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实例分析高层建筑后浇带的施工

时间:2022-10-14 11:31:48

结合实例分析高层建筑后浇带的施工

摘 要:文章针对高层建筑中后浇带的功能、分类、留置方式及适用范围进行了简要介绍,并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后浇带的施工工艺。

关键词:高层建筑;后浇带;施工

高层建筑物中,由于结构和功能的需要,以及城市用地的限制,往往把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在一起,作为网点、配套辅助设施使用。由于高层建筑主楼与裙房高差十分显著,荷载极不均衡往往造成基础内力与地基反力的较大差异,如果地基基础处理不当,就会导致过大的不均匀沉降,影响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工程施工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施工处理方法即为预留后浇带。施工后浇带是整个建筑物,包括基础及上部结构施工中的预留缝(“缝”很宽,故称为“带”),待主体结构完成,将后浇带混凝土补齐后,这种“缝”即不存在,这样在整个结构施工中不仅解决了控制工程裂缝问题,而且又达到了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目的。

1 后浇带的功能

1.1 减小温度收缩影响

新浇混凝土在硬结过程中会收缩,已建成的结构受热会膨胀,受冷则收缩。混凝土硬结收缩的大部分将在施工后的 1 个月~2 个月完成,而温度变化对结构的作用则是经常的,当其变形受到约束时,在结构内部就产生温度应力,严重时就会在构件中出现裂缝。留出后浇带后,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就可以自由收缩,从而大大减少收缩应力。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可以大部分用来抵抗温度应力,提高结构抵抗温度变化的能力。

2.2 解决沉降差

高层建筑如果持力层的工程地质性质较好(如以承载力高、稳定性好的基岩或卵石层作为持力层)或采用桩基础时,其沉降变形量将较小且沉降基本能在施工期间内完成,此时可考虑采用施工后浇带而不设置永久变形缝,将高层建筑与裙房的结构及基础设计成整体,但在施工时要采用后浇带把两部分暂时断开,待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已完成大部分沉降量(50 %以上)以后再浇筑连接部分的混凝土,将高低层连成整体。

2 后浇带的分类

(1)沉降后浇带,为解决高层建筑主楼与裙房的沉降差而设置的后浇施工带。

(2)收缩后浇带,为防止混凝士凝结收缩开裂而设置的后浇施工带。

(3)工艺后浇带,为保证施工工艺的连续性,故意留置的后浇带。近年来成片的高层住宅建起,下面是一个整体车库或者大的裙房,随地势中间有错层,因工期太紧、场地等条件限制,错层两边又必须同时展开施工而留置的后浇带。

(4)温度后浇带,为防止混凝土因温度变化拉裂而设置的后浇施工带。

3 后浇带留置方式

(1)后浇带位置,可根据建筑物的结构长度、高低错层等的不同,设置一道或多道,后浇带的位置应设在受弯构件的跨中,考虑到施工方便,应尽量避开竖向构件。

(2)后浇带缝宽,理论上只须 1 cm 左右就能保证因温差产生的收缩变形,但考虑到施工操作方便,并避免应力集中,一般应为 70 cm~100 cm。

(3)后浇带接缝形式常见有平直缝、企口缝、阶形缝等。

(4)后浇带内钢筋设置有断形搭接、贯通不断、增加附加筋三种,常用的是贯通不断。

(5)后浇带后浇混凝土,通常采用比两边普通混凝土提高一个等级掺加膨胀剂的方法来实施。

(6)后浇带后浇混凝土的时间,常用的有至少大于两周、至少大于八周,以及主体封顶后几种时间设置。

4 后浇带的适用范围

后浇带的施工适用于高低结构的高层住宅、公共建筑及超长结构的现浇整体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的施工,以及有特殊结构要求的后浇带施工。

5 工程实例

5.1 工程概况

某梁式筏板基础、剪力墙结构的商住楼,地下 1 层,地上24 层,建筑总面积 47 036 m2,楼房总长度 121.95 m,l 层~3层为裙房。

5.2 后浇带施工工艺

5.2.1 后浇带模板支设

(1)底板后浇带模板支设。底板后浇带采用钢筋做骨架铺双层钢丝模板支护。钢筋骨架做法:竖向立筋采用φ25 钢筋,间距 200 mm;水平筋采用φ16 钢筋,间距 100 mm。后浇带钢筋骨架不得焊于底板钢筋上,以保证结构施工质量;加设斜拉筋和水平拉筋,以抵抗砼侧压力。钢丝网做法如下:5 目钢丝网、10 目拨花钢丝网各一层,钢丝网片必须绷紧,并且钢丝网片与钢筋支架绑扎必须结实、牢固;钢丝网片板与钢丝网片板之间的接口及下口 50 mm 保护层的接口必须封闭,50 mm 保护层露口下方遇底板纵向钢筋处将下翻网片剪开,向里平铺 200mm,见图 1。

