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计价人工费与市场人工费的差异及可采取的措施

时间:2022-10-15 01:35:40

论述计价人工费与市场人工费的差异及可采取的措施

摘要:建筑工程计价定额是编制建筑工程招标控制价、结算价的依据,也是建筑施工企业确定其人工费收入来源的主要依据。近几年随着人工费的持续上涨,屡屡传出建筑施工企业计价定额人工费大幅度小于其实际支付劳务企业人工费的声音,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更成为建筑市场各方争论的热点问题。本文作者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对计价人工费及市场人工费在费用组成及确定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的差异,在现有计价模式下不能简单对总额对比来确定盈亏,必须消除或消化两者之间的差异,使两者计价口径基本相同才能进行有效对比。

关键词: 计价人工费,市场人工费,差异,匹配措施

中图分类号: F224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作为建安造价组成之一的人工费近十余年来一直维持上涨的势头,北京工程造价信息作为发承包方计取人工费(以下简称计价人工费)的主要价格参考依据,其公布的造价信息建筑工程人工费2006年平均工日单价为41元,2013年7月份已达到95元/工日,翻了两番。

与此同时,建筑市场的劳务价格(简称市场人工费)也是一路狂飙,从2006年普通务工人员日工资50-60元,涨至现在的100-200,甚至更多。

计价人工费和市场人工费都在上涨,但一个现象出现了,作为建筑业夹心层的建筑施工企业认为其人工费严重亏损,人工费收入大幅度低于其对劳务企业的支出,从而也导致北京市场上几乎每个工程人工费结算都会有分歧产生,甚至发生纠纷进而诉诸法律。尽管造价主管部门也参考劳务市场行情逐月更新、公布工日信息单价,供发承包参考,然而建筑施工企业反映的人工费亏损的现象却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本人在建筑施工总包企业从事造价管理十余年,也深受这种现象困扰,同时这种现象也对建筑市场秩序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经过对工程计价人工费及市场人工费调研对比发现二者之间在涵盖内容、计价方式等均存在差异,不能简单对数据进行表面对比。要想有效对比,必须要消除二者差异使之有效匹配。本人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及个人理解,就目前建筑市场人工费的现状、造成人工费差异的原因及解决的措施作简要阐述,供大家参考。

一、计价人工费与市场人工费间的差异及形成原因

1、涵盖内容不同

计价人工费:依据现行的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颁布的“2012年《北京市建设工程计价依据――预算定额》”的描述,人工费是指“直接从事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的生产工人开支的各项费用,人工单价包括基本工资、辅助工资、工资性质津贴、交通补助和劳动保护费”。由此可见计价依据中的人工费仅指一线施工工人的施工所得。

市场人工费:普遍认为是建筑施工企业与劳务企业就承包某项工程确定的人工费,一般等于Σ(综合单价*工程量)。由于现在劳务单位都是企业化管理,必然要发生一定的管理费,还要按国家规定给企业职工缴纳基本的社会保险费用,此外还有劳务企业的利润和各级包工头的盈利,以上各项费用也相应含在了合同单价里,可见这个市场人工费既包括支付给一线施工工人的工资所得还包括付给劳务企业的管理费、规费及应得的利润,是劳务企业及一线工人的合计所得。而对于与计价人工费相对应的一线工人的工资所得,工程实践中往往只有劳务企业掌握,建筑施工企业不容易获得准确信息。

通过对比,发现二者之间涵盖内容的差异点在于劳务企业不直接制造产品而参与管理的人员如项目经理、技术主管、质量主管及劳务企业组织层的管理费用、规费费用,含在了市场人工费里。那计价定额里有没有考虑这笔费用呢? 让我们看下2012计价依据对有关费用的描述:企业管理费是指“建筑安装企业组织施工生产和经营管理所需的费用”;规费是指“1、社会保险费2、住房公积金”;利润是指“施工企业完成所承包工程获得的盈利”。从字面理解,此三项中的两项均表明是建筑安装施工企业所得,至于是否包含劳务企业的相应费用并未明确说明。因此造成计价人工费与支出人工费在涵盖内容上无法有效匹配,更无从分析盈亏。

2、依据的作业模式及计量单位不同

计价依据人工费是由工日数量乘造价信息工日单价确定的。依据2012计价依据说明,工日消耗量是指在正常施工条件下,根据目前本市企业的装备水平、成熟的施工工艺、合理的劳动组织条件测定的,8小时为1个工日单位,包含基本用工、超运距用工和人工幅度差。工日不分列工种和技术等级,为综合工日。工日单价仅区分建筑、装饰、安装、市政等分别列项,每一个专业对应一个综合工日单价,未区分工种和技术等级。

而市场人工费的计量却存在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建筑施工总包企业与劳务企业之间的计量,一般施工内容不同计量方式也不同,如主体结构劳务施工一般为建筑面积综合单价包干,装饰一般既可采取建筑面积综合单价、工日单价也可采取工程量包干单价。第二层次为劳务企业与施工班组之间的单价计量方式,一般有日工资和工程量包干单价两种。

按日工资计量时,劳务工人的实际工作时间通常超过八小时,一般为10-12小时,该劳务人员的劳务所得=日工资单价*天数。壮工(技术水平低的工种,如搬运工、水泥工)多采用日工资计量。

