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班主任的管理策略

时间:2022-10-15 02:36:51

浅谈小学班主任的管理策略

摘 要:从小学班级入手,简单分析了当前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问题;策略

在小学班集体中,由于小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初的养成时期,对于很多事情不能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因此小学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就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一般而言,小学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影响到学生品行和性格的养成和发展,为了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小学班主任必须谨慎对待自己的管理工作,努力为学生创造出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一、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1.班级管理理念较为落后

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具体内容,不仅囊括了学生的在校学习生活,也包含学生课外的日常生活,可以说小学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是多方面的。因此,在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教师会遇到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的产生往往是和社会现实联系在一起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也发生了一系列变革,针对这种现实情况,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时,传统的管理思想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反而会导致班主任工作的混乱,这样不仅不能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效率,还会给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但就目前小学班主任的管理工作而言,很多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活动中,仍然沿用了传统的管理思想。思想方面的滞后性,直接影响了小学生班主任的正常管理。

2.管理方式单一

小学生心理的特殊性,决定了班主任是班级管理工作开展的核心,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往往承受了很大的工作量。与此同时,很多小学班主任往往还是一名任课教师,他们不仅需要完成自己的教学工作,还需要分担一部分精力去承担班主任的工作。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导致很多班主任无法分出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更新自己的班级管理方式,而是选择沿用传统的班级管理方式。传统的班级管理方式,往往呈现单一化倾向,缺乏创新性和活力。

3.对学生的认识和评价比较片面

我国当前的应试教育现状,是各个阶段的学生都备受升学压力的摧残。在小学阶段,学生已经开始接受应试教育的现实。教师往往采用考试的形式去检测学生的学习状况,而用分数去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相应的评价。处于应试教育的现实之中,高分数成了很多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班主任是小学班级管理的核心人物,学生对于教师的评价是异常重视的,而教师往往是依据分数对学生进行高低不等的评价。事实上,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和学习韧性方面存在一定的不同,分数不高的学生,不代表他们没有一个好的学习态度,也同样不能代表学生在其他方面的表现就是不优秀的。但是目前来看,班主任主要是依据分数来对学生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放大了分数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这种评价方式显然是片面的。

二.提高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水平的策略

1.及时更新管理理念

在哲学理论中,有“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说法。立足于这种思想,在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中,相关管理工作的进行是受到意识支配的,而所谓的意识就是指教师的管理理念。班主任的传统管理理念,导致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方式过于单一,从而降低了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水平。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教育现状也在发生着变化,传统的管理理念已经不再适用于如今的班级现状,因此,班主任必须及时更新自己的管理理念。首先,班主任必须深入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的行为特征,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有序开展班级的管理工作;其次,在网络时代的今天,信息更新的速度也在逐步加快,班主任可以通过网络这个平台,及时获取相关的班级管理知识,立足自身班级管理的实际情况,进行有目的的吸收,从而逐步提高自己的班级管理水平。

2.丰富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方式

传统的班主任管理方式,主要是班主任一人管理,方式单一,不仅加大了班主任的工作量,同时,学生在这种管理方式下也容易对班主任产生逆反心理。当代的小学班主任要及时打破这一僵局,主动吸收现代化的班级管理方式,采用学生更易于接受的管理方式,从而提高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水平。如,班主任可以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安排一个组长,组内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由组长对班主任进行定期汇报,而小组之间则处于竞争和监督的状态之中。如此一来,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量就会得到减轻,另外采用这种管理方式,也可以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采取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新课改以来,素质教育成为很多教师的研究课题。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得到一定的发展,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生有着强烈的自尊情节,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会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的自尊需要,从而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指导性作用。班主任对学生的评价依据,不能仅仅凭借学生成绩的优劣,而应该采用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学生的分数不能代表学生的学习态度,更不能掩盖学生其他方面的优点。因此,教师要积极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积极的评价,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水平。

小学时期,正是学生成长中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中,学生的三观以及性格都处于最初的形成阶段。班主任是小学班集体活动的核心人物,班主任对班级所采取的管理方式和管理内容,会对学生日后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因此,班主任需对自己的班级管理工作投入足够的精力,积极解决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郭耀山.浅谈小学班主任的管理工作[J].百花园地,2014(04).

[2]索朗曲珍.小学班主任管理策略浅谈[J].和谐校园,2014(06).

[3]郭伟.优化小学班主任管理策略[J].新课程学习,2014(03).

[4]卢喜成.优化小学班主任管理策略[J].学园,2014(02).

上一篇:档案袋评价方法在美术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下一篇:用爱托起学生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