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一年级小组合作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10-15 03:53:11

浅谈小学一年级小组合作能力的培养

小组合作学习是当今课堂尤为推崇且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因此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成为老师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在基础教育改革浪潮中,实施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渠道的课堂教学,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意义是很重要的。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这种方法,但效果大相径庭。因此,如何培养小组合作能力成为了我校实验课题,也成为了我教学中要探索的主要问题。有过三次教一年级的经历,把实践中培养一年级孩子合作能力的做法做以总结。

一、培养学习小组,逐步掌握合作技巧

刚入学的孩子不会倾听,不会交流,只会各说各的,各干各的,因此,在培养学习小组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循序渐进的原则

在小组合作学习初期,学生的合作能力几乎为零,此时要注意合作小组内人数的起点是两人,也就是同桌合作。得到合作任务后一人说,另一人做;一人汇报,另一人观察、评价,然后换位进行,让学生逐步适应接受这种学习方式。这种分工明确、操作简易的合作学习学生比较感兴趣,并能顺利地进行。

当两人合作经历了一段时间,学生已有了初步的合作经验,再结合具体情况逐步向3人、4人等多人小组过渡。小组建立初期,由指定的组织能力强、表达能力好的学生担任组长,由组长对本组活动进行组织和分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基本形成了合作的意识,掌握了交往的技能,小组合作学习基本上能够顺利进行了。此时,为了让所有同学尽可能参与到组织工作中来,使更多的学生获得锻炼的机会,我让学生轮流当组长,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满足了学生表现自我的心理需要,真正做到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二)“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

这是课改前期就总结出的原则。具体做法是:①将全班学生按照学习能力、性格、性别、家庭背景等差异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都应包含学习成绩好、中、差的学生。②应使全班各组平均成绩大致相同。③不允许学生自由选择本组成员,杜绝组内同质的现象。这样小组间力量相当,既能避免个别同学“霸占课堂”,又能避免个别同学不参与课堂的现象。

(三)不采取组员编号原则

听过公开课后总会有这样的发现:在小组交流、汇报的过程中,总是优等生发言的机会多,致使中下等水平的学生情绪低落,活动不主动、不积极。如何让全体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去,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进步、成长,真正实现优势互补呢?很多老师认为组员编号的分组原则,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所谓组员编号,就是给各小组的成员编上1号、2号、3号、4号的序号,用学生在组中的序号,来区分其在组内的水平。比如,在组内成绩好的都编为1号,成绩中等的编为2号和3号,成绩差的编为4号。这样做可以培养孩子的集体意识,增强学生为捍卫集体荣誉而学习的强烈动机。但我个人认为不给小组内成员编号,尤其是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不要树立优等生和差等生的意识。让每个孩子都觉得自己是小组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把每个孩子都看作是具有组长的才能。虽然孩子之间在智商、能力、基础等方面是有差异的,但不要扼杀一些人眼中所谓的差等生的进取、发展的积极性和权力,不要让潜意识中的差别意识影响孩子成长的心理。

二、深入钻研教材,精选合作学习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必须依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合作能力,把那些具有探究性和开放性,仅凭个人的力量难以考虑周全,需要小组集体智慧的问题让学生合作学习。我认为以下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

(一)“实践活动”内容

例如:一年级下册的实践活动“摆一摆、想一想”这一课, 通过让学生把某一数量的圆片分别摆在数位表的十位和个位上,得到不同的数,还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组数的特点,探索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能力。该活动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活动提出了分工的要求:一人摆圆片,其他几人对摆出的结果进行综合、记录,然后小组内共同去探究规律。这些活动操作性强,对学生的活动提出了明确的、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趣味性的要求,这无疑是我们小组活动的首选内容。

(二)操作性内容

我在教学“7的分解”时,就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我 4人分成一组,每小组发一套小棒,一张记录表。我先提出合作任务:“把7根小棒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 求学生4人小组分工合作,一人分小棒,一人记录,一人监督记录是否出错,一人大声汇报每一次的操作结果 通过操作在记录纸上得出了7的6种分法:6和1 ,5和2,4和3,3和4,2 和5,1和6。实践证明,能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索出来的结论,应积极让学生通过学具操作、动手实践来理解掌握新知,这样学生记得更深刻、更牢固,探究的成功也给予了学生极大的满足感,增强了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算法多样,发散思维的内容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新教材算法多样化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的舞台。因此,教师要抓住这一编写特点,适时设计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对算法多样的题目,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去探究多样化化的算法,发展学生的思维。例如,在教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十几减9”时就巧妙地运用了小组学习法,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得出了15-9的多种算法。

总之,通过一年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和实践,我体会到: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能面向全体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又提高人际交往和实践探索的能力,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很好的教学方式。虽然在实施的过程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实践,“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将不断发展、日趋完善,终将更有效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辽宁省铁岭市清河区第一小学)

上一篇:谈小学生养成教育策略 下一篇:如何构建课堂导学的和谐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