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调度班风险管理

时间:2022-10-15 05:10:27

浅析调度班风险管理

【摘 要】本文简单介绍了风险管理的定义、风险内涵、风险管理过程及方法、风险的处理。笔者总结多年来在电网调度运行方面的实践经验,分析了影响电网调度安全生产的因素,并结合实际工作进行了风险分析,最后提出防范措施。

【关键词】电力调度;风险管理;防范措施

1 风险管理的定义

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的定义为:当企业面临市场开放、法规解禁、产品创新,均使变化波动程度提高,连带增加经营的风险性。良好的风险管理有助于降低决策错误之几率、避免损失之可能、相对提高企业本身之附加价值。

2 风险的内涵

风险的含义风险和危险是不同的,风险包含着一种不确定性,每个结果的概率是可知或可以估计的,而危险则只意味着一种不好的预兆。因此,有时虽然有危险存在,但不一定要冒此风险,我们要想方设法去改变风险发生的条件,使之不发生,甚至带来转机。综上所述,可以这样定义的风险:风险就是活动或事件消极的,人们不希望的后果发生的潜在可能性。

3 风险管理过程及方法

风险管理过程包括风险规划、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处理几个阶段:

3.1 风险规划

风险规划,指决定如何着手进行风险管理活动的过程。风险规划确定一套完整全面有机配合、协调一致的策略和方法并将风险其形成文件的过程,这套策略和方法用于识别和跟踪风险区;拟定风险缓解方案;进行持续的风险评估,从而确定风险变化情况并配置充足的资源。

3.2 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即识别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面临的、潜在的)的所有风险源和风险因素,对它们的特性进行判断、归类,并鉴定风险性质。风险识别的目的是减少的结构不确定性。亦即发现引起风险的主要因素,并对其影响后果做出定性的估计。

3.3 风险分析和评价

风险分析和评价是在对风险进行识别的基础上,对识别出的风险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估计风险发生的概率、风险范围、风险严重程度(大小)、变化幅度、分布情况、持续时间和频度,从而找到影响安全的主要风险源和关键风险因素,确定风险区域、风险排序和可接受的风险基准。在分析和评价风险时,既要考虑风险所致损失的大小,又要考虑风险发生的概率,由此衡量风险的严重性。

3.4 风险处理

风险处理就是对风险提出处置意见和办法。通过对风险识别、估计和评价,把风险发生的概率、损失严重程度以及其他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就可得出发生各种风险的可能性及其危害程度,再与公认的安全指标相比较,就可确定的危险等级,从而决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以及控制措施应采取到什么程度。人们想出种种办法来对付风险,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风险管理的一条基本原则是: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保障。对风险的处理有回避风险、预防风险、自留风险和转移风险等四种方法。

4 调度班风险管理

电网调度是对电网运行进行组织、指挥、指导和协调,使电网安全、优质、经济运行的一个机构。电力调度人员就是电力系统的指挥者,他们承担着其管辖范围之内的电力供应安全、可靠以及经济之重任。电力调度人员的日常工作就是检查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电力调度指令,如果出现调度误操作和安全事故误处理,则会导致电力设备的严重损坏,甚至是人身伤亡,给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的损失和社会影响。对调度班进行风险管理,有利于提高调度班对电网的运行管理水平,对于保证电网安全、优质、经济运行,推进调度管理体系化、规范化、指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笔者总结多年来在调度安全运行方面的实践经验,分析了影响电网调度安全生产的因素,对调度班的日常工作进行了风险评估。查找出危害共63个,其中超过 400分的非常高风险危害0个(考虑放弃、停止);200 至 400分段高风险危害 0个(需要立即纠正);70 至 200分到中风险危害共0个(需要纠正);20至70分的可能风险危害共32个(需要关注);20分以下的可接受的风险危害共 31个(容忍)。

5 结束语

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的生命线,是电网调度工作的重中之重。安全生产,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安全生产工作不允许有丝毫的松懈,电力调度的安全形势仍相当严峻,必须坚决与“违章、麻痹、不负责任”三大安全敌人作斗争。牢固树立“食不甘味,寝不安席,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责任意识,树立“一切事故皆可以防范”的安全理念,加强和规范电力调度的安全管理以及调度员安全教育和岗位技术培训,完善各项事故预案、应急预案,做好各项工作危险点分析、加大班组考核力度,对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违章行为及时纠正、分析、落实整改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万千云,等,编.电力系统实用使用技术问答[M].2版.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2]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编.电力系统调度规程汇编[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9,5.

[3]王世帧.电网调度运行技术[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1997,7.

上一篇:浅谈在建工程文档一体化管理系统在大型项目的... 下一篇:关于高速公路防撞护栏施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