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初探

时间:2022-10-15 12:33:15

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初探

摘 要:化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课程,影响学生学习化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学生自身的情感因素。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运用一些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诱导学生情感因素,突出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兴趣;动机;情感因素;创造思维

初中化学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门学科,必须研究如何以学科本身为出发点,以探究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即通过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使之具备科学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与此同时应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初中化学教学大纲及九年义务教育化学教材比较好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它改变了以往教材中过分重视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忽视学生能力培养的弊端。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在教育改革中越来越受到关注,所以化学教学中注重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最具有实际意义的心理部分。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努力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既能减轻学生的课程负担,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怎样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与加强和教师生动而善于启发的教学方法有密切的联系。

首先,诱导法。整个环节应该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思维为主线,视听并举,深思结合,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感知活动,激发探究化学知识的兴趣。例如,如在讲第六章铁时,为了说明铁生锈的原因,可以首先拿三颗铁钉,一颗生锈的,一颗没生锈的,一颗涂了油漆。让学生看,在通常情况下,铁钉放在空气中久了就会生锈,可涂了油漆则不会生锈,而干燥的铁钉也不会生锈。然后让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提出以下几种假设:

(1)铁制品生锈是因为在与空气接触时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化合。

(2)铁制品生锈是因为水分子的存在,铁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3)铁制品生锈是水和空气对铁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大胆推论,然后再根据不同推论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推论是否正确,最后由实验得出结论:即铁生锈是铁和氧气、水等物质相互作用,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这样不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态度和探究问题的方法,领悟到学习化学知识的必要性。这种兴趣一旦稳定下来将成为学生的催化剂,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次,设悬讨论法。巧设悬念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它是学生对新知识企盼的兴趣来源。在教学中抓住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识规律,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巧设悬念,诱导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例如:在讲硝酸的氧化性时,可提出:盐酸或稀硫酸能跟多种金属反应放出氢气,在制备氢气和硫化氢时,能不能应用稀硝酸?大家讨论,说出自己的看法,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假设情况,一一进行实验操作。这样很明显的从实验中看到反应的结果。学生的印象深刻,学习好奇心也比较强烈。从而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再将正确的答案告诉学生,让学生对硝酸的氧化性就能比较深入的理解与吸收。

二、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

所谓学习动机是指在学习活动中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被动学习与主动学习,其效果是不同的。同时,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重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强弱直接导致学习效果的好坏。学习动机和效果是相互统一的关系。一般说来,动机强,效果好,动机弱,效果差。学习效果差又导致缺乏学习兴趣、厌学。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关系到学生能否提高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兴趣,是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所在。

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化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跟工业、农业、国防、日常生活、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和其它自然科学、哲学等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应经常要理论联系实际,例如在讲二氧化碳时介绍“温室效应”。现在全球臭氧层遭受破坏,温室效应使地球温度升高,冰川融化使得海面上涨,这一切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讲二氧化硫时介绍酸雨的形成和危害。讲卤化银时介绍变色镜的原理。讲乙酸时介绍我国中医用食醋滴鼻治疗感冒。在国外,如英国的烟雾事件,美国的光化学烟雾事件,日本的哮喘病、水俣病等,都是由于工业“三废”没有有效处理造成的。在我国,每年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量也相当大,而且有增无减。大部分城市出现酸雨,由环境污染引起的事故每年多达数千次。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把环保意识渗透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讲我国成功地发射人造卫星,使学生了解学习与祖国建设事业的直接联系,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不仅培养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开阔学生的视野。

讲解历史加强学生的历史荣誉感。通过讲解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讲当今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下,去攻克世界的难题“哥德巴赫猜想”,做出重大贡献,鼓励学生长大攀登科学高峰,必须从现在做起;中国化工之父侯德榜博士,从小热爱祖国,学习勤奋,留美8年获博士学位后,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以赤诚的爱国之心回到祖国,建起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永利碱厂。“七·七”事变,天津沦陷,日本鬼子威逼永利合作时,侯德榜态度坚决,断然拒绝,后率众入川,筹建了川厂。在他的努力下,经过多次的摸索和试验,终于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名震中外,为中华民族争得了荣誉。众多的历史文化可以增加学生的爱国意识。

三、培养学生的情感因素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仅要向学生传递知识,发展能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情感意识,最终达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初中化学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建立稳定的、积极的化学情感是十分必要的。全国教育科学“八五”重点课题《学习困难学生的特点、成因和教育对策》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造成学习困难的三大因素之一,情感起着激发、推动、引导和调节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直接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认识过程。情感作为学生创造机制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它可以强化或抑制认识发展过程,并影响和制约学生活动的发展方向。学生情感上的障碍,如缺乏学习兴趣,求知欲望低,坚持性差,情绪波动大等等,必然使其学习行为消极化,乃至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强化其惰性心理。在这种心理状态支配下,学生不可能进行有效的学习,因而不断地产生学习困难。因此,广大教师首先要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端正教育思想,削弱情感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的偏差,从认知、情感两个方面全面确立教学目标,实施愉快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素质和教学质量。

总之,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其规律为对象的自然学科。也是一门与人类生产、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世纪之交,化学作为一门中心学科,正在不断向生命、信息、材料等领域渗透或交叉。一位哲人说过:“处于伟大变革时代,我们最需要创造力和创造精神。”同志也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这些话无不体现出了创新的巨大意义。学校创新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大胆联想,师生共同讨论和解释实际生活中与此相关的事例,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是鲜活的,生动而有趣的,始终保持他们对化学课的高度热情和浓厚兴趣,让学生确实体会到化学是趣味性、知识性、科学性的统一,多方位、多角度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动机。营造课堂情境,诱发学生的情感因素,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化学学科教学中所蕴含的创造性思维是无限的,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打破常规的训练也是无限的。

上一篇:加强单位内部控制与监督的思考 下一篇:谈激活学生思维的教学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