图 1 底板后浇带支模示意图

(2)墙体后浇带模板支设。墙体采用木模支设,先在竹胶板上按钢筋间距锯出豁口,竹胶板背面钉 50 mm×50 mm 木方做背楞,宽度为墙宽的 2/3,长度同墙高。支设时墙体后浇带每侧放两块拼接,这样易拆模板,在后浇带内用短木方支撑加固。拆除时先将支撑木方拆除,再拆除竹胶模板。

(3)顶板梁后浇带模板支设。顶板后浇带采用木模支设,做法与墙模相似,但锯齿模采用一块竹胶板制作,竹胶板上下开豁,豁口间距与钢筋间距相同,背面钉木方做背楞。此木模不宜做得太长,否则不易从后浇带内拆出。支设时在后浇内用短木方横向支撑加固。梁后浇带用钢丝网模板支设做法参照底板后浇带。

5.2.2 后浇带钢筋绑扎

后浇带处的钢筋应连续贯通,以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对沉降后浇带而言,钢筋肯定可以连续贯通;对防止收缩产生裂缝为主的后浇带,如果钢筋连续不断开,钢筋附近的混凝土收缩将受到约束,产生拉力,导致混凝土开裂,从而降低结构抵抗收缩变形的能力,而钢筋断开就改变了结构的整体性、降低了结构的承载力,为了使结构不受影响,结构本体的设计配筋采用搭接,即断开,搭接长度为后浇带的宽度,但需增加附加钢筋,当构件厚度≤于 600 mm 时增加 2 排同规格的附加钢筋,当构件厚度>600 mm 时增加 3 排或更多同规格的附加钢筋。

5.2.3 后浇带防水细部处理

底板及地下室外墙后浇带施工时,采用超前止水做法,后浇带处垫层标高下凹 300 mm,垫层及防水层施工后先浇筑 300 mm厚同标号砼,内加附加钢筋。在后浇带位置比正常标高低 50 mm,以备两侧砼浇筑时余浆充分流入。后浇带底部防水层加设整体附加层,后浇带浇筑前在两侧先浇砼立面上设置遇水膨胀止水条。地下室外墙后浇带防水参照此做法施工。

5.2.4 后浇带成品保护

对于底板后浇带,在后浇带两端两侧墙处各增设临时挡水砖墙,其高度高于底板高度,墙壁两侧抹防水砂浆;在后浇带两侧 50 cm 宽处,用砂浆做出宽 5 cm,高 5 cm~10 cm 的挡水带,以防止底板四周施工积水流进后浇带内;为了避免施工过程中污染钢筋,堆积垃圾,后浇带施工缝处理完毕并清理干净后,顶部用木模板或铁皮封盖,并用砂浆做出挡水带,四面设临时栏杆围护;基础承台的后浇带留设后,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垃圾杂物掉入后浇带内。可采用木盖板覆盖在承台的上皮钢筋上,盖板两边应比后浇带各宽出 500 mm 以上。

5.2.5 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及养护

后浇带混凝土采用无收缩混凝土,掺加 14 %微膨剂。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特别是骨料的含泥量控制在 1 %以下,水泥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加强对后浇带的混凝土振捣。提高混凝土密实度,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浇筑时适当延长振捣时间,以防止混凝土中水泥浆流失。在振捣过程中限制振捣器与模板的距离。浇筑完成 1 h~2 h 后再抹平、压光,并采取防护措施避免振动和冲击。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表面覆盖湿麻袋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 28 d。混凝土未达到设计强度之前,不得在其上堆放重物,其下支撑不得拆除。

6 结束语

总之,后浇带可以有效地减少收缩应力,在施工后期,把后浇带砼浇上,使工程变成整体,以达到不设置永久伸缩缝的目的。后浇带的施工质量,是保证结构有效连接、保持整体的关键。因此,施工中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监督与检查,以避免出现类似楼板裂缝等问题。

上一篇:刍议计算机网络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及安全性 下一篇:变刚度调平设计在高层建筑桩筏基础中的运用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