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研究

时间:2022-10-15 04:58:44

新时期高校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研究

一、背景介绍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校体制改革的不断升华,我国高校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高校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并有逐步增加的趋势,校园安全危机日益凸显,同时也给我国高校的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此,我国政府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完善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妥善处置各种事端。当代的大学生们大都是有知识、有思想的一群年轻人,他们思维活跃,关注社会发展,但同时又有着这个年龄特有的热情和冲动。高校内部的突发事件如果处理不好极有可能转化为社会性突发事件,甚至产生国际影响。因此,必须有效应对高校突发事件,提高高校治理能力,维护高校和社会的稳定,而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建立和健全高校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校突发事件和预警机制的定义及可行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其中将突发事件分为四大类,主要是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高校突发事件也应该属于这一范围。本文所说的高校突发事件是指学校内出现的给师生带来紧张、恐惧和压力,用惯常处事方法无法解决的危机事件,它具有突发性、不可预知性以及后果严重性的特点。所谓的突发性,就是指高校突发事件通常是突然爆发的,在高校管理者的意料之外,而且发展迅速,让人应接不暇,这些突发事件的处理不同于常规事件的处理,一时无章可循,需要管理者马上对这非常规事件进行分析和采取措施。不可预知性是指,高校突发事件的起因往往是某个偶然性因素引发的,而这个引发因素通常又是隐藏在众多的事件之中。伴随着现在网络和通讯的普及,潜在的信息能够迅速传播,令学校和老师很难及时掌握,并作出预判。后果严重性是指,高校突发事件的发生,会在不同程度上破坏了学校教学、科研和其他方面的正常秩序,还会造成人们思想和心理上的极度恐慌和混乱,更有严重者还有可能带来人身伤害和年轻生命的消逝。

虽然高校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知性的特点,但是很多事实表明多数高校突发事件事前是有前兆有苗头的,因此也是可防、可控的。高校老师和同学可以通过对身边潜在危险学生的交流和监控,了解潜在危险学生的思想波动和变化,依次可以通过有效的防范措施,扼杀危险于萌芽之中。建立高校突发事件预防机制的目的就是提升应对效果及资源使用效率,从一开始就对危机进行识别判断,及时发现潜在或现实的危机因素,做到有备无患。

三、建立和健全高校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的措施

(一)宏观层面的一些措施和机制

1.颁布高校相关法律法规。发达国家政府部门非常重视高校突发事件的研究,美国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由各州立法建立了校园警察,后来联邦政府又制定了《校园安全法》,用以加强高校突发事件的预防和管理。日本和加拿大等国也同样建立了一套以保护校园安全为内容的法律法规体系。这些国家颁布的法律和法规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建立和健全了学高校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建设,使校园突发事件的预防更加规范化和系统化,同时也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而我国目前针对校园安全的法律一直处于真空状态,各大高校在处理突发事件时,无法做到到有法可依,有律可查,因此出台相关的高校突发事件法律法规迫在眉睫。

2.加强高校自身应对突发事件的预警驾驭能力。首先高校管理者自身思想上要高度重视,高校应该着力宣传并增加学校领导干部的忧患意识,严格履行相关领导责任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管到底”的原则,切实落实稳定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把各项责任落实到实处。同时,高校相关部门要制定适合本校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这种应急预案应该是操作性强的方案,应该尽可能地把能想到的突发事件罗列其中,并设定好解决措施加以演练。最后,高校相关部门应该根据高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成立校级应急领导小组,组成以保卫处、学工部、后勤部门、医疗部门等为主,相关部门参与的积极有效的制度网络体系。

(二)微观层面的一些具体措施和机制

1.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保护学生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作为高校突发事件预警管理的首要出发点。高校应该转变自身的管理方式,把“以教师和学校利益为中心”转变成“以学生安全为中心”。这就要求高校管理者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关心学生的安危冷暖,面对学校出台有关学生切身利益的问题,详细认真的解释给学生,让学生第一时间了解学校的政策动向,尽量使学校做出的每一项决策,都能惠及学生的利益。同时,还要转变管理角色,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新时期的大学生大都是个性极强、思维活跃的年轻学子。他们充分要求维护自身的平等性、主体性以及独立性,对于违背自己意志或者侵犯自身权益的事件比较敏感,因此高校管理者应该充分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生间要建立起不仅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更多应该是亦师亦友的关系。

