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10-14 09:06:28

诗词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古代诗词不仅脍炙人口而且还蕴含着丰富的地理信息,在课堂上巧妙的加以利用,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乐趣横生中学习,以达到满意的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诗词 地理教学 学习兴趣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诗词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们内涵丰富,意境高远,语言精炼,琅琅上口,千百年间万口传诵。不仅如此,很多诗词还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如能在地理教学中巧妙的加以利用,就能够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深入理解教材,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一、诗词导入,激发兴趣。

语言是一门艺术,教学中更是如此,有时借一句趣话,课堂就会增加几分诙谐,用一句诗词导入,就会立刻激活课堂。

例如,在讲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分布"这一特点时,我设计这样的导入方法。上课时首先向学生展示准备好的一组诗句:"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滚滚长江东逝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浪淘尽".然后问:这些诗句都蕴含着怎样的地理知识?学生们迅速说出我国许多河流是向东流入海的,我顺势引导:俗话说水往低处流,我国地势有什么样的特点?学生们说出我国地势的特点为西高东低。我继续追问:我国地势除了西高东低的特点外,还有什么特点呢?这样的特点又有什么样的地理意义?下面我们共同来学习这一节内容。这样自然导入到这一节,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如,在讲中国气候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王之涣在《凉州词》中写到"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意思是:玉门关外的杨柳不青的原因是由于春风不度造成的。那么春风为什么不能度过玉门关呢?春风又指的是什么呢?这样导入,可以增加学生的探究欲望,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学习,学生们知道,这里的春风是指夏季风。我国是受季风影响比较显著的国家,我们把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划分为季风区,夏季风影响不到的地区为非季风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致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这条线以东以南为季风区,以西以北为非季风区。因为玉门关正好位于这条界限以西,关外自然就得不到夏季风的滋润了。

二、批判质疑,探究学习。

在地理教学中我们还应鼓励学生具有批判和质疑的精神,对于伪科学、假科学具有有鉴别力,理解和尊重科学的事实,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这也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例如,在讲水循环时,运用李白《将进酒》诗中前两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引出问题,这首诗歌气势磅礴,但就地理学来讲,这首诗歌描述的语言准确吗?为什么?同学们通过看书讨论,最后有学生指出"黄河之水东流入海,但是通过海陆间循环,海洋水还会通过蒸发和水汽输送及降水三个环节回到黄河中去的"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质疑精神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加强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再如,讲地球自传线速度时,我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诗云"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他老人家在北京坐地一天真的能行八万里吗?比八万里多还是少呢?为什么?同学们通过仔细分析教材中的图,最后就有同学回答:赤道上的线速度大约为1670千米每小时,可以算出赤道的周长大约是4028千米即大约为八万里,赤道所处的纬线圈最长,而所处的北京约北纬40°,纬线圈的长度应小于八万里,那么坐地日行就应该小于八万里。最后我指出,采用了夸张的手法,但从地理上严格来讲就不够准确。这样学习,既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又锻炼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引用诗词,深化知识

蕴含地理知识的诗词比比皆是,如果在地理课堂中恰当的加以应用,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可以很直观的说明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的特点。"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又能形象的反映农业生产季节性的特点。"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写出了平原与山地气候的差异。人间四月正是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而在高山古寺之中,桃花才开始盛开,这主要是平原与山地相对高度较大,山顶气温远远低于山脚气温。通过这两句诗让同学们深刻理解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摄氏度及海拔高低引起气候、植被景观的垂直变化这些地理知识。

四、教学中引用诗词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首先,诗词选用要恰当,诗词要能恰如其分的体现某些地理知识,地理规律,不要牵强附会,扯不上关系的诗词也生搬硬套的用进来,这样即耽误了课堂宝贵的时间,又不能解决地理知识,使学生产生厌恶的感觉。

其次,诗词选用要力求做到少而精。蕴含地理知识的诗词虽然不少,但绝不能信手拈来,一节课引用一两句诗词能让学生提起兴趣,对于地理知识的理解也能起到"一石击破水中天"的作用。但如果满口的诗词就会使课堂失去重点,适得其反,使地理课堂变成了语文的天地。

最后,选用的诗词最好是学生们以前都学过的一些名言名句,大家耳熟能详的句子,这样能引起学生们的共鸣。如果你引用比较生僻的诗句,学生对诗句本来的意思都不能理解,又怎能理解其中蕴含的地理知识呢?

将古诗词之一丰厚的文化遗产运用于中学地理教学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在探求地理知识过程中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而且可以将地理学问题与社会文化相联系,在地理学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培养人文素养,从而培养科学素质于人文素质相结合的优秀人才。这也是地理教育所应达到的最高境地。

【参考文献】

[1]《唐诗三百首》

[2]《宋词三百首》

[3]《高中地理教材》

[4]《地理课程标准》

[5]《诗词》

上一篇: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对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探... 下一篇:初中语文自主学习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