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主持工作中的港台腔

时间:2022-10-14 09:50:02

浅谈主持工作中的港台腔

[ 摘 要 ] 随着电视和其他类似文化传播平台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其也在不断的提出新的要求,主持人作为电视人广播人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所展现出来的风貌也充分体现了我国电视广播事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国家广电总局对主持人要求的自律公约谈起,分析港台腔对我国内地主持界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同时简述我国内地电视主持的发展特点

[ 关键词 ] 港台腔 电视 播音主持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视广播事业的不断发展,所有与此相关的行业都呈现出一种全新的气象。同时,时代的不断发展,必然会带来一些新的流行趋势,这些流行趋势对我国文化事业,都无疑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这样的一个时代背景下,我国内地的主持界,尤其是内地电视主持界,却出现了大量对港台腔的模仿,故意将普通话的声调转变,尾音拖长,重叠音等各种对港台人说话方式的模仿,内地的观众和听众普遍对这种说话方式产生了厌恶情绪。针对这一现象,2005年9月14日,国家广电总局批转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自律公约》的通知,在公约中,明确规定所有的电视主持人,播音员在电视主持和播音工作中,除非特殊的场景需要以外,不准使用港台腔,也不准故意模仿地域音,或者是在主持播音中采用特殊的语言语气表达方式,一律使用普通话。这一公约的规定,无疑是针对目前在主持界出现港台腔现象的一个否定。

一、港台腔

公约中和我们平常所说的港台腔,其实就是指台湾人和香港人在说普通话或者是学习普通话时,由于自身的语言或者是语境,所呈现出来的较为特殊的发音腔调。其语言腔调的本身并没有任何的问题,这是他们港台人特有的文化体现,在这种文化语境中,有着自己独有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价值。台湾普通话和香港话,都是一种优秀的语言方式,当我们看一些台湾的电视节目,和听到一些很经典流行的粤语电影和歌曲的时候,我们也会被他们那种特有的发音方式所感染和感动。

二、内地主持工作台腔的危害性

然而,为什么我们在肯定港台人说话腔调具有独特的文化底蕴的同时,却要禁止在内地的电视主持和播音中出现港台腔呢?这是源于以下的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一种语言是一种特定的文化环境中产生的,我们不能脱离文化环境而单纯的寻求一种特殊语言的模仿。就如同港台人的说话方式是在香港和台湾特点的语言文化中所形成的,我们内地所说的普通话,是我国长期以来的文化形成和文化特征,自我国建国以后就一直大力的推广普通话,而主持人行业本身就应该是普通话的一个主要的传播者,如果他们不在实际的工作中大力的推广普通话,而是刻意的模仿港台腔,这对全国的观众和听众都是一种文化上的误导;再次,港台人的说话方式是天生的,不是故意修饰的,但是如果内地的主持人要是刻意的模仿,不但显的做作,而且会破坏我国主持界的精神风貌,影响主持人的整体形象;最后,普通话是我国的一个重要的文化特征,是中国人的骄傲。我们所做是应该是对普通话的大力发扬,同时应该作为那些想要学习标准普通话的外国人或者是港台人的一个语言上的榜样,而不是大肆的模仿其他别样的说话方式,字正腔圆的讲好普通话,是我们内地主持人和播音人最基本的素质体现。

三、主持中出现港台腔的原因

1. 媒体片面追求收视率,忽视社会责任

目前,有一部分的媒体,在实际的节目策划和播出中,片面的追求收视率,而忽略了对社会责任的重视。他们认为,港台腔是一种时尚和潮流,是一种收视率高的保证,只有在节目中让主持人可以的模仿港台腔调,才会有更多的人去关注节目。所以就要求相关的支持人刻意使用港台腔,在追求收视率的同时,忽视了电视人应有的社会责任。

2. 综艺类节目的主持人素质良莠不齐

我国目前有各类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两万多人,其中几乎一半都是综艺类节目的主持人,但是这些人数众多的综艺类主持人里面,其中有一线采编经验的主持人很少,很多都是二线或者是地方电视台的主持人,在选拨上仅仅是重视了其外形的优秀而忽视了自身素质的考察,因此就造成了很多主持人的素质低下问题。

3. 错误理解港台节目风格

有时候,我国内地的电视人会相应的参考港台的某些电视节目,因为在港台的节目中很多都是很优秀同时收视率高的节目,但是往往这种模仿的方式就会随着电视人自身的错误理解而被曲解。他们没有认识到港台节目优秀的内在原因,而只是单纯的模仿港台节目的外在形式,这种的模仿方式的结果自然会是适得其反。

四、我国内地主持的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迅猛.广播电视不但是党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喉舌.而且还逐渐回归到为大众提供资讯与休闲娱乐服务上来成为我国最为普及、便捷的信息工具和载体.与此同时.广播电视节目也突破了单调的播报形式逐步形成多样化的播音、主持风格.这种风格的演变是从模仿开始.逐渐走向自我的创新。港台广播电视节目,其创作理念、演绎形式等更亲近民众、符合市场规律.自然就成为了我们借鉴的对象。

简单的模仿只是开始发展时的权宜之举.广播电视节目有着鲜明的文化地域和民族特征.我们必须根据节目的特点和社会文化传统进行创新.为此众多的广播电视工作者一直在进行着有益的探索。

中央电视台的探索主要表现在新闻节目上.为了摆脱过分沉重的播音腔,不少节目增加了主播的成分.央视二套的《第一时间》栏目开播两年多了主持人的主持方式可以说是一种新的尝试。欧阳夏丹的语言风格是语调偏低而不失自然清新、语速快捷而张弛有度,其间蕴涵着的幽默诙谐且透着率真和犀利. 有效地增加了新闻传播的贴近性。 同时,播报形式创新的还有北京电视台的(第七日)主持人语言轻松活泼,幽默风趣用一口地道的京腔与老百姓交流用平实俏皮的语言进行描述.点评,深受观众欢迎。

以上这些新的主持方式.适应了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发展的需要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但是,在播音员、主持人不断创新的同时,也有一些地方的主持人却一直停留在简单的模仿阶段他们的模仿变成了从语言、动作服饰、神态等方面对别人的全面照搬,这也是导致不少观众对港台腔的不满的主要原因。

综上所述,我国电视广播业的发展要求出现不断创新的主持形式,也支持对优秀的港台节目进行借鉴,但是我们不能只会单纯没有内涵的模仿,我们需要的是发掘内在。同时,作为电视人和广播人,必须要学会加强自身和节目的社会责任感,切实的做好舆论导向,摒弃一切不文明和不健康的主持形式,在借鉴的同时,展现属于自己的电视风格和精神风貌。

参考文献:

[1]张焕引 林瑞华:港台腔主持人该下岗了.中国文化报. 2005 -9.

[2]徐 馨:主持人不能故意模仿“港台腔”.人民日报.2005-9.

上一篇:绿色建筑与环境初探 下一篇:网络实践教学中云计算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