,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更好的向导作用。为解决此问题,采取的方法与途径如下:

整个课程框架规划为“成果大展台”“自助学习”“教学资源”“课后强化、互动评价”4大主要版块,每一版块内再布置相应的内容,如图1所示:

课程内容模块设计:课程内容模块主要分为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基础、Word模块、Excel模块、PPT模块和常用多媒体软件应用6大模块,具体内容规划如图2所示:

4.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构建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是实现翻转课堂的前提条件,但实施是关键。翻转课堂具体实施安排如下:

1)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导学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2)重新调整教学安排,使虚拟化和现实化并重。

3)充分利用课程平台的论坛、聊天室、问卷调查、作业等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学习效果,对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解答。

4)在平台中充分运用系统日志跟踪学生自主学习的状况,并给予及时提醒。

5)为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微课设计尽量赋予生动性和趣味性。

6)及时公布学生通过“自助导学系统”学习的成绩和排名,并给予奖励和鼓励。

5 结语

本文对基于FCM的《大学信息技术基础》教学进行了研究,并对基于翻转课堂的学习支持体系的构建进行了设计,阐述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步骤。

参考文献:

[1]金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J]. 职教论坛,2014(23).

[2]赵遥仇慧.关于翻转课堂的思考[J]. 青年文学家,2013(15).

[3]张金磊,张宝辉.游戏化学习理念在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1).

[4]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1):58-64.

[5]张新明,何文涛.支持翻转课堂的网络教学系统模型探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8):21-25.

[6]马秀麟,赵国庆,邬彤.大学信息技术公共课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证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1):79-85.

[7]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

[8]范林秀,曾慧芳,李丽霞.大学信息基础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3).

上一篇:简析初中地理教材中的图像教学方法 下一篇:《C语言程序设计》的实践教学中计算思维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