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学需要转换的几种方法

时间:2022-10-14 07:09:05

高中英语教学需要转换的几种方法

摘要: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后面临着一系列的适应和调整,其中除了身心对环境的适应之外,更重要的是因初、高中知识结构及教学目标的差异而产生的学习方法的调整和转换。这种转化一方面基于学生自身的调整,另一方面是教师的引导。因此,在高中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教法的转换和学法的引导。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法;学法;转换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8-0020

英语是实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初中是学生打基础的阶段,高中是知识和能力的提升阶段。因此,无论教法还是学法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事实是很多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进入高中后,依然遵循初中的方法,发现英语学习事倍功半。面对这样的情形,有的机械地增加练习量,有的盲目地补课,结果都收效甚微。其实,学习方法的调整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而方法离不开教法的指导。

一、高中英语教学需要改变学生学英语的思维方向

具体表现在词汇记忆上。初中,学生学英语是以母语为基础,因此思维方向也是从汉语到英语。如在记单词时,首先呈现在学生思维中的是汉语,然后去记忆相应的英文词汇。随着知识的积累,由词成句以及由句成文,学生的思维也是基于母语,在潜意识中总是会将英语译成汉语来理解。在打基础阶段,这是必要的,但是到了高中,学生的词汇量需求大大增加,所学的篇章也明显变长变难,如果还是一味地用汉语思维去阅读,不仅影响阅读速度和理解的效率,也失去学语言的乐趣和学以致用的意义。所以在高中阶段,应从记忆词汇入手,培养学生用英语学英语的思维模式。

为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如何记忆词汇。首先,在学生接触到新词汇时,要求学生借助于音标先会读,然后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英文的记忆,最后再联系汉语意义一起记忆。基于初中学生对音节的掌握,到了高中阶段学生往往会读单词,就基本会拼写,所以重要的是认读词汇。为了督促学生英语思维的形成,也要改变考查和提问方式。如在提问时给学生出示英语词汇,让学生回答相应的汉意;或者在听写中给出单词的读音,让学生写出相应单词,并标出汉意等,总之是先英语后汉语。这些做法看似简单,真正做好还是需要时间和精力的。有很多学生很长时间都调整不过来,提问词汇时,出示英语问汉意就不知所云,一旦出示汉意问英语就对答如流。针对这种情形,教师要不断强调,不断深入操练,逐渐地形成习惯以致最终形成能力,这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高中英语教学需要在培养学生英语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上下功夫

语言的实用性首先表现在“说”上。初中阶段,学生通过大量的对话操练,已经形成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这种能力的形成,主要是基于背诵。但是进入高中后,学生会发现教材的词汇量比初中的大很多,有时一个单元的文章会被分割成几个零散部分,分散在单元的前后。这时,如果再一味地要求学生通篇背诵就不太实际。由此,为培养学生更强的口语表达能力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总结或归纳,把长篇大论变成短小的文章。归纳和总结的过程是学生重新组织语言的过程,也是学生对语言的使用过程,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非常有益。

但是,万事开头难。一开始教师的引导非常重要。教师既要让学生明确操练任务,还要给学生演示操练模式,否则,学生不自觉地就会回到背诵的老路上来。这是个既耗费时间又耗费耐心的过程,只要有需要口头表达的任务,就让学生大胆操练,鼓励学生不要怕出错。当学生已经熟悉并接受这种模式,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尽管学生在表达时可能会不流畅,或存在很多语病,只要坚持,就会越来越好。

三、将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结合起来

如何提高高中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一直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难点。“说”和“写”都是语言的输出模式,是使用语言的过程。通常,能说出来的就够写出来。学生通过“说”的训练已经有了写作的框架,接下来要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写作有着更缜密和更细化的要求,这时教师需要强调与写作相关的要求,如题目的添加,段落的划分,标点的使用,书写的规范及句子表达的准确性等。说到表达的准确性就和前面“说”的练习的要求有着实质的区别。“说”的操练中可以忽略的语病在书写中要尤其重视,特别是时态、语态和句子结构都是现在学生普遍存在问题的地方,需要反复纠正,反复强调,反复练习才会收到实效的。但是口语和写作结合的训练确实是一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练习方法,只要坚持,学生一定会明显地提高使用语言能力的。

四、做题方法的培养

现在的英语教学是与考试紧密相关的,这是不争的事实。高中阶段做题方法的培养主要集中在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两大题型上。这两种练习都属于篇章类型,学生在初中就已经大量地练过这两种题型,但是在初中阶段,习题的词汇量小,篇章结构简单,设题难度不大,学生在操练时不会觉得困难。进入高中后,学生会发现这两种题型的难度明显提升,做题的准确率大大下降。究其原因,主要是文章的词汇量成倍增加,篇章的结构更加复杂,文章的类型更多样化,设题的长度和难度明显提升。基于这种变化,教师需要在教学之初就要明确给学生指出,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有针性对地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意识到做题是有方法可循的。

学生在初中做完形填空时,往往是看到题就边读边填空。到了高中,完形填空由初中的十到十五个空增至二十个,习题的长度和分值都增加了一倍。如果这时还是见到文章就填空,可能会出现误解,倘若按照自己错误的思路理解下去,就会出现连环错题。为了避免出现这种问题,教师需引导学生做题“三步走”原则,即先通读文章,领会主旨大意;结合上下文完成填空;最后通读全文,检查选项是否符合文章逻辑。完形填空作为篇章类型的习题,文章的主旨具有明确的引导性,做题前先通读全文,抓住文章主旨是做好题的关键。这样就会避免自己把自己当作者,想当然地误选,提高做题速度和准确率。

事实是,很多学生开始都会认为在做题前通读文章是浪费时间的表现,还依然会遵循老套的方法。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磨刀不误砍柴工,找文章的主旨,其实大多时候就是文章的开头段或者文章的第一句话,领会好这一部分,也就有了做题的方向,督促学生自己去尝试和体验,最后形成适合自己的方法,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答题效率。

高中的阅读不仅篇幅更长,文章类型也更加多变,因此做题的方法也因题而异。和完形填空一样,阅读理解也属于篇章,所以在做大多阅读题时,找文章的主旨依然是最重要的。而且在高中的阅读理解习题里,考查文章主旨是每套练习里必有的题型。但是,基于阅读文章类型的多样化,教师在授课时,有必要首先让学生明确文章的类型,然后再针对具体设题具体分析。如,说明性的或广告类的文章,往往就不需要先通读全文,直接看问题,然后根据问题所涉及的范围找答案,就会既省时间,又保证准确率。

这是笔者在高中教学过程中的几点感悟,通过反复尝试已经体验到收获。在今后的教学中,随着经验的积累,笔者会不断地完善教法,进一步提高教学技能。

(作者单位:内蒙古通辽第五中学 028000)

上一篇:初中地理教学方法探求 下一篇:浅谈职业高中政治教学如何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