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研究

时间:2022-10-15 04:33:59

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研究

【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165-01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儿童的健康成长直接影响到我们民族的兴旺与家庭的幸福。许多父母亲认为:只要孩子具有强壮的身体,那么孩子就是健康的。这是片面的观点。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还必须具有强壮的身体、正常的心理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和道德品质。儿童的健康也必须是身心全面均衡发展的健康,要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发展心理素质。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有了更多的烦恼与焦虑,很容易引起人们心理因素失调,乃至引起心理疾病,受其影响,少年儿童各种心理障碍的发生率也随着社会发展呈同步增长趋势。独生子女是少年儿童中的一类特殊群体,在我国,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展开以及全民意识的逐步提高,我国绝大多数家族为独生子女家庭,因此,研究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使之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据有关调查资料可知: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心理行为存在许多共同点,但由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处于独特地位,他们往往被包围在成人之中,父母、祖父母乃至其他亲属都在不知不觉中把爱倾注到他一人身上,家人无限制的溺爱、娇纵,很容易使他们养成不好的行为,如以自我为中心、娇气、自私、任性、无礼。由于是独生子女,家长往往把孩子当作自己的全部,且事事都给孩子包办,让孩子生活在自己按排的模式中,由于长期缺乏独立锻炼的机会,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就不会提高,就会缺乏创造力和儿立性,缺乏克服困难的毅力和顽强精神,一旦失去家庭的保护,孩子就会不知所措而畏缩不前。再者,由于独生子女在家中缺少伙伴,再加上某些家长错误思想引导,如害怕孩子学坏,害怕孩子受欺负等而禁止孩子与其他孩子游戏、玩耍,这样就会使孩子养成孤僻、不合群,缺乏互助互爱的精神。

假如父母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子女,那么,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具备更多更优越的成材条件。其一,独生子女大多为头胎儿,父母处于优越的生育环境,先天遗传因素比较优良,所以独生子女无论是智力还是在体格方面都占较强的优势。其二,独生子女家庭的经济条件一般较非独生子女家族的优越,相应的他们受教育的条件也较优越,合理的要求和建议容易被采纳,如购买所需的学习书籍、学习用具、有利于开发智力的玩具等。其三,父母可以用更多的精力来关心孩子、培养孩子,也可用更多的耐心来解答孩子提出的问题,帮助孩子解决遇到的困难。

弄清了独生子女心理行为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我们就可以更好地开展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

(1)游戏为中心开展教育。游戏是幼儿的本能,是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孩子们在一起玩就是学习,就是最初的人际交际,儿童应该在儿童群体中学习,不要过早涉入大人行列,逐渐失去童心,要通过游戏如:折纸、绘画、搭积木等来发掘孩子的创造才能,并通过游戏,让孩子学会同别人交往,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思想,培养他们互相学习、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优良品质。

(2)狠抓孩子生活生理能力的培养。父母应创造条件,使孩子朝着某种有趣的目标去养成基本习惯,如穿衣、扣钮扣、洗澡等,这些起码的生活习惯是培养孩子具有独立性格的必要条件,不要因为孩子太小或孩子动作太慢而剥夺他们动手的机会,家族过于溺爱孩子,就会使孩子成为生活不能自理的人。

(3)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要适当。父母对孩子的爱要适度,对其不合理要求不要一味谦就、顺从,要教育孩子敬老爱幼,娇生惯养、唯我独尊的孩子一旦踏入社会,若受到一点挫折就会在心理上受更多的冲突与创伤,要让孩子明白他不是“小太阳”、“小皇帝”,而是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样都是家庭的普通成员。

(4)重视孩子的独立愿望,不要培养一切听大人嘱咐的所谓“标准儿童”,父母在教育子女时不要管得过严、过死,应让孩子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因势利导,发掘孩子的潜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5)正确对待孩子的过失与错误。孩子小,知识经验少,是非不清,易出现过失和错误,孩子出能在过失和错误中不断增长见识,因此,对待孩子的过失和错误要心平气和,耐心细致地引导、教育,讲清道理,批评时父母口径要一致,多说理,少打骂,经免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损伤,而不再接受批评教育,形成不良的品德和性格,让他们在充满爱、充满理解的环境中成长。

很多心理学家认为:父母的性格、养育孩子的态度、家庭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条件以及邻居、亲戚、朋友及所有社会条件对小儿的心理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如何培养儿童的健康心理,使之成为身心健康的社会有用人材,是我们广大儿少工作者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上一篇:骨科老年患者术后精神障碍30例原因分析与护理 下一篇: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护理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