工程量包干单价是指完成单位工程量的劳务单价,该项承包内容的人工费=工程量包干单价*工程量。包干工程量单价是指完成一个单位成品的人工费,这个成品可以是包含多个施工内容和工序的。如砌筑1立方米加气块墙劳务包干单价为340元/立方米,单价包含的工作内容为搬运、砌筑砌块、植筋、构造柱及圈过梁的钢筋、混凝土、模板施工等。这个单价不再考虑工作时间的长短,仅按达到规定质量的成品量计量,因此多干多得,一定程度上促使工效提高,即完成单位产品的工日消耗量会较计价定额低。而对应的收入却需要分别套用砌块子目、构造柱混凝土子目、模板支拆子目、钢筋制安子目计取人工费后汇总才和市场价砌筑人工费包含的内容一致。

可见计价定额分析的工日消耗量、参考的作业模式均跟工程实际不同。

二、使二者尽量匹配的措施

1、在现有计价模式下可采取的措施

市场化经济体制下,应以市场为导向,计价依据是服务于市场的工具,是规范和统一计价规则的依据,因此应该完善计价依据费用的设置使之尽量同市场计价口径匹配。

针对市场人工费包含劳务企业管理费、规费的情况,应该在2012计价依据中考虑此部分费用。此前北京市2001年预算定额编制中,就考虑了单独劳务分包时的管理费分割,即按照人工费的26%计取。可是此费用的测算依据不足、费用组成明细不清晰、费用归属不明,仍然缺乏实际操作价值。

个人认为可以经广泛而严密的费用测算工作,科学地编制出适合本地市场劳务企业的管理费、规费、利润费用明细和费率,并将其包含在计价依据相应的企业管理费、规费、利润中,同时明确劳务企业占的比例以便在投标测算及竣工结算时参考。

2、未来可以尝试并完善的措施

(1)增加多样化的人工计价模式

可以借鉴市场人工费中的工程量包干单价方式,在计价定额中增加相对应的人工清单单价,实行人工费用清单制,一个清单项可以根据施工组织情况包含一项或若干项施工内容,但只填列一个综合人工单价,不再是由工日数量*工日单价得出人工费。造价主管部门可以同口径在造价信息上公布相应的市场变化情况,以便过程中可以参考调价。

此方式最大的优势是在于其与市场人工费计价方式一致,具有普遍性,可以使上游(建筑企业与业主)、下游(建筑企业和劳务企业)劳务费结算支付成为同一口径;可以使各个不同工程在同样分项施工内容中使用同样的价格信息;可以使建筑企业在第一时间测算出预计收入并判断出风险,从而与建设方之间减少分歧;长远看更可以建立劳务价格数据库,并可以实现数据库及时更新和完善,从而促使劳务费用结算逐步透明化、及时化和可溯化,为劳务市场的健康运营奠定基础。

(2)搭建建设方、施工企业、劳务企业间统一的人工费价格平台

通过对计价定额人工费及市场人工费形成的过程发现建筑施工企业与建设方确定的人工费是依据定额工日消耗量和信息价,而施工企业与劳务企业之间的人工费是依据市场形成的价格。作为建筑市场主体的三者之间并无统一的价格确认平台。

工程实践中常常发生总包企业认为劳务费市场价高于计价人工费要求建设单位调整,而建设单位却以调整市场价格无政策依据、市场价格的合理性难调研为由不予调整,仅同意政府主管部门有文件支持的按信息价进行调整。

尽管造价主管部门公布的信息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劳务市场的价格变化,但由于建筑劳务是个复杂的商品,它随时间、地点、季节、供需关系、结构类型、难易程度的不同,价格也会有差异,因此造价信息每月公布的一个综合工日价格很难完全真实反映市场行情。因此要想达到公平、合理的解决劳务费差异问题必须要搭建一个三方都认可的平台,能反映真实的市场人工费价格,为三者找到一个契合点。

既然说建筑劳务是商品,虽然这个商品的价格组成、受影响因素更为复杂,必然遵循市场形成价格的规律,只有充分竞争才能得到反映市场价真实情况的价格。能达到充分竞争的有效方法就是在全市范围内通过招投标机制确定劳务价格,达到市场形成劳务价格的目的。即要求超过一定金额的劳务工程必须在政府指定的招标机构处公开招标并公示,招标价格确定后由造价处收集相关信息并在指定网站或者造价信息上定期(每月或每季度)公布,具体公布内容要包括劳务种类、承包方式、中标价格及对应的结构类型、施工内容、工日含量、质量等级、地点、工期、付款等信息。公布的工程劳务种类要尽可能齐全、完整、有延续性。

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为了保证能落实实施,必须要有政策的支持,造价主管部门可以发文强调“施工过程中,人工费可以参考劳务招标市场价公布的价格进行调整”。此外,还应该发挥协会的作用,进一步做好市场价格的采集、整理、归纳和工作,为招标市场价的合理性提供支持。

结论:随着社会整体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工单价的上涨仍是必然趋势。为了规范管理,劳务分包模式也仍然会是政府倡导的主流做法,解决计价人工费与市场人工费之间的差异问题刻不容缓。政府在完善现有计价依据的同时,可通过加强造价信息化系统建设,逐步建立、完善劳务价格查询系统,并使之指导劳务市场计价,达到计价人工费与市场人工费之间的基本匹配,使建筑市场计价更规范、公平及透明。

参考文献

[1] 京建法【2013】7号文件,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执行2012年〈北京市建设工程计价依据―预算定额〉的规定》的通知

[2] 2012年《北京市建设工程计价依据―预算定额》

上一篇:井工煤矿开采技术探讨 下一篇:旅游交通组织路线引导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