2.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和干部深入学生的作用。在处理高校突发事件时,应把在校大学生中的学生干部和党员纳入高校突发事件预警管理的主体范围。学生党员和干部是大学生日常管理中的骨干力量,他们来源于学生,整天和同学们朝夕相处,又是学生中表现积极的佼佼者,他们的思想言行对其他大学生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学生管理者要重视学生党员和干部的地位和作用,把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的理念贯穿到学校管理工作中。管理者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在学生中的模范带头作用,树立典范,同时又要对他们严格要求,以便能够及时准确地去发现学生的思想意识中带有突发性的征兆,使他们成为辅导员老师的得力助手。作为校园里的主人和高校突发事件参与者和被影响主体,大学生参与到突发事件管理过程中来,有助于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人力资源,使渠道更加畅通,从而有效地使突发事件消除在萌芽状态。

3.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观念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生活环境中,充当一定的社会角色,人们无法对自己所处的环境进行选择,同时也不能超越自己的所处的特定社会环境,高校也是如此。高校应该通过宣传和建立优良的校风学风、建设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表扬先进批评后进等教育和管理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观念,从而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减少学生盲目冲动和突发事件的发生。通过教育学生学习法律、遵守法律来加强学生法制观念,通过制定完善的校规校纪来约束学生的行为,使学生在一种规范的空间中活动,使他们知道哪些事可为,哪些事不可为,而且要让学生明白触犯法律法规和校纪校规的结果,从而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减少学生盲目冲动的破坏性行动,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

4.加强学生信息管理,建立健全学生快捷的信息网络。高校应该在学生入校时,建立学生的信息档案,内容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家庭主要成员、家庭住址、联系方式以及家庭经济状况等等,同时应该继续完善学生在校的日常表现、学年绩点、奖惩情况以及学习和学业情况。高校管理老师应该定期补充学生的在校记录和排除和排查学生突发事件隐含。同时,由于高校突发事件的非常规性和难预料性,在突发事件爆发前后,学校如果没有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缺乏与社会各界以及学生等相关利益方的信息联动机制,就会使自身陷入被动状态。有效的信息沟通能快速地恢复系统平衡,使系统回复到原始状态,没有良好的信息沟通则会使突发事件恶化和系统的不平衡状态加剧。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尚未形成独立完善的信息机制和良好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其突发事件处置机制和应对套路仍没有根本改变。对此,高校必须建立灵敏高效、纵横交错、上下贯通的、从院系深入到专业、班级的情报情报信息监测网络。同时设立各个监测哨点,由专人随时监测网络上的各个环节,搜集学生对学校各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反映的情况及时解决。

5.重视素质教育,构建个体的心理和谐。世界心理卫生协会对心理健康的定义“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能保持同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并将个人心境发展成为最佳的状态”。当前,一些高校毫不考虑自己的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一哄而上开设许多“热门专业”来迎合社会上的某些需求,而学校的人文环境、课程设置和管理水平上却跟不上学校发展的步伐,结果是课程专业增加了,相关的配套设施却没有。而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优良道德品质的形成、抗挫折能力的培养和心理承受能力、应急反应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却是少之又少。每年的心理将康普查也流于形式,一些学生的心理疾病和心理危机不能及时发现并予以疏导,长期积压对学校的工作和稳定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高校管理主体要用爱心和责任感接纳学生的有关心理和学业方面的咨询,并鼓励他们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挫折,耐心地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难题,保持健康的心理,提高应对挑战和挫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江峰,黄德杰.高校突发事件预警系统机制研究,科教导刊,2012(1)

[2]章清,金劲彪.新时期高校刍议,当代青年研究,2005(10)

[3]吕丹阳,刘堂灯.论高校突发事件管理中预警机制的建设,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4)

[4]马春娟.浅析高校突发事件成因及危机预警机制建设,高教研究,2012(1)

[5]朱新力.高等学校突发事件的诱因分析及预防对策,教育与职业,2009(6)

(作者单位:中国民航大学经管学院 天津)

上一篇:优化思品教学 培育健康心理 下一篇: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