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巴韦林联合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临床效果观察

时间:2022-10-14 11:52:53

利巴韦林联合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临床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利巴韦林联合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慢性病毒性丙型肝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安达芬,实验组给予α-2b IFN及利巴韦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6个月后及随访1年后ALT复常率分别为28例(46.7%),31例(51.7%)及30例(50.0%),HCV-RNA阴转率分别为27例(45.0%),28例(46.7%)及27例(45.0%);实验组治疗3个月后,6个月后及随访1年后ALT复常率分别为36例(60.0%),43例(71.7%)及41例(68.3%),HCV-RNA阴转率分别为35例(58.3%),38例(63.3%)及36例(60.0%)。实验组ALT复常率及HCV-RNA阴转率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

【关键词】利巴韦林;α-2b IFN;丙型肝炎;临床效果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787-01

丙型肝炎为导致慢性肝病主要原因之一,而且目前全世界约有1.7亿丙肝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者。该感染者中至少有70%患者将发展成慢性丙肝,而且在未来10-20年内,约有20%-50%患者发展为肝硬化,1%-2%患者发展为肝癌。故如何快速有效治疗丙肝为临床上需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α-2b IFN为临床上治疗丙型肝炎有效药物之一,其生化ETR为40%-50%,SR为20%-25%。利巴韦林也为临床上治疗丙肝有效药物之一,其SR为10%-20%。本文对丙肝患者行α-2b IFN,利巴韦林联合用药,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慢性病毒性丙型肝炎患者120例,均符合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关于丙型肝炎诊断标准。排除代谢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精神性疾病,糖尿病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患者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16-67岁,平均(49.6±1.2)岁,病程6-16年,平均(10.4±2.3)年;对照组患者60例,男39例,女21例,年龄16-66岁,平均(49.1±1.4)岁,病程6-15年,平均(10.2±2.4)年。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及体质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安达芬300MU,3次/周;实验组肌注α-2b IFN300 MU,3次/周,口服利巴韦林400mg,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24周。

1.3效果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后3个月,6个月及随访1年后进行各项指标检查,检查项目有血常规,肝肾功能及HCV-RNA定量。

1.4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9.0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6个月后及随访1年后ALT复常率分别为28例(46.7%),31例(51.7%)及30例(50.0%);实验组治疗3个月后,6个月后及随访1年后ALT复常率分别为36例(60.0%),43例(71.7%)及41例(68.3%)。实验组ALT复常率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

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6个月后及随访1年后HCV-RNA阴转率分别为27例(45.0%),28例(46.7%)及27例(45.0%);实验组3个月后,6个月后及随访1年后HCV-RNA阴转率分别为35例(58.3%),38例(63.3%)及36例(60.0%)。实验组HCV-RNA阴转率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

α-2b IFN为临床上治疗丙型肝炎的有效药物之一,它具有较强的抗病毒作用及生物学活性。利巴韦林为临床上治疗HIV感染的鸟苷类药物,其对RNA及DNA病毒有较强抗病毒活性,但其单独用药稳定型不强,HCV-RNA阴转率较低,且停药后病情易反弹。研究表明两种不同药物联合治疗丙肝效果优于单一用药。本文研究中采用α-2b IFN及利巴韦林联合用药治疗丙肝,行联合用药的实验组ALT复常率及CV-RNA阴转率均显著性高于行单一用药的对照组(P

总之,利巴韦林联合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效果显著,建议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参考文献

[1]赵文莉,胡勤明,王保春.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型肝炎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药师,2009,12(5):639-640.

[2]李巧于,郭堑,曾菲.α-1b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型肝炎临床观察[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0,13(4):302-303.

[3]王友谊.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型肝炎22例临床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1):1871-1872.

上一篇:98例冠心病合并高血脂患者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效... 下一篇:右美托咪定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