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如何提高聋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时间:2022-10-14 08:21:58

浅谈教师如何提高聋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摘 要:聋校数学教学同样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地阻碍了聋生学习数学的能力。聋校数学教师应注意寻找存在的问题,并认真对待,仔细总结经验,以高度的责任心和耐心去解决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 特殊教育 聋哑人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2(c)-0151-01

聋哑症(deafmutism)通常说的就是听觉与语言障碍兼有的病症。聋哑人不会说话,并不是语言系统的中枢部分或末梢部分有什么病变,而是由于听力障碍使之失去模仿学习的可能;丧失听到和辨别语言的能力;也就无法自我校正。聋是因,哑则是结果。在特殊学校中,聋哑学生由于先天生理、心理的缺陷阻碍了思维的发展,尤其表现在思维的推理、拓展方面明显不如正常儿童。而数学学科对于聋哑学生来说恰恰是一门逻辑性推理很强的学科。

对于特殊情况,只能特殊教学,所有教程都要以看为主,相对你表达给学生知识都要以看为主,多吸引他们一些外界画面,关于生活中能用到数学一些知识,学生要肯学习必须要先勾起他偿的兴趣。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聋校数学教学中运用得越来越广泛,已开始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模式。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指运用幻灯、投影、电视、电影、录像、电子计算机等电教媒体进行教学的方法和方式。聋校数学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就是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媒体适当结合以传递教学信息,从而优化教学过程。也称为电化教学。现代教学媒体是指教学时所采用的电教媒体,它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硬件指各种教学机器〔如幻灯机、投影仪、录像机、电视机、计算机等〕,软件是指载有教学信息、幻灯片、投影片、录像带、电影片、计算机软件、多媒体课件等。能否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对现代的特校教师是相当重要的。常用的小学数学教具有:环形计数器、小数认识演示板、20 以内数计算板、翻片黑板,简易天平、行程问题教具、圆周率演示教具等。学具是学生实践操作使用的工具的统称。常用的小学数学学具有:小学数学学具袋、彩色木条、几何钉板等。注意处理好课本和其他教学手段的关系课本主要靠文字符号表达教学内容,较为系统,更重条件与结论。而其他教学手段。如电教素材是用图像、声音等形象地表达教学内容,不太系统,但注意展示过程。因此,在聋校数学教学中,两种媒体各有作用,不能互相取代,而只有互相配合。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形象生动的图片、几体形体、实物等教具进行教学。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教材中编入了大量的插图就是这个目的。在教学中不要把直观的作用强调到不适当的地步。不应该把学生的认识停留在只会“用手摸,用眼看”的水平上。例如,在一年级教计算时,教师要运用直观教具的演示让学生理解算式的意义。如: )(3)+(2)=(学生可以看实物(或图)进行计算。但是,一旦学生理解后,就要及时地丢开实2物、图形,凭脑子里已建立的表象去计算,逐步抽象到数的计算,而不能长期依赖实物,否则学生的计算可能会受到抑制。这种把形象直观和抽象概括分隔开来,使两者不能有机结合,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智力发展。所以,要注意使形象直观向抽象概括的及时转化。

循序渐进的原则:聋哑儿童的认识活动是按一定规律向前发展的。它是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步深化的过程。数学教师一定要依据他们的认识的发展规律去进行教学,才能使聋哑儿童顺利地进行学习,提高数学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1)学生年龄特征的序数学教学要适应聋哑儿童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聋哑儿童的入学年龄一般要高于健全儿童。而在教学上的进度却要慢于健全儿童,普通小学六年的教材聋哑学生要用八年时间学完,教材本身就是考虑到聋哑儿童的接受能力。(2)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序聋哑儿童认识的发展,总是从无知到有知,由少知到多知,由初步认识到深刻认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也是从会到熟,从正确到迅速,从简单到复杂的。在教学中必须遵循他们认识事物的这一规律。决不能忽视那些浅显易懂的基础知识的教学和简单易学的基本技能的训练。这样,循序渐进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掌握数学知识。

捕捉瞬间,顺应聋哑学生自发兴致,提高学习兴趣。聋哑学生和正常孩子一样,有着强烈的探索未知事物的本能愿望,他们会抓住任何一个微小的细节,来满足求知的欲望。当想指责他们“调皮”“不听话”时,不妨换个角度看待问题,那些正是他们跟着自己的兴趣充分发挥学习自由度的过程,也意味着聋哑学生有主动学习的兴致了,抓住他们的兴致,提高学习兴趣。在教学《认识图形》一课时,有一聋哑学生指着教室外的国旗比划着:那是长方形?于是顺势带着他去教室外找长方形,学习气氛一下子高涨起来,他不仅能准确地找出生活中其它的长方形,还能找到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这样,应学生而动,应情境而变,捕捉稍纵即逝的教育契机,一节课的效率远远超过了教学计划。

设置游戏,调动聋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近现代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指出:游戏具有统整作用,在游戏中,儿童的身体能获得充分锻炼,展开丰富的想象,缓解紧张的情绪,体验活动的愉悦;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活动。游戏是儿童的重要生活。儿童在游戏中,在活动中学习,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儿童的课程最容易游戏化,采用游戏化方式组织课程,有利于学前儿童健康发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组织聋哑学生进行游戏,游戏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创设欢愉的学习气氛,让聋哑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这样,课堂教学便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教“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的数学应用题时,组织学生做“拍皮球”等游戏,如两学生在拍完皮球后,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解决,“拍皮球比赛,小明拍了15下,小华拍了12下,小明比小华多拍几下?”聋哑学生通过解决游戏中的数学问题,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求“剩余”应用题,组织全班18名聋哑学生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老师就要设置提问:“鸡妈妈有18只小鸡,被老鹰捉去了(9)只,还剩几只?通过捉去不同数目的小鸡数,还剩几只的反复训练,他们就会在游戏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巩固掌握了所学知识。

总之,爱快乐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只有根据聋儿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利用形式多样的愉快教学方式,努力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刺激聋儿学数学的兴奋点,寓教于乐,才能让聋儿在其乐融融的气氛中,更有兴趣学数学,并且真正体验到数学的乐趣。

参考文献

[1] 姚文忠,苏华.聋哑儿童健康教育初探 [J].中国健康教育,1998(3).

[2] 高立群,吴艳红.小学阶段聋童与正常儿童智力发展水平的比较研究[J].心理科学,1994(1).

上一篇:初中英语口语教学方法浅析 下一篇:如何提高高中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