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

时间:2022-10-27 05:48:44

跟骨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

【摘 要】目的:探讨围手术期的护理对跟骨骨折术后创口不愈合的作用。方法:自2009年8月至2010年12月我们对28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术前、术后石膏固定、脱水、消肿、抬高患肢、足趾主动功能锻炼、术后严密观察及时处理切口渗液等护理方法,观察创口愈合情况。结果:本组28例中,5例出现切口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处理治愈,无切口感染现象发生。结论:积极围手术期护理对跟骨骨折术后创口不愈合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跟骨骨折;围手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126-01

跟骨骨折是最常见的跗骨骨折,占跗骨骨折的60%,占全身骨折的2%[1],75%为关节内骨折。对于移位的关节内骨折,切复内固定被证实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平均优良率达70%~92%。但术后创口延迟愈合、创缘坏死、创口感染发生率较高,如何有效改善内固定术后的创口愈合是广大骨科医护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2],而术前术后的局部软组织肿胀及术后的切口渗液是导致术后切口并发症的重要因素。所以规范围手术期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我院自2009年8月起对跟骨骨折手术的患者采用一套规范围手术期护理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入自2009年8月至2010年12月接受本院规范围手术期治疗的患者,共28足,男19足,女9足;年龄20~75岁,平均33.9岁;闭合性损伤在 24h 内手术,开放性损伤在伤后12~18d手术。均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

1.2 术前护理

1.2.1 心理护理 向患者介绍手术方法,功能锻炼及康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与问题,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使其在平静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手术,主动配合手术和康复功能锻炼,提高手术成功率。

1.2.2 肿胀护理 抬高患足 15~20cm ,以利于静脉血液及淋巴回流,减轻或早消除肿胀。遵医嘱给予消肿药物,如20%甘露醇或(和)七叶皂苷钠静脉滴注,以利于水肿消退。早期局部冷敷,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渗血,使破裂的小血管及时凝固止血,减轻肿胀。对严重的肢体肿胀,要警惕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如出现张力性水泡,可先将液体抽吸,待皮肤皱褶后再行手术。

1.2.3 术前准备 ①术前检查: 择期手术的患者,术前进行血、尿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及血电解质、输血前五项、胸片、心电图等检查,全面分析判断患者对手术的耐受能力,根据患者全身情况必要时备血以便术中、术后使用。②皮肤准备: 术前用温水浸泡伤足, 2 次/ d ,30min/次,以清除皮肤表面污垢。术前 1d 剃净手术范围内毛发,修剪趾甲,清洁术区皮肤;③胃肠道准备: 手术前禁食8h , 禁饮水4~6h;④ 其他: 吸烟的患者, 告诫其在术前1 周戒烟,术后更要避免主动或被动吸烟。遵医嘱术前应用抗生素,以预防手术后感染发生。

1.3 术后护理

1.3.1肿胀护理 用糠枕头或支架将患足垫起抬高,略高于心脏,以促进静脉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 减轻肢体的肿胀;坐位时避免伤足下垂,在病情允许时,尽早开始患肢活动,也可以使用理疗,促进水肿的消退。

1.3.2 疼痛的护理 跟骨骨折常疼痛较剧烈,术后常携带阵痛泵,应告知患者注意事项,防止扭曲受压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头晕、恶心、尿潴留等。指导患者作深呼吸运动,听音乐、看电视分散注意力,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

1.3.3 预防感染 ①增强患者的体质,及时治疗贫血、营养不良诱发伤口感染的疾病,提高患者的抗病能力;②注意患者的全身情况,对术后体温持续过高者,考虑伤口有感染的可能,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③注意观察伤口的情况, 伤口疼痛的性质是否改变,有无红肿、波动感。对伤口污染或感染严重者,根据情况拆除缝线敞开伤口, 及时给予换药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避免医源性感染。

2 结果

本组28例中,5例出现切口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处理后治愈,无切口感染现象发生。其余患者切口无切口渗液、皮肤坏死现象发生均甲级愈合出院。

3 讨论

对于移位的跟骨骨折应用外侧切口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是比较成熟而有效的方法,然而跟骨骨折术后伤口及其周围软组织并发症的发生率仍居高不下。切口并发症的发生固然有其解剖原因,以及医护人员无法左右的其他原因,例如黄俊五等报道的损伤的暴力强度、骨折类型,糖尿病、吸烟等[3];也有医护人员可以控制的原因,例如术前护理,手术方法的选择,手术时机,手术技巧,注意术后引流、抗生素的应用,尤其是切口的护理、早期功能锻炼等,我们的实践表明规范围手术期治疗及护理对跟骨骨折术前肿胀消退有积极的作用。患者接受规范围手术期治,患肢抬高和主动功能锻炼有利于血液的回流,进而利于消肿。可以明显缩短术前肿胀的程度和时间,从而有利于手术操作复位,有利于降低术后创口并发症。

由于跟骨被跟周筋膜紧密包绕,骨折后出血、水肿致软组织张力增高,手术治疗容易导致皮肤坏死、延期愈合及感染等发生率升高,导致不良后果。有报道跟骨骨折手术治疗皮缘坏死发生率为10%~50%。而术后切口引流不畅时,切口内易瘀血形成血肿,血肿形成是引起切口感染、皮缘坏死的主要原因,保证引流通畅,防止血肿形成,是预防切口感染、皮缘坏死的关键。术后严密观察切口,尽早发现切口有渗液情况,给予采用切口暴露,保持创口干燥;外涂碘伏消毒液,保持创口清洁,防止细菌感染;小烤灯照射改善局部循环是术后治疗护理的重要措施。本组患者皮缘坏死率为22.3%,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总之,手术前、后的石膏临时固定、脱水、消肿、抬高患肢、足趾主动功能锻炼等规范治疗有利于跟骨骨折病人患肢肿胀的消退,结合术后严密观察及时处理切口渗液,对术后创口延迟愈合、皮缘坏死、创口感染有良性的作用,可取得满意的疗效。我们认为,在跟骨骨折的治疗中,应当象重视骨折一样重视软组织,尽量做到术前对骨折和软组织情况进行仔细评估,并进行规范可行的治疗,更不能忽视手术前、后的规范护理,从而降低跟骨骨折治疗中的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俞光荣,燕晓宇.跟骨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J].中华骨科杂志,20106,26(2):134-141

[2] 杨庆.骨科学[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6:265-273

[3] 黄俊伍,罗轶,罗从风.跟骨骨折术后伤口并发症可疑因素研究[J].中国骨伤,2006,19(6):358-359

上一篇:皮肤削薄回植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皮... 下一篇:特殊类型的全髋关节置换的手术室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