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历史教学

时间:2022-10-15 04:03:10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历史教学

教育改革一直以来是我国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中国教育出路所在。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部分地区开始推行素质教育尝试,应该来说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同时我们也应清醒的看到旧的教育观念、传统教育模式仍占主体地位,这表明我们改革的阻力和困难还是很大的,如何在新形势下继续深化教育改革,仍将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下面就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如何打造高中历史教学谈谈我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在新课改中不断加强学生自主性学习

传统历史教学中教师的主体地位是雷打不动的,而新课改要求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知识建构的主体,教师只是知识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所以,我们要更新教学观念、构建先进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首先,在教学内容上,应该呈现出多样化和科学化的特点。多样化即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嘴+粉笔”的模式,而是充分发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所谓科学化,就是不再单纯地让学生记忆并储存历史结论,而是结论与形成结论的过程并重。现行版的历史教材中其实有很多很好的案例,如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洋务运动”这一节,新版教材有意识地留下了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不写,却通过课后“结合史实,谈谈你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的练习题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作为教师就不能仅仅把答案报给学生记下来完事,而是应该和学生一起,通过对教学过程、对历史史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来得出历史的结论,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其次,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知活动凸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现行教材增加的阅读课和活动课我认为就是有意的探索和尝试。当然还可以依据新课改的精神和要求去开展一些研究性学习,比如课堂辩论、写历史小论文、开展社会调查或参观访问撰写调查报告等等。

二、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强调的核心思想就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我国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教育模式严重束缚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历史学科作为实现完成中学基础教育任务的一门基础科目,同其他学科一样,其目的应该旨在为培养有思维、有见解、有创造性的人才奠定基础。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正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人类社会的每一次重大变革、每一次飞跃都是以思想的不断解放和观念的不断更新为先导的。为此,我们在历史教育过程中,就要善于激发学生的积极进取的精神,使之养成勤于思考,求新、求异的习惯。

要达此目标,我认为:首先,作为教师要有创造性的品质以示榜样作用,这样无形之中就会激发和促进学生的创造力。比如对历史观点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不唯书、不畏权威;要能够按照自己的理解结合实际去处理教材、教学大纲。其次,要打破传统历史教学的“一言堂”,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和新型的师生关系。 再次,要鼓励学生向传统观点甚或是权威观点挑战。随着历史学科研究的不断突破和历史本位的回归,历史教材的滞后性更加明显,特别是一些陈旧的历史观点和结论已经明显过时了,甚至被证明是错误的。学生在学习中只要能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和唯物主义观点,提出自己的不同观点和看法,我们都应当给予鼓励。

第二,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式上由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其实在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应为互相补充、相得益彰的。但很长一个时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中学历史老师把教学过多的放在课堂内,而轻视了课堂外这一重要方式,这无疑影响到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和培养,而且课外的空间资源及灵活性特点是课堂教学无法比的。那如何来实施课外教学以求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呢?我认为可以采取专题辩论、专题讲座、撰写小论文等形式。当然,我们在强调课外教学作用时,并不是说课堂教学不重要。相反课堂教学仍然是学习的主战场,但它不是唯一的战场,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课外教学应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补充。

三、深挖教材,变“教书”为“铸魂”

传统的历史教学同其他学科一样以“教书”为主要目的,以培养学科后备人才为手段,这种只见学科不见人的教育观从根本上有违教育的本质,也使的中学历史教学丧失了其生命力。随着新课改进行,新《历史课程标准》已把思想教育目标修订为较为具体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突破了以往单纯政治教育的层面,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把历史教育的社会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教育功能结合起来,目标更明确,且更具有实际操作性。

在历史实际教学中,应以人为本,关注学生身心的成长、人格的提升,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变“教书”为“铸魂”。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历史,让学生历史地认识生活。从“知识本位”转向“育人为本”,通过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实现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实现育人的功效。

作为高中历史老师应尽快确立新的课程观,并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采取相应的措施,争取实现一系列教学行为的转变,来共同迎接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到来,推动我们的教育更快更好的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基于学生发展,关注学生发展,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们要将这项事业做大做强,因为,这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容置疑的核心理念。

上一篇: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历史教学语言的新运用 下一篇:“减负”与“多读多写”的矛盾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