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普罗宁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时间:2022-10-14 08:36:45

硫普罗宁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硫普罗宁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酒精性肝病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基础护肝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硫普罗宁,并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血清AST、ALT、TBiL水平低于对照组(P

[关键词] 酒精性肝硬化; 硫普罗宁; 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 R57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15-40-02

近年来我国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且欠发达地区发病率明显高于其它地区,成为继乙肝病毒之后肝硬化病因第二位,本院采用硫普罗宁治疗酒精性肝病患者72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8年2月~2010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酒精性肝病患者72例,均符合酒精性肝病的诊断标准。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4~61岁,平均(43.9±11.3)岁;每日饮酒量均在(50~100)g/d,饮酒时间均>10年,最长39年。所有患者治疗前1个月均未用过明显降酶药物,并排除药物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病毒性肝炎、非酒精性肝硬化、梗阻性黄疸、胆道疾病、肝脏肿瘤及其他类型肝炎等活动性肝损伤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患者的年龄分布、病程、饮酒情况、肝功能损害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严格禁酒,两组均根据症状酌情给予多种维生素、肌酐、能量合剂等营养支持,避免劳累,给予护肝片等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硫普罗宁(商品名:凯西莱)200mg/d溶于250mL、5%GS静脉滴注,期间不使用联苯双酯等降酶药物。

1.3 观察指标

四周疗程结束后观察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和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等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

1.4 疗效判定[1]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肝功能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指标下降至治疗前的2/3;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改善,达不到以上标准甚至病情恶化者。

1.5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处理采用SPSS15.0软件完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治疗组36例中显效16例(44.4%),有效18例(50.0%),无效2例(5.6%),总有效率94.4%;对照组36例中显效8例(22.2%),有效20例(55.6%),无效8例(22.2%),总有效率77.8%。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

2.2 副反应情况

两组患者戒酒后部分出现不同程度的戒断综合征,症状均较轻,且两组服药后均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

3 讨论

酒精性肝病与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及肝癌关系密切,有效治疗可阻止病情进展并改善预后。目前酒精性肝病的治疗除戒酒、对症治疗外,尚缺乏特效药物,乙醇进入人体除少量经肺肾排除外大部分经肝脏氧化分解,中间代谢产物为乙醛,对肝脏具有毒性作用,可形成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导致肝细胞的变性和坏死,纤维组织弥漫性增生,自身免疫调节功能紊乱,免疫功能损害,直至肝硬化形成。

硫普罗宁是一种新型含游离巯基的甘氨酸衍生物,能降低肝细胞或线粒体ATP酶活性,提高ATP含量,改善细胞结构和功能,抑制肝细胞线粒体过氧化脂质体形成,防止三酰甘油的堆积,促进坏死肝的再生和修复,参与肝细胞物质代谢,维持肝细胞内谷胱甘肽浓度,保护肝细胞膜,改善肝脏结构与功能,加速乙醇在体内的排泄,起到保肝作用。刘莉等[2]用酒精灌胃建立酒精性肝病大鼠模型,成模后模型组随机分为干预组、未干预组和干预对照组,4周后处死,分别观察,结果发现硫普罗宁干预后血清肝功能各指标均显著改善,同时肝脏病理变化明显改善。其认为还原性巯基减少是酒精性肝病的重要变化,硫普罗宁能通过补充外源性巯基减轻肝细胞损伤。

在本研究中,在戒酒(包括含酒精饮料)、补充多种维生素等治疗基础上应用硫普罗宁干预后,治疗组的ALT、AST、T-Bil等明显降低,显效率及肝功能改善均优于对照组,表明肝脏的急性损伤得到改善;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表明硫普罗宁能够改善酒精性肝病患者的肝脏合成及代谢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柯勇,孙学蓉,任雪梅,等. 硫普罗宁与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酒精性肝病[J]. 贵阳医学院学报,2009,34(4):442-443.

[2] 刘莉,阎明,张喜红,等. 硫普罗宁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的干预作用[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l4):2063-2065.

(收稿日期:2010-03-29)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中西医结合灌肠治疗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 下一篇:高血压病患者并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