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课中“情味”评价语的运用策略

时间:2022-10-15 05:50:03

品德课中“情味”评价语的运用策略

目前,一些教师在品德课的教学中,在运用教学评价语时存在语言单调、内容狭隘、方式单一的现象。欲善其“教”必先优其“言”,因此,在品德课的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应该多一些“情味”,以此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的有效学习。以下,笔者谈一谈品德课中“情味”评价语的运用策略。

一、尊重个性———让评价语多一些“热情”

新课程特别强调,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每一学生都是存在个性差异的,对于相同的事物,不同的学生就会有不同的理解,因此,在品德课上,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这种个性差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事物存在个性化的理解时,教师要善于运用富有热情的评价语进行评价,给他们以尊重和信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度引导。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从四大发明说起”这一课时,课堂上,他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呈现了古代人利用绸缎和竹简写字的图片,并让学生说一说利用这一些材料写字的缺点。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认为利用绸缎写字成本太高,而在竹简上写字显得太笨重。特别是提到利用竹简写字时,教师还给学生呈现了这样的信息:在汉代一位大臣给汉武帝写了一封10000多字的信用了1000多根竹简,这一封信是很多武士抬给汉武帝看的。而现在如果这一封10000多字的信写在纸上却只要六七页。学生在这一信息的支撑下,对于竹简的笨重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同时感受到了纸作为书写材料的轻便性。正当全班学生对纸作为书写材料的各种优点进行讨论时,有一位男同学忽然站起来说:“老师,纸作为书写材料也有缺点。”“有什么缺点?”“纸特别容易破,绸缎和竹简就没有这个缺点。”显然,这是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也是很有道理的理解,同时给课堂带来了干扰。出现这一种情况以后,教师评价:“你的意见很独特,说出了纸作为书写工具的致命缺点。要是能发明永不破的纸就好了。说不定今后你就能够发明出这一种纸哟。”那位发言的学生高兴地坐下去了,其他同学给了他热烈的掌声。

在品德课堂上,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节外生枝”的事件,这一些事件会给课堂带来一定的负干扰。在上述案例中,教师那富有热情的评价有效地保护了学生的个性,并能够让课堂教学水到渠成。

二、生动幽默———让评价语多一些“煸情”

在品德课的教学中,轻松课堂氛围的创设有很多途径,但是,最为主要的是教师在课堂上生动、幽默的评价语的运用。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不做‘小马虎’”一课时,其中设计了一个教学环节是让学生用一段话写一写自己的特点和兴趣爱好,让其他同学读了以后立刻就能够知道写的是谁。课堂上,有一位聪明、可爱的小男生给自己画了一张自画像,并在旁边写道:“我是一名小帅哥,我的兴趣爱好是打乒乓球、写毛笔字。”可是,就是这几句简短的话中却有四个错别字。这时,教师针对这一位学生进行这样的评价:“真不错,画得很好,也很像。真是一位小帅哥。不过小帅哥可不能写出错别字,要不然别人可会说这个帅哥只有帅气而没有智慧。”这时,这个小男孩不好意思地把句子中的错别字纠正过来,教师又评价到:“现在就是一名又帅气又有智慧的小帅哥了,以后可要细心了。”

上述案例中,教师运用的评价语是生动的、幽默的,不仅准确地指出了学生的不足,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而且营造了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愉快地学习。

三、有感而发———让评价多一些“激情”

在品德课的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有感而发的评价语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营造富有激情的品德课堂。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悲愤的吼声”一课时,其中的一个环节是让学生向同学介绍自己搜集到的日军侵华罪行的资料,正当其中一位学生介绍南京大屠杀事件时,老师评价:“够了,你别说了,我听不下去了。同学们,面对日军南京大屠杀的惨无人性,你们还听得下去吗?面对我们千千万万的同胞死在日军的屠刀下,你们还愿意听下去吗?”此时,学生的学习激情被有效地调动起来,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他们就带着这强烈的感情进行学习,这不正是我们品德课的教学所追求的吗?

(作者单位:河南夏邑县教师进修学校)

上一篇:情境—缔造数学课的美丽与有效 下一篇: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