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数据来作证?

时间:2022-10-15 02:19:42

电子数据来作证?

在当前的司法审判中,邮件、网上聊天记录、电子签名、访问记录等电子数据一定能作为法律证据吗?

在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工作、生活都离不开电子数据,而电子数据的应用有哪些价值呢?它是否可以作为法律依据发挥法律效力呢?下面在司法实践中就电子数据证据应用问题做一个论述。

事件回顾:

2010年5月,苹果公司和(英国)IP申请发展有限公司(简称“英国IP公司”)诉唯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简称深圳唯冠公司)iPad商标权属纠纷一案经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受理。

以上这起“大象与蚂蚁”的商标之争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被告深圳唯冠公司是香港上市的唯冠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唯冠控股公司)在中国大陆的子公司。2001年深圳唯冠公司在中国工商总局申请注册了iPad商标,注册类别为第9类。

2009年8月,原告英国IP公司与唯冠控股公司在英国的子公司开始进行磋商,欲购买唯冠旗下在各国登记注册的iPad商标,后谈判主体转为台湾唯冠公司。

2009年12月,英国IP公司与台湾唯冠公司签署有关iPad商标转让协议,双方以3.5万英镑为对价一揽子转让唯冠旗下10个iPad商标达成一致,其中包括深圳唯冠在中国注册的两个涉案iPad商标。

2010年2月,英国IP公司又将上述10个iPad商标转让给了苹果公司,随之苹果公司要求深圳唯冠变更涉案iPad商标权属登记,但遭到拒绝。

深圳唯冠辩称,深圳唯冠与台湾唯冠分别是独立法人,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台湾唯冠公司无权处分深圳唯冠在中国大陆注册的iPad商标,其所签订的商标转让协议对深圳唯冠没有法律效力,对此原告苹果公司则认为,涉案iPad商标转让协议是唯冠控股的集体交易行为,被告作为其子公司也应对其具有约束力,虽然协议是台湾唯冠公司签订的,但已形成对深圳唯冠的表见,遂诉请法院判令涉案iPad商标归原告所有。

案例解读:

2011年12月,深圳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驳回了原告苹果公司和英国IP公司的诉讼请求,其理由是:原告要商业获取他人的注册商标,应当负有更高的注意义务,应当按照我国法律的规定,与商标权利人签订商标转让合同,并办理必要的商标转让手续。

但在本案中,商标转让合同系英国IP公司与台湾唯冠公司签订,被告深圳唯冠公司没有参与谈判,也没有授权他人处分其商标及订立商标转让合同,且原告也未能提供充分有效的证据,证明商标转让合同签订人与被告之间表见关系成立,因此涉案商标的转让合同对被告无约束力,故原告诉讼请求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应予以驳回。两原告对上述判决不服提出上诉。

2012年7月,双方当事人经广东省高院主持达成和解,苹果公司最终同意向唯冠支付6000万美元的对价,从而获得iPad商标在中国的所有权。至此,一场跨国商标大战尘埃落定,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6000万美元,这就是iPad商标作为知识产权为深圳唯冠所带来的商业价值。

律师坐堂:

有业界人士分析认为,苹果iPad商标权属纠纷一案一审败诉,其深层原因在于中美电子数据存储环境的不同,“当美国律师自信满满带着电子数据证据来到中国,中国法院却认为电子数据从‘原件—下载—打印’过程中存在太多篡改可能,无法按此举证裁决”。这就意味着,电子数据在诉讼中作为证据使用,如果证明的内容对方不认可,那么,由于其真实性无法确定,最终也就不能作为法院裁决认定事实的依据。

此次论坛中,作为苹果iPad商标权一案的主审法官、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副庭长邱永清提到:“案件主要是因当事人涉及多方,多地公司之间来往过程中都用电子邮件,电子邮件的真实性怎么判断是一个问题,法官对此也无所适从。一方面法官在这方面的技术知识积累不多,另一方面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对知识产权案件的审查判断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电子数据,是指基于计算机应用、通信和现代管理技术等电子化技术手段所形成的包括文字、图形符号、数字、字母等客观资料,比如邮件、网上聊天记录、电子签名、访问记录等电子信息形式。电子数据由于其技术形成的原因,极易被篡改、伪造、破坏或毁灭,具有“易变性”、“易改无痕”、“不易呈现和归档”的特点,这就与人民法院审理案件时对传统证据所要求的“相对固定”、“没有被篡改”及“能在法庭上直观呈现并能卷宗归档”的要求不相符合,这也就造成了电子数据在司法实践中使用效率被大大降低。

专家观点: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电子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当前的司法审判中,电子数据已经被越来越多地作为证据使用,为了适应这一形式发展的需要,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已明确将电子数据作为一种单独的法定证据形式做出了规定,这就为电子数据证据应用提供了法律依据,当然电子数据本身最终证据效力的确定还是需要具备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的“三性原则”。

电子数据的真实性是指电子数据是符合案件的实际情况客观产生的,没有被人为篡改过。联合国《电子商务示范法》第9条规定,“对于以数据电文为形式的信息,应给予应有的证据力。在评估一项数据电文的证据力时,应考虑到生成、存储或传递该数据电文的办法的可靠性,用以鉴别发端人的办法,以及任何其他相关因素”。

因此,判断电子数据的真实性可从其来源、收集、传送和保存的方法以及内容三方面进行审查;在证据的相关性方面,则需要对电子数据与案件事实之间有无内在联系方面进行审查,一个电子数据必须与案件的某一事实有着某种联系、能够证明案件的真实情况,才能起到证据的证明作用,否则就没有证据价值;最后,在证据的合法性方面,要求取得的证据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凡违反法定程序收集的证据都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

信息时代变革的节奏是前所未有的,信息的存在与取得方式的飞跃使证据学研究乃至证据立法面临诸多考验。在证据信息化的大趋势下,电子数据在证明案件事实的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电子数据证据的证明效力,对电子数据进行公证保全是一种必要的措施。

所以,对于企业来说,电子数据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企业必须树立强烈的电子数据证据收集和保护意识,采取积极有效的保护措施,才能使其最大限度发挥证据作用及价值。

上一篇:数据中心需要重架构 下一篇:主动出击是最好的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