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生活 构建高中政治生活化课堂

时间:2022-10-15 12:48:45

回归生活 构建高中政治生活化课堂

一、高中政治教学回归“生活化课堂”的内涵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学即生活”,生活世界成为课程的内容。其实质包括:“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教育即生活,教育是生活本身,那么教育应该充实人的生活,使儿童能够适应生活,更新生活”,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他的“生活教育”中提出“ Education of life,Education by life,Education for life.”即:“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强调:社会是育人的大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大课堂。无论是杜威提倡的“教育即生活”,还是陶行知提倡的“生活即教育”,他们的教育理论都是主张教育与生活的一致性,强调的都是教育环境的和谐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学校管理的开放性,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生走出教室,置身社会,在生活中学习。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回归“生活化”, 必须结合学生的直接经验,以直接经验来丰富、扩展和提升学生个体的认识,把生活世界中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融会贯通;必须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载体,密切联系学生当前的生活世界,设置生活化情境;必须源于现实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保持对学生生活世界的适当超越,对现实生活起着净化、指导和提升的作用,从而为学生构建一种新的、更为完美的可能生活服务。

二、高中政治教学回归“生活化课堂”的途径

1.紧扣模块主题,关注国家重大政策调整。

生活化教学首先要求教师深入了解各模块的主题,所选择的事例、所引用的数据均要围绕该模块的主题,而且应当精确到所授课内容中的具体主题来进行,以避免生活化过于发散,导致主题迷失。同时,国家政策方针涉及全国人民的生活,让学生关注和了解,不仅会使他们增强学习兴趣,创设和谐的课堂,而且能使他们关心国内外重大事件,把所学知识与政策方针有机结合起来,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从而增强他们执行国家政策方针的自觉性。例如:在《财政税收和纳税人》的教学中,我列举了我国个人所得法修改的修改材料:2007年,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29日上午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自2008年3月1日起由1600元提高到2000元。教学中我紧密结合我国的税收的性质作用,个人所得税的含义,创设了具有生活气息的政治课堂环境,同时引导学生从学过的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的分配制度等多角度思考,激发他们的思维迁移发散,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建构真实课堂,关注生活资源。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走向生活化,直接将理论同学生的生活世界中联系起来。对于学生来说,模块学习就有了生活意义与生命价值。在生活化的舞台中,教学由独白走向对话。学生不断选择,学会判断,善于用批判性思维来分析生活中的哲学、经济学,来辨别国家的政策方针。师生一起成为学习者、合作者、知识的建构者、真实生活的追求者,一起建构起真实的课堂。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有效资源。例如:在《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的教学中,因为我校有很多学生的家长都在外地打工,我列举了有关农民工工资拖欠情况的两则材料:其一,据北京市调查,2004年,全市建筑业有70万进京施工的农民工队伍,被拖欠的工资总额高达30亿元,人均被拖欠4000多元。其二,据《人民日报》报道,2008年上半年农民工月均工资达到了1240元,首次突破千元。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结合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积极为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寻找解决途径和适用政策,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又如在《投资的选择》的教学中,我让学生为家庭闲置资金设计一套最中意的投资理财方案,同时建议家长参考学生的方案来安排一部分闲置资金。这一教学设计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一致认可,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建构和谐课堂,营造良好的生活化课堂外部环境。

生活认识论认为,生活世界最基本的含义是我们个人或团体直接生活于其中的现实而具体的环境。生活世界不仅是“人的自我生成之域”,也是一个“关系世界”,是一个以“你――我”关系为基础的世界。因此,课堂教学被看成是生活世界的一部分,是教师和学生生活其中的预设背景,要求把教师和学生看成是存在于生活世界中的不同主体,而不是一方主体,一方客体;要求把课堂看成是师生之间的交往行为,而不是知识授受的认知行为。师生之间的交往关系是建立在生活认识基础上的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和谐、民主、宽松的师生关系是授课成功的重要因素,是“生活化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生活化课堂”的基础。为此,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出发点,关注学生的精神需求,指导学生的精神生活。

作为政治课教师在角色定位上,要摆正位置,减少“身份角色”,不以势压人,不以压代教,多注意感情上的交流。在语言表达上,不用命令式、训斥式教育,多一些商讨、对话式教育,循循善诱,因势利导,以平等的姿态、平易近人的风格来教育人、引导人、感染人,引用生活化的例子来说明道理,教育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发扬民主,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看法,鼓励学生之间的辩论,也允许学生和教师辩论。在民主平等的气氛中,师生共同追求真理,去除迷雾。

总之,让课堂回归生活,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将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使他们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与社会、自然相融,在与生活的沟通中真正感受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进而获得个体的自由与发展。

上一篇:在教学中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下一篇:寓教于乐优化课堂 潜移默化塑造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