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思品教学 培育健康心理

时间:2022-07-05 12:44:05

优化思品教学 培育健康心理

目前,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紧张、承受挫折弱、青春期烦恼、亲子矛盾、与教师之间的心理障碍等,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甚至危害了家庭、社会。

初中阶段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时期。如果对上述问题熟视无睹或引导不当,就会对学生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对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国情等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心理健康教育是比较重要的一块学习领域。作为思品教师必须整合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这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

一、师生关系和谐,学生心理阳光

资料表明:一个人的学生时代,与老师在一起的时间超过与父母相处时间的两倍,老师的人际交往80%是与学生交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活跃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心理自由的基础。

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必须首先热爱学生。这是师生关系和谐的灵魂。教育是爱的事业,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教育工作者应该有“博爱”的情怀,让爱滋润着每个学生的心田,让每个人都获得平等的爱的权利,感受到被人欣赏、被人关爱的温暖和幸福。

其次要尊重学生。这是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支柱。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学生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他们自尊心更强,更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作为老师一定要把学生看成真正与自己一样平等的“人”,以平等交流的态度、语气;以耐心、细心、诚心、爱心去对待学生。在课堂上,让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更多的交流,学生才会把老师当成自己真正的朋友,发自内心地尊重老师、亲近老师。相信只要老师都去尊重每一位学生,就一定能开启学生的心灵之门,也能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铺就一条崭新的道路。

教师平等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把他们看成是自己的朋友。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学生的心里就会充满阳光。

二、注重沟通反馈,进行心理辅导

思品教师有更多机会跟学生接触,比较了解学生,应该充分利用自已掌握的心理学知识和教材里的心理健康内容,积极引导好学生,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1.利用作业本进行问题沟通。思品作业本里有许多空档地方,我经常利用批改作业的机会与学生沟通,给予鼓励。“这几天听课很认真,老师知道你已从不愉快中走了出来,你已经成熟了。”“接连几天上课恍惚,发生了什么事?老师能帮你吗?”等等。学生也会在我的批语下写着“老师我会好好听课的,我会自已解决的”“老师,妈妈昨天偷看了我的日记,她侵犯了我的隐私权!我们闹僵了。”等等。能通过作业本“传语”解决的,我尽量不见面谈。解决不了的,我就约她出来谈。这样通过老师上课、平时的观察能及时进行沟通或提醒,避免学生心理问题的严重化。

2.有问题主动找老师。每接一届学生,笔者都跟学生说: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跟老师说,老师会尽力帮助你们。或许跟学生的关系较和谐,学生反映的问题出乎笔者意料。有谈“师生之间矛盾的”、“朋友之间裂缝的”“谈异性朋友的”“家庭亲子矛盾”的等等,笔者尽量帮助解决。

三、挖掘教学因素,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根据学生年龄的不同特点和发展需要,初中思想品德则以青春期教育、人际关系调适、情绪调控、自信心培养、学习能力提高、人格塑造等为主要内容。思品课堂教学中蕴藏着巨大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教师要善于抓住机遇,不失时机的进行引导,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1.学会沟通,关系

现在的初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常常感到孤独、寂寞。有的学生因嫉妒心理而与同学关系僵化。人际交往障碍不容忽视。学生人际关系的好坏不仅影响学生身心健康,而且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

学生的人际关系主要是父母亲、老师、同学。鲁人版七年级上册《相逢是首歌》,八年级上册《让爱驻我家》《学会交往天地宽》就涉及到如何与父母老师和同学的相处,如何建立良好的同学人际关系:

(1)树立平等、真诚、主动交往的观念。爱默生说:“找到朋友的惟一办法是使自己成为别人的朋友。”良好的人际关系要在交往中建立,要培养自己对交往的兴趣,主动与别人交往。学会付出与给予,主动关心体贴别人,你会收获别人对你的认可和爱心。

(2)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人际交往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艺术。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赞美他人,学会微笑,学会批评,学会拒绝,学会妥协,在交往过程中,掌握并熟练运用七种学会,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的人际空间。

(3)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在健康的集体活动中,你可以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交到更多朋友;也会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和丰富多彩;此外,还可以帮助你加深对同学的了解,缩小与同学间的差距。

(4)培养自我调控能力。交往中可能会出现令双方不愉快的事情,此时就要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自我认识、自我矫正,必要时请教父母或老师,当消极情绪出现时能合情合理地宣泄、排解、转移、升华,经常保持愉快、开朗的心境。

2.驾驭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碰到的烦恼事肯定很多,靠老师指导往往是满足不了的。在教学中要经常教育学生:良好的情绪可以成为学习和生活的动力,而恶劣的情绪则会对身心健康产生破坏作用,甚至做出违法的事来。用理智驾驭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一是积极求助。这是一种积极对待不良情绪的方法,它的特点是能够妥善地保护自己,向家长、老师、心理咨询专业人士求助,及时解决不良的情绪。二是主动控制。可采用自我暗示、自我激励、心理互换、升华的方法,用自己理智这道“闸门“的力量,去控制不良情绪。三是合理宣泄。是人们最容易想到的解决办法。当精神处于痛苦状态时,可以宣泄一下自己的情绪,比如哭泣、倾诉、运动,书写等。但要注意不能影响或伤害他人。四是转移注意力。人而改变忘却烦恼,逐步转变心情。

存在心理问题并不等于有心理疾病,学生们出现心理问题不必担心,更不要恐惧,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自我调节,如果调节后仍效果不佳,再向心理老师寻求帮助。

3.积极实践,巩固效果

健康心理的培育,仅仅从理论及方法上讲是不够的,要及时转化为行为训练,才能达到巩固的效果。每次上到有关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时,笔者都布置行为作业,鼓励学生有选择性地去参加一些竞赛和竞选活动,让自己在这些活动中培养一下勇敢面对现实、不断进步的心态。当学生想打退堂鼓时候,鼓励学生坚持一次试试看。等学生尝试坚持到底而取得成功、柳暗花明的喜悦以后,就会在以后的生活中有更多的动力坚持下去。

21世纪更需要心理素质较强的人才。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奠定良好的心理素质,学校、家庭、社会、学生都需要努力,作为思品教师,我们更应该承担应有的责任,运用心理学知识,整合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为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做一个性格完善的人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单位:山东省齐河县潘店镇中学)

上一篇:新课程改革下的美术课评价的作用 下一篇:新时期高校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