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PMI数据的两个特点值得关注

时间:2022-10-14 06:41:13

当前PMI数据的两个特点值得关注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我国3月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0.9%,较2月上升0.8个百分点,并连续6个月位于荣枯线以上,表明中国经济目前仍处于回升通道内。透视当前PMI数据,两大特点值得关注,一是PMI数据预示当前中国经济增速回升的动能仍显不足;二是区域PMI与区域经济增速出现背离现象。

PMI显示当前中国经济

复苏势头仍然偏弱

虽然官方PMI已连续6个月处于扩张区,但具体分析PMI的指数构成,可看出当前中国经济增速回升的动能仍显不足。

其一,今年3月官方PMI的季节性回升力度明显弱于往年。受中国农历春节后生产活动恢复影响,我国PMI在每年的3月都会出现季节性反弹,2005~2013年平均反弹幅度为2.8个百分点。今年3月PMI虽然也较2月上升0.8个百分点,但其反弹力度却是该数据统计以来的最低值。从分项数据来看,构成PMI的5个分类指标实现4升1降,其中表现最为抢眼的是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生产指数为52.7%,达到10个月以来的最高点;新订单指数为52.3%,已连续6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但即便如此,自有记录以来,今年3月新订单指数的回升幅度仅高于2011年同期,生产指数的回升幅度仅高于2012年同期。这一较低的回升幅度预示未来3~12个月我国制造业的活跃度较往年仍显不足,经济增速仍趋弱势回升。

其二,制造业企业仍处于去库存状态,信心仍显不足。导致3月PMI反弹力度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原材料库存指数从2月的49.5%下降到3月的47.5%。与此同时,另一个现象是同期产成品库存指数却改变了连续8个月50%以下低位运行的局面,反弹至50.2%。通常,原材料库存指数和GDP走势总体保持一致,原材料库存下降可能意味着部分生产出来的产品未能被市场需求有效消化而转化成库存,导致企业信心受挫,从而降低了购入原材料的需求,预示未来几个月企业生产扩张可能受到抑制。

其三,PMI各分项指标始终未能统一方向,仍存在较大波动。作为一种扩散指数,PMI通过统计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活动的变化来反映企业对未来市场环境的信心变化。虽然它连续6个月处于扩张区已基本确定我国经济增长再次进入上行通道的趋势,但其5个分项指标在临界线上下的大幅波动和彼此方向不一致却反映出不同企业对市场的信心并不一致,这与2009年初我国经济“V”型反转时5个分项指标一致向上的走势完全不同。

当前实体经济的运行情况也对此弱势回升有所体现。2013年1~3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9.9%,比去年同期回落0.4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累计增速为18.7%,比去年同期回落6.12个百分点。特别是今年第一季度GDP增速仅为7.7%,也明显低于市场预期。因此,总体而言,中国本轮的经济复苏基础仍较脆弱,稳增长仍是决策层面临的重要任务。

区域PMI与区域经济

增速出现背离迹象

2007年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增长“西快东慢”的特点日趋强化。截至2012年末,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已经连续6年超过东部且超幅持续扩大。与此对应,与经济增长高度相关的同步指标――地区工业增加值――也呈现同样特征。

然而,当前PMI分区域数据却与地区工业增加值增长格局呈现不同走势,东部PMI一举跃升到首位。具体来看,3月东部地区PMI为51.3%,高于全国制造业0.4个百分点;中、西,及东北部地区PMI分别为50.4%,50.6%和50.4%,分别低于全国PMI0.5个、0.3个和0.5个百分点。这种表面看似与经济增长格局相背离的PMI变动情况,恰恰与各地区经济增速的短期变动相一致。3月东、东北、中、西四个区域的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分别较2月下降0.4、0.63、2.32和2.26个百分点,东部地区的增速下滑情况明显好于中西部地区。当前东部PMI快速走高主要得益于东部的产业结构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其一,全球贸易环境有所改善背景下,东部较其他地区更为外向型的产业结构促使东部地区制造业活跃度提升,反映制造业外贸情况的新出口订单指数3月达到50.9%,较2月大幅上升3.6个百分点。而截至2012年末,我国对外出口总额的83%都来自于东部十省,这意味着我国对外出口企业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因此,新出口订单指数的大幅跳升主要贡献了东部地区PMI走高。

其二,制造类中小型企业的经营活跃度明显改善,从而促进东部PMI走高。在经济增速整体回落的2012年,中小型企业受到的影响最为明显,特别是小型企业,其PMI一度从2012年初的55.2%大幅下滑至45.2%,并连续12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下。而当前小型企业虽然仍未摆脱收缩的局面,但其PMI已回升至49.3%,为近12个月的最高,中型企业PMI也于3月在历经7个月的收缩后再次升至临界点以上。受此影响,中小企业更为发达的东部地区制造业活跃度也随之走高。

其三,制造业下游订单明显好于中上游,从而提升东部PMI而压低中西部PMI。我国东西部地区具有不同的产业结构,东部地区主要以重化工业、装备制造业、纺织业、服装制造业和加工贸易为主,而中西部地区占比较大的则是一些资源加工型产业,如烟草加工、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盐加工业等。3月,东部地区集中的主要下游行业基本延续了扩张态势,新订单和生产量都保持了良好的增长。相比而言,西部地区较为集中的中上游行业增长持续性较差,新订单和生产量增长出现大幅收缩。

综上,东部地区制造业的产业结构特点决定了其对国际宏观环境的变化更为敏感。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外需大幅下降影响,2009年初东部地区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速下滑幅度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虽然过去几年东部地区一直处于产业升级进程,但截至2012年末,除北京、上海的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率已超过第二产业外,其他地区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率仍明显低于第二产业,这意味着东部地区产业升级进程远未结束,外向型经济特征依然存在,典型表现为对国际宏观环境特别是外需的高度敏感。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最新预测,2013年世界贸易总额将同比增长3.3%,较2012年高出1.3个百分点。当前东部地区PMI走高恰是对外需回暖、全球宏观环境趋向好转的先期反映。因此,短期来看,如果东部PMI强势回升的姿态能得以持续,未来12个月我国出口增速将在去年低位基础上出现明显恢复,从而带动东部地区经济增长提速,甚至有可能阶段性缩小与西部地区经济增速的差距。(作者单位: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

上一篇:浅谈企业无形资产价值管理途径 下一篇:基于BP神经网络的电力上市公司财务预警实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