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变异之殇

时间:2022-10-14 05:42:09

教育变异之殇

“抢公交座位起争执 大学生捅死同校同学”,这样的黑色标题,相信会刺痛每一个读者的心。

6月19日,山西晋中学院组织学生到太原参加会计电算化专业培训返校途中,经济管理系大二学生、现年20岁的陈某与该系大一任某因座位问题发生争执,之后任打电话叫来同学刘某、李某,并用折叠刀捅向陈的左胸,致其当晚经抢救无效死亡。三犯罪嫌疑人已被刑拘,年龄最大的刘某22岁,任某和李某均为20岁。

对此悲剧,我竟一时语塞,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为一个孩子,一个年轻生命,作为父亲,伤痛依然是第一位的。可这种痛却是说不出的隐痛:“我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杀”。陈某与其说死于同学之手,不如说死于变异的教育之手,包括家庭教育。礼貌,文明,谦恭,让座,秩序,爱人,宽容,自律,自爱,本是教育和家教的主旨,却未能教会孩子礼让,学会宽容、自束,因一个座位即与同学起纷争,而持刀杀人。案发当日,居然是任的生日。

让我想起了药家鑫,那双纤细、修长的手。“他哪里像拿刀的人”,而被害女孩张妙身上8刀,致命的一刀即在胸前。他生前曾对朋友感叹,“也许我心理有点扭曲了”。因何扭曲,仅仅是父子关系,还是教育的扭曲?但扭曲的结果,竟然如此的惨无人道,就像那个马家爵。孩子们究竟怎么了,教育究竟出了什么问题?何以直至上了大学,礼貌让座这一连幼儿园就当坚立的文明常识,仍被置之脑后?恰恰是教育脱离了以人为本,树人立人的根本。

北京理工大学杨东平教授曾在世纪大讲堂演讲中介绍,早在1918年,美国的一个中等教育改革委员会就提出高中不应成为大学预科,而当培养一个即将进入社会的未来的公民。所确立的教育基本原则第一就是健康;第二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第三,有价值地利用闲暇时间;第四,积极的家庭成员(在家庭中的角色);第五,必要的学习过程的掌握即自娱教育;第六,合乎道德的品质;第七才是职业训练。

在这七条原则中,智育只占了七分之一,且排在了后位,其余皆关乎人之本身,关乎如何做人的根。健康,快乐,权利,义务,德行,包括角色定位,无不构成了人生的基础。为着健康,孩子们才不会坐得笔直笔直,而是以各种自在的姿势听课,抑或趴在地板上;为着快乐,才不会死记硬背,做分数的奴隶;因为权利平等,才敢于提各种各样的难题,挑战权威。美国有句名言即为:“没有什么问题是愚蠢的。”当然,也包括了对生命平等权利的敬畏。恪守义务观,自然能在社会中会担当好各样的角色,礼让宽容,设身处地,守约守信。而德行的核心就是爱,爱人如己。

正因为,“以人为本”,着力于“培养具有健全、丰富个性的人”。所以,不仅教会学生一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自主,学会探索和发现,学会合作,学会担当,学会尊重,学会敬畏。而我们的教育却正在异化,应试让分数成了命根子,忘记了做人才是第一位的。德智体的全面发展,成了缺德少教的跛脚,让孩子们倒先学会了自私自利。大而无当的政治说教,挤占了人性ABC,公德ABC,生命ABC等基本公识的养成训练。分数排行榜及状元榜单,孩子们学会的是应试的技巧,作弊的能力,而不是如何遵守公约尊重公德守望生命!

武汉一个妈妈最近发文称,《女儿小升初,我被逼成“变态娘”》,其实受害最深的还是学生。一些孩子满了戾气,如虎似狼,单单缺了温良敦厚的人性。

上一篇:老年人盲目进补不可取 下一篇:行善与回报之间